wxl5555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出现。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改变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 
如果我们对中国的创新能够有清醒的认识,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到底应该做什么?首先,中国的科学研究需要进一步补短板。麦肯锡曾经对中美科技创新实力做了分析对比,我们在有些领域,例如高铁、太阳能、家电等,确实是全世界领先的。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像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也是领先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有一些短板。在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里,不管是制药、半导体设计,还是特殊的医药化工材料等领域,我们的差距仍是巨大的。很多用户导向的行业里,我们仍然也有很多差距。从这点来讲,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在众多基础研究领域中进一步补短板,为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技术创新架桥梁。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鸿沟。例如,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已经在全球排第一了。但如果我们看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最活跃的公司,会看到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像IBM、三星、佳能、NEC、谷歌等等,中国的BAT等却无缘上榜。仅有一家中国公司——国家电网榜上有名。国电由于希望架设全球智能电网,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布局。但总体来说,我们学术研究的优势还没有转化成为创新的优势,需要积极思考学术研究跟企业应用之间怎么样加强联系。最后一条,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度建设谋远略。首先是要建立新技术应用的社会预见机制。我们原来很多科技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选择基本是由科学家来决定,由市场决定。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背后的选择涉及伦理问题、涉及价值观念的问题。有些技术甚至可能涉及巨大的社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技术的选择过程中,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袖手旁观。在科技政策研究领域有一种社会预见的机制,也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的,就是来探讨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可能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社会影响是什么,然后通过各种机制来邀请社会各界,包括公众、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等,共同参与这些选择,所以社会预见机制可能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一种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第二个关键叫作同步设计。我们应该吸取前几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其他国家的教训,把很多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对于社会风险的分析,和对社会影响的分析,在技术系统设计过程中就提前考虑进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这类问题尤其突出。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电气工程协会(IEEE)已经出台了几版关于人工智能的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伦理法则。中国电子技术化标准研究院也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指导下出台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参与其中,高校的老师们应该在工程设计、在各种课程当中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还有一点,就是适应性治理。当我们的很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风险怎么办?如果简单行事,一下子从政策和规制上把企业卡住,风险是没有了,但技术创新也无从谈起。最近这些年,中国出现各种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兴产业,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等。对于这些新兴产业,一方面需要鼓励创新,鼓励其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其产生的各种风险、对社会不利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制。这种适应性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调整角色,共同来推进治理体系的完备。第四,全球参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很多新的领域,都给全世界的科学界、政府提出了挑战,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都在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全球治理的机制,来消除这些创新带来的各种风险。今天的中国,已经跟其他的国家一起在头班车上,中国有能力也必须参与到这些规则制定当中。落实到具体,希望学科学、学工程的学者和专家,也能参与到相关的政策讨论当中。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不只是中国,还有其他国家,也包括日本在内,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清洁能源。量子通信。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目前最强的在中国,还有无人控制,日本跟美国强在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