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工业发展史论文范文初中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6

timothyli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工业发展史论文范文初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痴小虫

已采纳
张之洞建立的汉阳铁厂的主体工程包括十个分厂:酸性转炉炼钢厂、碱性平炉炼钢厂、造钢轨厂、造铁货厂、炼生铁厂、炼熟铁厂等六个大分厂,以及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四个小分厂。汉阳铁厂的炼生铁厂是当时远东地区第一个大规模的炼铁厂,它初期就有两座高炉,一昼夜能够产铁100~110吨。汉阳铁厂的钢轨厂则是另一个大分厂,最早使用它所轧制的钢轨修建的铁路是卢汉铁路(京汉铁路)。汉阳铁厂的炼生铁厂是当时远东地区第一个大规模的炼铁厂,它初期就有两座高炉,一昼夜能够产铁100~110吨。1907年改造完成的铁厂钢铁产量逐年增加,至1910年,钢铁年产量达169509吨。 1911年辛亥之役爆发,暂时停产,1913年,汉阳铁厂恢复生产,产量恢复,1913年后汉冶萍公司扩充改良主要用于兴建大冶铁厂,建日产铁450吨高炉两座,建成后要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同时在汉阳的汉阳铁厂建日产铁250吨4号高炉1座及容积30吨7号钢平炉1座,相应扩建大冶铁矿及萍乡煤矿。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钢铁原料价格暴涨,汉冶萍公司大战期间汉阳铁厂开日产250吨高炉2座,日产100吨高炉2座,开容积30吨的平炉7座,每日约产生铁700吨,钢210吨;大冶铁矿年产铁矿石50到60万吨;萍乡煤矿年产煤90多万吨,产焦23到26万吨。1914、1915年期间,制造军需,钢铁供不应求,1917年汉阳铁厂出产钢铁192582吨,创下纪录。煤焦、铁矿石、生铁、钢材产量都大幅度增长,共获利2940多万元。这一时期又购置开办了一批附属厂矿,投资兴办了一些合资企业。 1916年,大冶铁厂开始基本建设。其高炉及附属设备是向美国列干德利公司订购的,共花美金35万元。原定于1916年底交货,时值世界大战,美国禁止钢铁机件出口,经多方交涉,到1920年才陆续交齐。1917年大冶铁厂动工,经过近5年的施工,基本建成。1号高炉于1922年6月24日开炼,7月5日又因事故停炼。2号高炉于1923年4月4日投产到1925年10月因煤焦不足供求问题而停产,两座日产450吨高炉,总共生产了26个多月,共出铁258842吨。早期中国的钢铁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经过建设,中国关内的钢铁工业有汉阳钢铁厂大冶铁厂龙烟铁厂六河沟铁厂上海和兴钢铁厂阳泉铁厂等,这些钢铁厂设计产量年可以达到839500吨,实际产量可以突破设计标准产量,我国有十个大的军工企业还有一些小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附属各钢铁厂,钢铁厂实际产量突破100万吨不是问题,自己基本能生产建造钢铁厂的零件,另外我国在各地有大量的小炼铁炉。我国在东北还有与日本合办,清国签的,清国出地出煤矿铁矿资源,日本出资,清国占一半股份,中国继承的,本溪湖煤铁公司,鞍山制铁所,设计年可产铁292000吨。辛亥之役前,汉阳铁厂100吨炼铁炉2,250吨1,30吨炼钢炉6,1912年后新建250吨第四号炼铁炉1于1915年坚持投产,30吨第七号炼钢炉1917年建成投产。六河沟铁厂,全部零件基本都是汉阳铁厂所造,100吨高炉一座,日出铁100吨,龙烟铁厂250吨高炉一座,1920年出铁,上海和兴钢铁厂12吨35吨炼铁炉各一座,10吨炼钢炉2座。1912年后我国对兵工企业进行了大量扩建和新建,20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兵工厂有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德县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开封兵工厂太原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等,基本可以生产包括各种口径火炮在内的陆军各种武器,满足战争需要,教育事业有相当发展,建立起了大中小教育体系,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学校数量大量增加。我国稀有金属产量走在世界前列,如钨矿。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大型煤矿有萍乡煤矿,开滦煤矿,枣庄煤矿,抚顺煤矿,井陉煤矿,大同煤矿,国内还有大量的小煤矿。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可以生产出陆军各种口径火炮,海军舰炮,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5,远洋运输轮,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能造万吨轮就能造航母。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1912年后我国大的造船厂当时有上海造船厂,天津造船厂,广州造船厂,福州造船厂等。我国各地在历史上有很早的开采使用石油制品历史,1905年建立延长油田,1907年打成油井,同年建成炼油房。中国人民政府在控制延长油田后,解决生产问题技术问题,在抗战时期延长石油生产出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墨、擦枪油、凡士林等产品,石油经过加热会出现分层,最上面的是汽油,中间的是柴油,最下面的是重油,不仅保证了中央机关边区政府部分解放区的用油需求,同时换来了大量的布匹钢铁机器设备和短缺物资,汽油柴油煤油可以用于制作燃烧瓶燃烧弹。

中国工业发展史论文范文初中

312 评论(9)

紫色坦克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bai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代表企业: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其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五、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日本),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220 评论(13)

1大华子1

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二、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三、近代外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1.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为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2.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等。3.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些厂矿企业的特点是: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4.《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扩大了在华投资办厂的规模。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6.1938年,日本在中国成立“华北开发会社”与“华中振兴会社”。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7.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采取合资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吸收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发展起来。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条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2)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民国初年出现各种实业团体,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3)特征: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挫折(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民族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和摧残。(2)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这对中国的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的打击。5.中国民族资本的归宿新中国建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民族资本又获得一次大发展。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跟踪思考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何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五、近代官僚资本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抗战时期,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明显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使其比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生产。六、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时期的经济从整体上看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其经济结构的突出特征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趋向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向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渡。官僚资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封建地主经济一农民个体经济一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社经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96%以上。私营工商业(民族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1950年下半年,中央采取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以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部完成。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合作社:从1953年起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一五”计划公布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了。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大跃进”到“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1)大炼钢铁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当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2)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比例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工业内部比例失调,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工具,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3)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4)“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拓展资料: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百度百科中国现代史-百度百科
217 评论(10)

咿呀哎呦喂

资本主义自从明朝的机工出力,机胡出资就开始萌芽了。到之后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洋务运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之后在帝,官,封压迫下艰难行走。辛亥革命又使近代民族工业得已发展。一战期间外国列强忙于战争,疏于对中国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继续受到压迫。很著名的近代工业代表:张謇,荣氏兄弟。
308 评论(8)

sxhnuaa

1。近代我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形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故有这样的国情,我国民资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首先受帝国主义打压,剥削,加上外资的诈骗,勒索亏本很大,大量民资企业倒闭。4。其次受封建官僚的勒索,控制,政治压迫,畸形发展。5。民资有以上挫折,所以有其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6。但在1914到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剥削减轻,迎来“发展短暂的春天”7。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来民资同工农联盟一同反帝反封,立下大功。8。1950年土地改革采用保护富农的措施;经济建设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又有很大的发展。9。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民资作为一个阶级消失。
15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