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6

xiayan8702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汽车发展方向论文1000字内容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陆海潘江

已采纳
而由此联想到汽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不免心生感慨,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是如此紧密、不可或缺,而它带来的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细细思量。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应该说还是一个质的变化,而由此产生的汽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又有所不同,在西方人看来,人是在所有机器之前的,所以要给予最大的重视,而自行车是出现在汽车之前的也应先行。所以在西方的马路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如果在过路口时有自行车,汽车会慢行等它先通过,换了是行人和自行车争行时,要先让行人先通过,更不用提行人与汽车了,那是更要先让着行人的。可在我们中国,汽车仿佛是有钱有权的一种象征,却可以视这些在西方通用的规则而不顾,对行人自行车抢行不说,还不耐烦地按着喇叭,横冲直撞简直就是大爷,我们只学来了人家的技术和照搬人家的交通规则,却没有学来人家的汽车文化,而缺少了文化的东西总是缺失点什么的。如果说汽车只是做为一种代步的工具,我们拥有它是为了生活的便利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是没错的,要是想着有了车把它开在大街上也超越那些在路上卖力骑行的人,傲慢地按着喇叭催促走在前方八百米的行人,那就有点虚荣的味道,真把它和成功与否联系在一起就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而在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虽不少可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少得可怜,不管是土地还是能源的状况都不容乐观,汽油有很大一部分信赖进口,油价的涨跌牵动着每个有车族的心。虽说近年开发了新的能源,比如车用乙醇,似乎前景一片美好,但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现在用的是玉米为原料造乙醇,美国现如今严加限制玉米的出口来卡我们的脖子,而做为一个人口大国,玉米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必须得有一定的储备,所以现在也叫停了这项工程。这条路走不通,还是有其它的新能源,但目前都处在不成熟阶段,短期内不能得到解决。就说有朝一日解决了能源,那么我们的交通状况呢,大家所熟悉的北京的五条环路上的超大露天停车场,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中国人的耐心又尤其的差,拥堵时到处是心浮气躁的人,总想自己先走反而欲速而不达,更是乱成一锅粥。没有良好的秩序和驾驶习惯,就算修再宽的马路也是枉然。法制的不健全也为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考到驾照却车技很差的“马路杀手”,是谁把驾照发给了这些人。还有前阵报道的更令人寒心的,故意把被自己撞倒的人二次碾压至死的事故,都透露出我们的法制在某些地方是不是出了差错,以至于流传着撞残不如撞死这样的说法。 此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污染,排放的有害物质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还会使得肺癌的人数明显增加。离公路越近,公路上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6~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不管是出于环境还是交通的考虑,本人认为,私人买车,不仅养车的费用很贵,维护也是件头痛的事。我们还是选择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比如说骑车,虽说累点但可以锻炼身体;乘坐公车,大力发展和完善公交系统,节省能源和道路资源 ;和别人拼车即方便还可以在路上找个伴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自身也是生物的一部分,做为一个个人,能为环保做一份贡献也是应该的,就算是我们自已不方便些,多留些绿色给下一代。而且成功的方式也不只体现在有没有车,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本人以为成功是为这个世界创造和留下了些什么,而不是你自己拥有了些什么。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说都象你这样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别发展了,但一项产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给环境造成破坏,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上。我们拥有汽车是为了更方便,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还要受它的危害,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还不如不拥有它的为好。汽车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密不可分的,怎样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而减少危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而我们只要人人努力,总会把生活过得更好,而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私车,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把身边的事做好,过好我们的每一天,生活意义不仅仅在于成功与否,更在于快乐与否!

汽车发展方向论文1000字内容怎么写

96 评论(9)

黄丽芬

这个你看看~~好的话加分哈~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数字背后的隐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9%,2001年下降为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8%和7%;2005年为5%和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7%,出口数量占比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
346 评论(8)

陪你看雪0

汽车准入门槛低,比较容易进入,这也适合我国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部分出口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汽车出口存在短视,片面强调把车卖到国外去,/html/Profession
283 评论(10)

abcdefgg

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中商情报网 核心提示: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金融危机基本规律与研究,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政策影响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当前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主要领域的影响,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 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中国 汽车行业 市场分析 策略咨询 市场调查 市场研究报告: 预售报告: EMAIL电子版或EMS特快专递: 页 : 个 : 纸介版:RMB 7500元 EMAIL电子版:RMB 7500元 两个版本:RMB 7800元:本报告将保持时实更新,为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提供最新资讯,使企业能及时把握局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下载doc描 述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同样,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仍是未解之谜。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8%和 5%。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汽车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汽车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汽车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汽车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汽车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汽车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出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汽车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为汽车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报告目录 略
24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