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初中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7

2008100205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初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收获在2015

已采纳
首先,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漫长的农耕文化,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明生态,无不显现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得天独厚。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除物质的保证之外,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命脉之一。它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史,留住了它,就是留住历史,也就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这对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这种文化消失,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存在的内涵。 其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我们的灵魂。 最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共同事业,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也为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初中

198 评论(10)

zhang1209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297 评论(8)

ldl201288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
223 评论(10)

炳炳

让保守势力得到满足,同时给考古学留下活标本,还能增加旅游业收入,可谓一石多鸟
10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