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k3122
白术的生药学研究 【关键词】 白术;,,药材性状;,,显微特征 摘要:目的为研究和利用菊科植物白术。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和理化鉴定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与其常见的混伪品以检索表形式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白术根茎横切面结构、纤维、菊糖、草酸钙针晶、木栓细胞、石细胞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可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该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白术; 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 Pharmacognosy Studies on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c for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MethodsTo make system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using macroscopic,microscopic and physiochemical Result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 transection structure fiber synanthrin,crystalline calcium oxalate,cork cell and stone cell can be regarded as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c for establishing quality Key word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 Shape and properties medicinal materials character;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白术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的干燥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能。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1〕。主产于浙江,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实验材料由中南民族大学万定荣教授提供并鉴定。在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编制了常见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检索表。 1 药材性状 根茎呈拳状团块,具多个瘤状短分枝;有的根茎主轴下部延伸膨大;上端有茎基或茎痕,下端具点状根痕或断根残基。长3~13 cm,直径5~7 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少数横裂缝,瘤状分枝的顶端有盘状芽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散有黄色油点(油室);形成层环纹棕色;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有浓郁香气,味甜、微辛,嚼之略显粘液性。 2 显微特征 1 根茎横切面根茎顶端(直径1 cm)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皮层宽广。韧皮部外侧有半月形纤维群。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中外侧导管大多径向排列,直径16~55 μm。木纤维束发达。髓射线宽广。皮层、射线及髓部油室很少,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和菊糖。见图1~2。 根茎中部(直径2 cm)横切面:木栓层常夹有1~2条断续的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射线中散在油室,长径180~230~340 μm,短径135~160~180 μm,内含有棕色油滴。木纤维束发达。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和菊糖。 [next] 根茎膨大部(直径3 cm)横切面:皮层、射线及髓中有多数油室散在,无韧皮纤维。导管大多1~2列作放射状排列,稀有木纤维包围。 2 粉末特征白术粉末淡黄棕色。纤维长梭形大多成束,末端斜尖或较平截,直径22~35 μm,壁较厚,孔沟明显,有的外壁微呈波状弯曲,木化。导管网纹及具缘纹孔,直径16~55 μm。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类长圆形,直径35~64 μm,壁厚薄不一,有的可见层纹。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0 μm,有的呈细小杆状。菊糖团块呈扇形,隐现放射状纹理。见图3。 3 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醚5 ml,振摇浸渍15 min,滤过。取滤液2 ml,置蒸发皿中,水浴上挥散乙醚,加含有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 ml,溶液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 min显紫色;(2)取本品5 g,加正己烷2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供试品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具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见图4。 4 鉴别检索表 白术的混伪品较多,常见的有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L)M的干燥根茎;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Bence的干燥根;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DC的干燥根茎;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 koidz exkitam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的干燥根茎等7种,应注意鉴别。白术与混伪品性状、显微特征检索如下: 根茎呈拳形团块。 韧皮部有分泌道,无石细胞及草酸钙针晶……………菊三七 韧皮部无分泌道,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针晶……………白术 根茎或根呈圆柱形、圆锥形、连珠状或疙瘩状。 根呈圆柱形、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芍药 根茎及块根呈连珠状或圆柱形或不规则团块状或疙瘩状。 呈连珠状,断面黄白色,有棕色油点散在………茅苍术 呈圆锥形或疙瘩状。 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柄残基,香气特异,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土木香 根茎呈疙瘩状。 粉末中韧皮纤维短梭形,末端钝圆或分叉,直径27~99 μm,纹孔及层纹明显…………………………………北苍术 粉末中韧皮纤维狭长,直径7~7 μm,无层纹和纹孔…………………………………………………………关苍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建议你去参考下(药物化学、药物资讯)等等这样的论文参考吧~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作者:XXX XXX XXX【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 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上你们学校的数据库,去下点文献,维普里面就有很多的综述,参考一下就很简单了,800字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