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法语翻译实践论文茶花女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1

zjz200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法语翻译实践论文茶花女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iyuhong

已采纳
The inspiration to women from La Traviata

法语翻译实践论文茶花女

174 评论(15)

xtf1723

Hepokoski J A Genre and Content in Mid-Century Verdi:«Addio del passato»(«La traviata», Act III)[J] Cambridge Opera Journal, 1989, 1(3): 249-276 Easley D B Tonality and Drama in Verdi’s La traviat[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Edwardsville, Edgecombe R S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Love Duets in La traviata[J] The Opera Quarterly, 2005, 21(2): 217- Fairtile L B Review: Giuseppe Verdi:‘La traviata’ Schizzi e abbozzi autografi/Autograph Sketches and Drafts[J] Music and Letters, 2004, 85(2): 317- 引文参考格式如上,如满意,还望采纳
132 评论(9)

505267933

学术堂从法语文学、法国文化,社会生活、法语语言学和教学法三个方面整理了一些论文题目:  一、法语文学   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   从《忏悔录》看卢梭的灵魂告白   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主义分析   浅析《红与黑》中德瑞纳夫人的爱情观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浪漫主义   《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驴皮记》中瓦朗坦的人物形象分析   从电影《无法触碰》分析法式幽默   《昂多马格》的悲剧性命运分析   《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金钱观分析  二、法国文化,社会生活   人口老龄化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法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中法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法国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具体到某个品牌 如香奈儿 LV等)   法国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法国葡萄酒文化   中法婚姻问题对比   法国甜点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法国移民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法国TGV的发展分析  三、法语语言学和教学法   英语对法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影响研究   基于微博公众平台的法语教学模式   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法语教学中的的文化引入   浅谈法国艺术对法语发展的深远影响   法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法语联盟语言课堂教学研究及对孔子学院的启示   从《巴黎圣母院》看法国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
121 评论(11)

含章可贞

好多好多呢比如 法国奢侈品 法国餐饮文化 对了是需要对比的还是?有没有其他条件不过最后别写文学的,法国人追求完美会比较挑剔环法自行车~~~
100 评论(14)

龙儿bs

王寿昌爱好文学,兼擅诗、书、画。在法留学期间,他接触并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归国时,带回小仲马父子名著等多部法国小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夏,王寿昌在马江任职时,好友林纾因丧偶,抑郁寡欢,来到马江朋友魏瀚家散心解闷。为解其忧郁,王便主动与林纾谈起法国文学,向林介绍了法国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本名著。因为林纾不通法语,合作是由精通法语的王寿昌口述原著情节,林纾笔录的方式完成的。二人合作不到半年时间,此书全部译完,书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经校对后,这部以文言文译成的小说就以王、林二人的笔名“晓斋主人”、“冷红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在福州首版发行了。此后这部小说风行全国,接着各种版本不断出现,计有二三十种之多,“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一时纸贵洛阳”。这本译作令国人读后大开眼界,不少读者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当时严复有诗曰:“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就是对此译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这本具反封建意义的文言小说,对当时的西方进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据说在二人合译此书过程中,王寿昌每日口译一小时,林纾笔录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给林纾,再由林纾用生花妙笔把它写下来,虽然用古文叙述,可是由于精神贯注其中,文笔动人,处处扣人心弦,使读者神往不已。这精彩的译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王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王寿昌不但法语精通,中文造诣也很高,既对小仲马的小说情节十分熟悉,又富于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译时,能把原著内容详尽、动情地口述出来,尤其是对女主人公马克的心态描述得委婉尽致、如泣如诉,成为林纾传神而流畅的译笔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笔译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这才有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诞生。
27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