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6

李李李你啊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烧伤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zhirong

已采纳
有。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烧伤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296 评论(11)

白糖元子

你说的可以复制是什么意思?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肯定是要用到论文里的。如果你说的是“复制+粘贴”,一定要注意格式统一,否则会被一眼看出来。
356 评论(14)

lxxhappy

烧伤的护理  全身侵袭性感染即创面脓毒症和败血症的防治,往往是严重烧伤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近30年来烧伤感染一直占烧伤死亡原因的首位。常见细菌为金葡菌,绿脓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以及其它肠道阴性杆菌。严重烧伤还可能出现毒菌感染、厌氧菌和病毒感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必须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抓住下述早期症状变化:  ①体温骤升5~40℃或反常的下降;  ②心率加快达140次/分以上,呼吸增加,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③精神症状如谵语,烦躁。幼觉等;  ④食欲减退,腹胀或腹泻;  ⑤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其深Ⅱ度痂皮见针尖大小的溢液点或出血点,数目在不断增加或渐趋扩大,或肉芽创面灰暗,高低不平,有暗红色的点状坏死;或已成活的皮片呈蚕蚀状被侵袭,不见扩大反而缩小;  ⑥白细胞增高或不断下降,中毒颗粒增多。可根据这2~3个症状或体征作出早期临床败血症的诊断,先按败血症治疗,不必等待血液细菌培养结果。  败血症发生前24~48小时,已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杀菌活力和趋化性降低,巨噬细胞也类似改变。T抑制细胞在败血症时数量增加,纤维连结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减少。当然败血症的确诊应该是除临床症状外,还必须有血培养阳性结果为依据。 如果出现明显腹胀或肠麻痹,神志恍惚,创面坏死,淤血、潮湿、糜烂或已生长之皮片脱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已属败血症晚期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人,往往以高热、白细胞显著增加、狂躁谵语、精神淡漠,肠麻痹及中毒性休克为多见。这种症状体征上的差异,可结合创面菌种变化去分析判断,供选择抗菌药物时参考,但应注意到烧伤败血症可能非单一菌种,常有混合感染。为了进一步明确菌种计数,对诊断亦很有帮助。  临床上也见到死于败血症的烧伤病人, 死后心血培养仍未生长细菌,这与大剂量的抗生素应用有关,也与创面或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被吸收到血循环的细菌内毒素的重要致死作用有关。  1 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床边隔离,减少或防止细菌的入侵,尤其是绿脓杆菌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交叉感染。在静脉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防治静脉炎。为防导管败血症,禁止在大隐静脉近端切开,插管至髂外静脉、下腔静脉。静脉切开插管或穿刺应由四肢远侧开始,尽量远离创面和避免通过创面作静脉切开。如急诊抗休克输液已做了通过创面的踝部静脉切开,要妥善保护,及时更换渗湿敷料,插管超过3天即拔管。如静脉通道附近有红肿疼痛反应,输液不够通畅,或由近端挤压出脓性分泌物时,应立即拔管,创面敞开。总之,导管败血症应十分警惕,并注意预防。  2 营养与支持疗法  这是防治感染的基础。大面积烧伤每天需补充热量16720KJ(4000kcal)以上,蛋白质100~150g。热量与氮的摄入以100:1较合适。营养补充以口服为主,口服不足加静脉补充。根据病人饮食习惯改进烹调技术和内容,进高热量蛋白饮食,脂肪控制在5~10%,同时放硅胶胃管,滴注要素饮食(可在夜间),其浓度和量均宜逐渐增加,以病人能耐受不引起腹泻为度。外周静脉内可以滴注25%葡萄糖能量合剂,前两者需用双头输液器同时滴注,避免使用深静插管带来的感染危险,注意补充全血,血浆及人体白蛋白,维持Hb100g/L以上,血浆白蛋白30g/L以上,肌注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转移因子。针对绿脓杆菌感染输以绿脓杆菌免疫血浆,增强抗感染能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低血钾、酸中毒。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3 正确处理创面  是防治全身感染关键之一。烧伤休克较稳定后及早清创,外用AgSD,尽早暴露创面。抗体休克期间随时更换潮湿的敷料及床垫。48小时后及早翻身,处理并烤干创面,有利于预防感染。对大面积Ⅲ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是预防败血症的积极措施。对于尚未切痂的创面保持干燥,经常检查有无痂下积脓,及时引流。已发生败血症的情况下施行切痂手术应慎重考虑。衡量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不但要找准创面感染病灶,还要顾及肺部感染情况,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若迫不得已需要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时间短,仅作抢救性病灶切除,然垢用异体(种)皮覆盖。广泛深Ⅱ度烧伤痂皮溶解发生败血症者,需尽量清除痂皮,清洗、引流,湿敷与半暴露相结合,外用抗菌药物。感染的肉芽创面应防止过长时间的受压,覆盖的异体皮、异种皮、冻干皮等,在败血症时需每天检查并及时更换。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武器,但必须通过机体才能发挥作用。由于耐药杆菌的增加,临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治疗烧伤全身感染逐渐失去应用价值,而需要新一代的抗菌药。如G-杆菌属感染,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克雷伯杆菌、硝碱盐阴性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可先用丁胺卡那毒素、先锋必、新型青毒素Ⅱ等。乙型溶血性健球菌感染仍选用青毒素G。羧苄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降低,氧哌嗪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唯此两种药物用量宜大。  在用药方法上,临术未明确细菌学诊断和药敏结果前,可参照创面上分离到的菌种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要用很早,用量足,稀释在100ml葡萄糖液或等渗盐水内静滴,每种抗生素间独给予。2~3种抗生素交替滴入,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针对性强者,常常在24~36小时可以看到初步效果。败血症症状控制后及时停药。另外,在切除有细菌集落的焦痂时,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前、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均要静滴抗生素,直到术后3~4天全身情况较稳定。
22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