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bo
红宝石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贵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粉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又被称为玫瑰紫宝石,可见这种宝石的红色和玫瑰的红色有很大关系。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在钻石之下。而且这种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这种几乎可称为深红色的、鲜艳的强烈色彩,更把红宝石的真面目表露得一览无余。它象征着高尚、爱情和仁爱。相传,古代的武士在作战之前,有时会在身上割开一个小口,将一粒红宝石嵌入口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刀枪不入的目的。同时,由于红宝石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生气和浓艳的色彩,以前的人们认为它是不死鸟的化身,对其产生了热烈的幻想。而且传说左手戴一枚红宝石戒指或左胸戴一枚红宝石胸针就有化敌为友的魔力。我国《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对红宝石的记载:“永昌郡博南县有光珠穴,出光珠。珠有黄珠、白珠、青珠、碧珠。”当时称其为“光珠”,表明在东汉时期就已辨识红、蓝宝石了。而《后汉书•东夷列传》中称红宝石为“赤玉”,据记载,东汉时期,“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两千里,本濊地也……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枣。”扶余的起源地位于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昌图县、吉林洮南县以北直至黑龙江省双城县以南,都是其国土,国运长达800年之久。《后汉书•东夷列传》还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濒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这里的“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从西汉至晋前后延续600余年,至5世纪后,改号“勿吉”。在秦汉时期,挹娄的活动区域在辽宁东北部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内。南北朝时,挹娄势力开始衰落。《汉武帝内传》中描述红宝石称“火玉”:“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人苏鹗在《杜阳杂编》中对“火玉”有着详尽的描述,而且这段描述颇具文学性: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及松风石。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才人常用煎澄明酒。“半寸”约是所贡火玉宝物的最大尺寸,这样的尺寸,带红皮的软玉、红玛瑙、红色石榴石或是黑曜石可以轻易超过。形状为“上尖下圆”,表明具备良好的结晶形态,所以不可能是没有单晶形态的带红皮的软玉、红玛瑙或黑曜石,也不可能是圆珠或近似圆珠形状的红色石榴石,只能是红宝石。“火玉三斗”表示至少有好几百枚,说明当时该种宝石的开采量不小。“光照数十步”说明该宝物具备比较突出的反光能力,但也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才人常用煎澄明酒”,就是说可以用它来煮饭、取暖、酿酒,这些都是对该种宝石赤红似火颜色的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和想象而已。《旧唐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东穷海西、契丹,万岁通天中,度辽水,后乃建国。地方五千里,尽得扶余、沃沮、卞韩、朝鲜、海北诸地。”这里是说,古代的扶余在唐以后成为粟末靺鞨的一部。而粟末靺鞨就是粟末水靺鞨,居住于松花江流域。粟末靺鞨与居住在今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在我国史书上统一称作“靺鞨”。而在靺鞨居住地域,就盛产一种红色宝石,而且就以靺鞨族名命名。《本草纲目》中说“宝石红者,宋人谓之靺鞨”;《丹铅总录》中也说“大如巨栗,中国谓之‘靺鞨’”。宋代高似孙《纬略》引唐代《唐宝记》记载:“红靺鞨大如巨栗,赤烂若朱樱,视之如不可触,触之甚坚不可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奈曼旗的辽代陈国公主墓中,发现了大量镶嵌素面红宝石的饰品。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玫瑰峰也发现有辽代贵族墓葬的素面红宝石。这些发现说明:至少从辽代起,东北地区的红宝石就已得到开发。明清两代,红、蓝宝石大量用于宫廷首饰,民间佩戴者也逐渐增多。著名的明代定陵发掘中,得到了大量的优质红、蓝宝石饰品。清代著名的国宝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上,镶有9枚红宝石。