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飞过海
1、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4、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5、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6、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7、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8、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9、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10、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事例 �王羲之助人卖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 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 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非常高兴,十分感谢 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 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 。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 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 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 ,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 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一次,雷锋因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雷锋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后来,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雷锋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换车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车票和钱丢了,就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这么多应该够了哇 故事都比较详细 你把它们当论点用时筛选一些你需要的 用符合自己风格的语言再现出来就PERFECT啦 
你们有没有见过多少助人不为利:现代社会就是利的社会;你何不写一个反映这个现实的事件呢!!!!
学习”是谓语(动词)“雷锋”是宾语(名词)含义是向雷锋学习没错;“奉献”是谓语(动词)“他人”是宾语含义是“他人”是奉献的对象而不是接受奉献的对象;“提升”是谓语(动词)“自己”是宾语含义是由于奉献掉了别人,因此可以提升自己。 此宣传语应改为:“学习雷锋 奉献自己 帮助别人”更符合宣传本意。 那"奉献爱心"能理解为:为爱心而奉献?还是理解为:将爱心奉献。问题是此宣传语的文理和本意是否相符,此句不是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而是向全社会宣传的公益广告,文理是否该严谨点,它体现出全民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