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

明白人儿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我的家庭论文1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独当一脸

已采纳
我的家庭 家,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我看来,家只不过是一幢房子,是家人归宿的地方。然而“家庭”却不同,“家庭”它是与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组成的一个集体。 我家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三代人在一起生活着。我们家人虽多,日子却过的简单,平淡,并不象别的家庭一样,充满欢声笑语。 以前,每天早上,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我的起居饮食,除了晚饭,我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食堂吃,爷爷奶奶知道后,就特意从老家搬过来,每天为我准备好饭菜,使我一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爷爷奶奶来了之后,两手可不闲着,每天为我们擦地洗衣等,妈妈怕两位老人累着,就早早把该干的活儿都干完了,可他两总能找出什么活儿来干。妈妈常劝他们说:“爸妈,你们就别干了,这些活我来干就行了。”可爷爷奶奶却说:“你们俩每天上班这么累了,回来还要干这些活,怎么忙的来,我闲着是闲着,能干多少是多少吧!” 不过,爸爸妈妈还是蛮孝顺的,每月都为爷爷奶奶添几件新一什么的,使我都有点羡慕了。 每天晚上,我们很少聚在一起聊天。爸爸总在书房里弄他的文件,奶奶与妈妈则在一起为我们补些衣物什么的。爷爷则在那看报纸或找邻家老大爷下象棋。我则在看我的电视。虽然我们都在各干各的事,但我们耳边常传来一声声关心的话语,比如:奶奶常常对我说: “看电视时别吃太多零食,容易积食或别看太久电视,对眼睛不好等。” 爸爸妈妈常会对爷爷奶奶说: “ 爸,妈你们别熬那么晚,快去睡吧。”…… 我的家庭生活虽然平淡,却从这平淡之中突出了和谐与幸福,这就是我的家庭,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我的家庭》 我的一家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无数普普通通的家庭中的一个,一个和睦的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从前曾先后作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现在仍在一所中学作领导工 作。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每天都是很繁忙的。爸爸的性格内向,为人正直,工作中不徇私情。他的不苟言笑,每每使我感到敬畏。除了工作以外,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便 是读书和集邮。每次出差回来,他的旅行袋里总会多上几本新书(文、史、哲方面的);爸爸 的集邮兴趣好像与生俱来,早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搜集邮票,现在算起已近万枚。这 些邮票都分门别类地藏于他的集邮册中。 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在学校里,她热 爱本 职工作,责任心极强;在家里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致地照顾我们;在人生道 路上时常引导我们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帮助我们端正人生态度。妈妈的性格活泼、开朗,很喜欢唱歌。不知是教师的摇蓝——师范学校铸就了她这样的性格,还是这样的性格使她最终选择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如今,爸爸妈妈虽已都进入了中年的行列,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的精神却更加振奋,干劲也更足。 我和弟弟是家里的核心人物,一个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对 我们关心倍至,但从不放过我们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弟弟的天赋很好,正在读初一 ,他喜欢数学,更爱好足球,有时不免也因此影响了学习,爸爸经常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 我的兴趣和弟弟截然不同。爸爸的博览群书,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的 音乐素质,又使我对音乐特别敏感,基于这样的性格和多年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当我 初三毕业时便毅然报考了师范学校。 我的一家居住在城南的一幢居民楼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但在我的心目中,却是那样的温馨— —他给我亲情,给我欢乐,因为那里有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爱护,弟弟的纯真。 我的一家,是平凡的一家,是无数普普通通家庭中的一个。 《我的家庭》 在我家雪白的墙壁上并排悬挂着一张“全家福”和一张“五好家庭”的奖状。其中那张“全家福”,还是爸爸特意把照相的师傅请到家中来照的呢!六口人笑容满面,谁看了都会喜欢。 瞧,中间坐着的那位慈祥的老人是我姥姥。姥姥今年82岁了,别看她相片显得挺富态,其实,命可苦啦!40多岁死了丈夫,50多岁又死了大儿子,80岁时,三儿子、小儿子又相继病故了,有过四男二女的姥姥到现在只剩下一个患心脏病的二儿子和两个女儿了。大姨、爸爸和妈妈怕姥姥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为了让姥姥过一个安乐的晚年,两个舅舅死去的消息一直瞒着她。一连三年,为什么没有一个儿子来看她呢,这,姥姥还蒙在鼓里。为此老人家的脾气变得急躁了,常常自言自语,又气又骂。最近,姥姥的腿不幸骨折了,病痛加上想儿子,使老人家喜怒无常,有时喊着儿子的名字又哭又闹,有时对着爸爸妈妈又骂又叫。唉,姥姥也真够可怜的了! 看,坐在姥姥左边的中年男人,是我爸爸。瞧他们坐在一起的亲热劲,你一定会错认为这是亲娘俩。说真的,爸爸对待姥姥真比亲儿子还要亲哪。他是个有志气而心地善良的人。爸爸在供销社是个优秀职工,在家里,街坊邻居谁不伸大拇指!尤其姥姥这次病倒,几次去医院诊断都是爸爸抱进抱出,回家后,又和妈妈一起昼夜看护,喂水喂药,端屎端尿。就是在姥姥大发雷霆非要找儿子不可时,也仍像哄小孩一样地哄着姥姥,一直到她怒气平息为止。后来,他怕妈妈身体垮了,干脆就自己看护姥姥。姥姥的病一天天好转,而爸爸却一天天消瘦了。 瞧,坐在姥姥右边的就是我那当小学教师的妈妈。妈妈是个急性子,但我们都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有时姥姥一哭闹,就把她急得直哭。但她还是含着泪把自己亲手做的荷包蛋挂面汤端到老人家跟前去。你别看她给自己买东西总买处理品,可要给姥姥买可大方啦!水果、奶粉、蜂王精……姥姥想吃什么,都伸手可得。 你要问姥姥身后那三个人呀,当然就是哥哥、姐姐和我了。哥哥是个汽车修理工;姐姐正在上中专;我还是个小学生。虽然我们之间只相隔几岁,可从来不吵嘴,有什么事都能商量到一起去。就说这次姥姥摔伤吧,哥哥看到爸爸妈妈整天忙得疲劳不堪的样子,就偷偷地把姐姐和我叫到一起商量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于是我们兄妹决定:哥哥替父母值夜班,看护姥姥;姐姐每星期回来洗衣服、整理屋子;我呢,扫地、刷碗……全包了。星期日我们还强迫爸爸妈妈休息一天,学着他们的样子干,哄得姥姥笑着说:“好孩子,没白疼你们!”爸爸妈妈看到这情景,都欣慰地笑了,我们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我的家庭论文1000字

