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9

jiaxiaoz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养老为主题的议论文开头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8R7

已采纳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是,尊老敬老却是每个人的本分。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经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家里,许多老人都是先想到我们,再想到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回老人,做什么事应该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们应该帮助老人,为老人做一些事情,不要嫌弃老人。我们不仅要尊敬家里的老人,还要尊敬别人的老人。没有儿孙的老人如果是你的邻居,就抽空跟他聊聊天吧。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9岁就以自己的才华和敬老而闻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黄乡读书到深夜,母亲叫他早点休息,他却钻进了父母的被褥。父亲问他在做什么,黄香从被褥里爬出来,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双秦温一温床,好让二老歇息呀。”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出了小黄香是多么孝敬自己的父母啊。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宝库。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再经由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挂乃来人,就要尊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尊老敬老,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追问:如果说要着重精神方面,具体事例呢? 追答:我国历史上有无数孝敬老人的楷模,留下了许多敬老的美谈与佳话。  被称为“五帝”之一的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其父双目失明,其母早亡。后有继母到家,待之甚苛。尽管继母对他如此虐待,舜对继母仍然孝敬如初。因舜有“事亲”之德,又有办事的才干,因而尧很赏识他,就把帝位让给了舜。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西晋的李密,其父早亡,其母改嫁,由其祖母将他抚养成人。在其祖母到了晚年之时,晋武帝司马炎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坚辞皇帝的征召令,并撰写了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陈情表》一文,他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对其祖母之深情,感人至深也感动了晋武帝,不但准予了他的奏折,而且还赐予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北宋年间,苏东坡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宜沧的荆溪边上买下一栋房屋,作为退隐的住所。一天,他突然听到从一间破旧民房中传来老妪的哭声,便前往问明原因。原来是老人不孝的儿子卖掉了她祖居的房子。再一深问,苏东坡才知道自己买的那栋房屋,正是老人祖居的房屋。苏东坡立即从身上取出买房的契约,当着老人的面烧毁,并表示不再要买房的钱,而且狠狠责备了老人的那个不孝儿子,并要他将老人接回祖居的老屋去住。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对老年媪翁特别体恤,他“诏天下养老之政”,凡年满80 岁以上贫无产业者,只要人正派,乡里称善,每月给米5 斗、肉5 斤。  康熙皇帝69 岁生日时,曾邀请全国70 岁以上老人2417 人赴京会宴,称“干叟宴”。  近代史上两广总督林则徐是禁烟(鸦片)的功臣,反侵略战争的爱国将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革职查办,发配到新疆伊犁。他的老师王鼎得知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非常难过,上书皇帝,但道光昏庸无能,慑于列强势力,孤注到底,王鼎气愤至极,自杀于朝野,以尸敬谏,震动了上下臣民。林则徐赴新疆途中,折道到老师王鼎陵墓,为恩师守墓十多天。这是师生同仇敌忾,为国为民同一的坚强意志,未能以战死疆场而以此悲剧告终,也是林则徐尊师敬老的佳话。追答:给你找了这些,你自己喜欢哪个用那个

以养老为主题的议论文开头怎么写

305 评论(8)

duanwenwen

让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做好敬老爱老工作,保证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安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单位、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和认真担负的责任,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尊重历史。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广大老年人都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建立了光荣的业绩。他们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代含辛茹苦创业奋斗打下的基础,每一个后来人都不能忘记老一代的功劳。我们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他们同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35亿(其中百岁老人17800人,比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3384人增加14416人——《天津老年时报》),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每一个家庭与全社会的安定祥和,我们应当一如既往地做好敬老爱老工作,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热情善心和照顾老年人的良好风尚。国家于1996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老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不论从道德层面还是遵守法律方面,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做好这项工作努力作出贡献。要进一步重视敬老爱老、宣传敬老爱老、以实际行动敬老爱老,坚决反对那些认为老年人“无用”、是“累赘”从而把他们弃之一旁的思想和行为,切实树立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宝”、是“财富”的认识,负起自己应有的敬老爱老的责任。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更好地形成老少共融、代际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23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