“金瓯永固”杯是皇帝每年元旦子时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夔龙状鼎耳,象鼻状鼎足,杯体满錾宝相花,并以珍珠、红宝石为花心。杯体一面錾刻“金瓯永固”4字。慈禧太后极喜爱红宝石,其皇冠上有石榴瓣大小的红宝石。她死后,殉葬品中有红宝石朝珠一对,红宝石佛27尊,红宝石杏60枚,红宝石枣40枚,其他各种形状的红、蓝宝石首饰与小雕件3790件。清代亲王与大臣等官衔以顶戴宝石种类区分。其中亲王与一品官为红宝石,蓝宝石是三品官的顶戴标记。一种传说认为戴红宝石首饰的人会健康长寿、爱情美满、家庭和谐、发财致富;另一种传说认为左胸佩戴一枚红宝石胸饰或左手戴一枚红宝石戒指可以逢凶化吉、变敌为友。山东省昌乐县发现一颗红、蓝宝石连生体,重5克拉,被称为“鸳鸯宝石”,称得上是世界罕见的奇迹。另外,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流域的穆棱和宁安两地的残积坡积砂矿中发现有红宝石和蓝宝石,其中的红宝石呈现紫红、玫瑰红、粉红等颜色,质地明净,透明度良好,呈不规则块状,最大的超过一克拉。 
蓝宝石及其鉴别传统意义上的蓝宝石的(Sapphire)矿物学名称为刚玉,化学成分为Al2O3,一般是靛蓝、蓝、浅蓝乃至绿、灰蓝等。广义的蓝宝石是指除红宝石(Ruby)以外的所有宝石级的刚玉。狭义上的蓝宝石则专指呈现蓝色的透明且杂质较少并不影响石质的宝石级刚玉。蓝宝石的矿物学物理性质同普通刚玉一样,折光率为762~770,双折射率008~10,均具有明显的二色性,其密度大约在95g/cm3-10g/cm3之间,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摩氏硬度为9。宝石级刚玉若在加工过程中,垂直刚玉光轴切割,则可能出现六道放射状星线,呈现星光效应,故称之为星光蓝宝石。产生星光效应的原因是蓝宝石中含有金红石绢丝状包体,将其加工成高弧面形,在点光源的照射下,便会出现这种光学效应。星光蓝宝石一般价格较昂贵,总体来讲,蓝宝石颜色的优劣,依次是紫罗兰色、蓝色、淡蓝色、灰蓝色,而对于其它颜色的蓝宝石,其商品名称各不相同;白色蓝宝石、绿色蓝宝石、黄色蓝宝石、黄绿色蓝宝石、紫色蓝宝石等。蓝宝石重量应在6ct以上,优质者甚至可以更小。蓝宝石的主要产出国是澳大利亚、泰国、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及中国。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蓝宝石原料产出国,约占世界蓝宝石产量的75%,产值50%,但澳大利亚的蓝宝石质地较差。克什米尔盛产优质蓝宝石,开采却颇不正常,产出量较少。斯里兰卡以产出星光蓝宝石而驰名。世界蓝宝石加工中心为泰国。澳大利亚所产出的蓝宝石90%输入泰国,因澳大利亚蓝宝石中含铁较高,并具有尘埃状包体,致使宝石颜色发暗,常显暗色条纹和带有绿、黄、褐色色调,在泰国加工过程中多将其进行热改色处理。我国市面上所见蓝宝石大都产于国内。国内蓝宝石的主要产地为山东昌乐县、海南省文昌县、黑龙江省干沟子地区,其中山东省昌乐县蓝宝石单粒在3~5g之间,最大单粒重达71g,属国内外罕见。与天然蓝宝石相似的矿物主要有蓝锥矿、蓝晶石、尖晶石、黝帘石、电气石、堇青石(水蓝宝石)及人工合成蓝宝石。当前市面上到处可见以非天然蓝宝石冒充天然蓝宝石,以与蓝宝石相似的低档宝石冒充高档蓝宝石和以假宝石冒充天然蓝宝石等现象。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鉴别。当前世界上人工合成蓝宝石已大批量产出,其化学成分、物理光学性质几乎与天然蓝宝石无多大区别,用物理、化学方法和仪器进行检验是难以区别的,但可以参照下列方法加以鉴别:①天然的蓝宝石有直线状、平行的六方色带,而人造的蓝宝石所具有的28 珠宝检测是弯曲的色带或条纹,如把人工合成的蓝宝石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用肉眼观察,它的弯曲条纹通常是很明显的,若把它放到盛有浸液的半透明白色容器中,然后把容器放在光源上方,在放大的条件下从几个方向观察,均可看到弯曲的条带。②天然蓝宝石具有“丝绢状”和“指纹状”包裹体,而人工合成蓝宝石常有球形气泡。③天然蓝宝石有彩色的环带,颜色分布往往不均匀,而人工合成的蓝宝石颜色过于均一,内部缺陷较少。④利用吸收光谱进行检验时,天然蓝宝石在450μm、460μm、670μm谱线区总有被吸收谱带出现,或强或弱,而合成蓝宝石上述吸收光谱相对模糊。⑤在紫外线辐射下,天然和合成蓝宝石都可能发出荧光,但合成的蓝宝石所发出的荧光较强,天然蓝宝石的荧光非常弱。⑥在偏光显微镜下测量聚片双晶交角,合成蓝宝石交角为60度角,而天然蓝宝石却无此现象。⑦当通过宝石顶面观察时,天然蓝宝石很少显示二色性,而合成蓝宝石呈现很强的二色性。蓝宝石与相似矿物可通过各自的矿物晶体特性加以正确区别。宝石级蓝锥矿只有美国一个产地,产量较少,虽然颜色与蓝宝石较为相近,但其硬度较小,摩氏硬度仅为6-5,因此单凭硬度即可与蓝宝石区别;天然蓝宝石具有双折射而尖晶石则为单折射,如若蓝色宝石中能出现红色的闪光,则可断定此蓝色宝石为尖晶石或黝帘石;蓝宝石的高硬度、高密度、高折射率可与电气石、堇青石、黝帘石加以区别。以假宝石冒充蓝宝石,在市场上也较为常见,冒充蓝宝石的假宝石一般为玻璃。玻璃为非晶体二氧化硅,在融熔过程中若加入适量的钴,即可制成钴蓝玻璃,青蓝色泽与蓝宝石极相似而得以冒充。对以钴蓝玻璃冒充的蓝宝石赝品较易鉴别,在偏光镜下呈全消光的即为钴蓝玻璃,另外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