253 评论(10)

止芫

回答 四世同堂是不常见的,但是也有,我家便是其中一个,因此我感到很骄傲。我的老太婆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他出生在抗日时期,生活很艰苦。十岁就开始做工,种田。最厉害的是,太婆曾挑动过一百二十六斤的东西。想一想当时经常没肉吃,哪有像现在的食品丰富啊。就算太婆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动,何况不是呢?当时的社会没钱读书,所以我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而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八岁。她出生时还有几年就共产党解放了。所以我奶奶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奶奶十八岁开始工作,当过厨师和劳动工人。她也继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买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话下。她生了四个女儿,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能把四个女儿培养成人,我实在感慨万分。我的妈妈今年四十二岁,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温饱的时代。想一想,当时没有电脑,她不也是很快乐吗?妈妈读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她当过旅游公司服务长,现在是个体。她也继承了太太和奶奶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还不辞辛苦的劳作。有时看到妈妈太劳累,想帮一帮她。可我有继承了爸爸的性格,还是有点懒。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时代里,今年十二岁。正如大人所说:“现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啊。”的确,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视电脑等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镜。我读过《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正如上文所说,我继承了爸爸有点懒的性格,体育不怎么好,成绩还不错。 这就是我的家庭,是记述了三代人的艰苦劳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更多1条 
144 评论(14)

xwfan001

照顾,以下这位孩子吧来,哪来的一万字
27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