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2

52469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国学经典的议论文素材初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lius777

已采纳
从国学经典中学交友,教做人 ——友也者,友其德;做人者,德为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古人云:“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 策•楚策一》)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赞》)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中说•礼 乐》)友其财、色、权、利、势,最后的结果都是绝与散。交友,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今天,读起《孟子》的《万章篇》,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万章问孟子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友也者,友其德。何为德?《论语》中这样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直与谅就是德。友直:就是正直的朋友。友谅:谅指诚信,就是要选择那些真诚守信的人为友。我国历来推崇“季布无二诺,侯蠃重一言”的美德,朋友之间更应该以诚相交,以信相交。孔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背弃信义之人不可教。《张劭待式》的故事就给我们诠释了信义的含义。东汉时期,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是两个很重信义的好朋友,两个人同住在太学里读书。学成离别那天,张劭流着眼泪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你相见?”范式安慰他说:“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我会按时赶到你家与你见面,并拜见令尊。”两年后,中秋节这一天,张劭杀了鸡,备好了饭,并告知了母亲。他在院子里立了木柱,从木柱的影子来看时间,木柱的影子越来越短。母亲说:“他家远在江南,离这里数千里之远,恐怕不会来了,你为什么这样地相信呢?”张劭说:“范巨卿是一个讲信义的人,必定不会失约的。”正在这时,远处尘土飞扬,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的人正是范式后来张劭将要死的时候,对他的妻子说:“范巨卿是可以托付的人”。张劭死后,范式接到信还没有赶到,张劭的棺材怎么也放不进事先挖好的坑里,等范式一到,棺材就放了进去。范式替他精心办理丧葬,一直保护他的家人到了归湘地方,同时还非常尽心地照顾他的妻儿。蒙牛乳业的老总牛根生也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以德服人”的准则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传奇。牛根生说:“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着,应怎样教会学生做人,做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才会去交有德之友。孟子主张人性善,“仁义礼智”四心人皆有之,犹如人的四端,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而是决定于他生活的环境。富润屋,德润身,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慢慢滋润心灵,修其身,养其性。国学经典给了我们很好的依托,诵经典,讲经典故事,读经典儿童文学都是很好的途径。《三字经》中“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的教育无不是现成素材。另外把教育的言教用她们喜欢的故事,儿童经典文学形式呈现,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一种乐于接受的方式。 《夏洛的网》中夏洛是一只蜘蛛,威尔伯则是一只小猪,当小猪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它一生的终点时,威尔伯吓坏了,恐惧地尖叫着大哭起来:“我不想死!”夏洛特站了出来安慰它:“你不会死的。我来想办法救你!”于是夏洛特开始在房上织起一张大网。清晨,主人惊奇地发现门框的蜘蛛网上,竟然织着这样三个字:“王牌猪”,以后,夏洛用毕生的经历为威尔伯编织着 “光彩照人、谦卑”,是朋友的帮助使威尔伯在展览会上赢得风光,也幸存地活了下来。夏洛的友情换来了威尔伯一生对夏洛的思念,并精心守候夏洛的孩子们。虽然只是一个童话,但他用适合孩子读的语言,教会学生怎样交友,谁是你的夏洛?你将做谁的夏洛?同样的儿童文学作品《绿野仙踪》,多萝西不抛弃不放弃一个朋友,在稻草人被丢在河中心时,被飞猴扔在大树上时,不是不管不顾朋友,而是想尽办法解救朋友。朋友就是孤独时的陪伴着,落难时的拯救者,多萝西对朋友的真诚,以德待人,换来的是朋友的真心相助。稻草成为奥兹国的继承者后,没有安享大王之福,显大王之威,毅然帮助多萝西去寻找南方女巫,只为路上帮助她,帮她圆回到家乡的梦。“是多萝西把我从玉米地那根高杆上摘下来,我的好运全得归功于她,在她没有回到堪萨斯之前,我决不离开她。”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都是建立友情之上,互相帮助之上,这就是真正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有德之人交谈,这种交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生做人,做有德之人也。友也者,友有德之人也;

关于国学经典的议论文素材初中

314 评论(10)

不重要的虫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因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开头用“月光”—“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音韵之美。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 /' 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 中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S_5、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9、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87 评论(13)

祸害先生ZZZ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点评小作者用心读书,从《论语》《三字经》这两本书中读懂了许多知识,心里无比快乐。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6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