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3

xlx0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贵州饮食文化特点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sienming

已采纳
不知读到此文的朋友,有没有品尝过地道的贵州菜,那种感觉只有亲自享用过之后才会领略到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精华和魅力所在:独特环境造就独特饮食文化  贵州省坐落于神秘的云贵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致使山中盛产上百种中药材、上百种天然的野生食用植物及繁衍着上百种野生小动物,靠山吃山,使得贵州的饮食文化博采奇珍异兽,尽享高原自然精华。对众多美食家而言,品尝黔菜实在是他们心存已久的梦想和口福。贵州人被称之为是大吃的民族,在民族节日中,更能体现出吃的隆重与讲究,有肉必有酒,有酒也必有烟,大碗的喝着自酿的酒,吃着大块的肉,大声的行着酒令,吸着自种自制的水烟,一次庆宴、一次开心吃上三五天才尽兴是件很平常的事。  一个在饮食上颇为讲究的民族,必定有着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贵州到处聚合着一群又一群嗜吃的民族,一个世居着多民族的省份,其饮食文化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及方法,不仅特色性强,民族性强,而且天然的营养成分及独特的烹制方法也是中国十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所不能相比的。擅长烹制肉食,野味堪称上品  贵州菜中最擅长的是做肉食,尤其是野味,这和少数民族原始部落拿着树叉猎捉动物到今天各家都鸡鸭成群有渊源。一种肉食竞可以做出二十多种不同的味道,做出一桌宴来,象猪肉宴、牛肉宴、蛇宴、羊肉宴、狗肉宴,尤以野生动物而闻名,更能体现贵州人独特的民族烹制技术。煎、炒、炖、炸、煨、煮、焖、蒸各具其色、香、味,通常是配以土制或木制、竹制的器皿盛装。绿色源于纯天然,中药增添滋补特色  黔菜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斋宴:贵州的多民族都喜欢吃斋,斋宴特别隆重且丰富:一律以纯天然绿色食用植物为主,分叶类,根类,茎类,及果实类;以酸、辣、咸、甜及清原味为主;烹制以炒、煮、蒸、炸、凉拌为主。  斋宴取材全来自于山中的野生植物,无论是主菜还是配菜,选材中有60%为中药材植物,其营养及药性对身体都有着很大的补给及疗效。贵州人很懂得食物之间怎样搭配的食用方法才是对身体为最好的,就象是一个配药师懂得药物之间的药性需要融合一样,在当地来说,这是一种常识。大部分菜式以辣为主,所调配的辣酱多达二十多种,各具其味。

贵州饮食文化特点论文

227 评论(13)

西南化工-李

成为第1位粉丝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徉何国,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战国后期,夜郎取代徉何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秦代、汉代,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推行郡县制。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基本建立。唐代,在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属经制州,由中内派谴官吏治理;乌江以南则有数十个羁縻州,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中内政权。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维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元代,贵州行政建置渐归统一。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朝支持水西女土司奢香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中央设置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朝廷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至此,贵州现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辛亥革命后,清末设置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更易地名;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贵州省下设11个行政督察区,分管各县,到1948年,全省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77个县。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期间,曾先后在贵州建立黔东特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等革命政权。 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解放,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从此,贵州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贵州文化古迹类型较多,分布较广。全省具有一定价值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有4000多处,特别是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旧址、从江增冲鼓楼、普定穿洞遗址、大方奢香墓、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遵义杨粲墓、盘县大洞遗址等充分凸现出贵州源远流长和浓厚深沉的文化氛围。(右图为古建筑群) 贵州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历了复杂的古地理和古环境的变化。古脊椎动特化石“贵州龙”、侏罗纪时代恐龙化石及其他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使贵州成为重要的进行古生物研究的地方。 在贵州的古遗址中,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为珍贵,其中,“观音洞文化”的观音洞旧石器遗
281 评论(15)

myslef123

1、饮食文化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2、剪纸文化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3、居住文化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4、服饰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5、民族文化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 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贵州省各地活跃着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30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