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39

zuoyu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怎么写的啊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IQN

已采纳
找中国论文榜帮忙写呗

小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怎么写的啊

98 评论(11)

hm357708321

互联网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连接人与服务,二是物联网+5G的技术大背景下,通过AI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从小米公司上市开始,小米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哪些?下面随贤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小米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小米公司发展战略小米今天核心业务基础由两部分组成:首先以个人连接度最高的智能手机为基本盘,然后是小米强大的IoT。根据小米最新的财报,2018年第二季度,手机操作系统MIUI已经拥有了07亿月活跃用户,小米IoT连接了超过15亿台设备,以及小爱同学已有超3000万的月活跃设备。很少人意识到,小米已经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的数据公司,而只要拥有数据,最终都会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的公司。在未来的“5G+物联网”时代,当万物互联之后,硬件之间的互联、数据共享和互相反应将是非常有趣的。杨学成教授认为,看待小米的估值时,一定要注意到小米的物联网数据资产价值,并且要注意到小米的物联网数据资产很可能产生“梅特卡夫效应”(即网络的价值与设备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随着小米设备不断铺量带来的数据资产累计,相应的互联网服务将产生指数级增长。小米是一家以硬件为基础的公司,小米硬件都能联网,都是智能设备,这样的设备,可统称为“网器”;不同的网器通过功能连接不同的场景,线下场景形成流量入口,流量导到线上,最终形成商业变现。人、设备、互联网,这是小米数据的三个维度。小米高管对笔者表示:目前小米IoT平台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已经稳居全球最大消费级IoT平台,积累用户多元生活场景数据。传统互联网公司单纯通过应用收集数据是单维度的,小米积累的用户数据是多维度的,分别来自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新零售,通过对不同维度的海量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预判,能更精准洞察用户偏好,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投放。根据小米最新的财报,小米2018年第二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为58亿元,同比大涨6%;其中,广告收入同比增长6%,增速符合梅特卡夫效应。而另一方面,无限场景将成为小米开展广告业务的优势,通过500多款智能硬件小米生态链产品与小米原生软件服务,全方位覆盖用户生活场景,帮助品牌通过小米生态无缝融入用户各类场景中,大幅提升品牌营销触达与转化效率。比如以生活空间为场景,添加了OTT、路由器、扫地机器人、智能灯具等各种智能硬件配件,再配上小米手机作为遥控器,手环、体重秤、血压仪接入人本身,沉浸式的场景化营销实现了“信息找人”,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更原生高效地接受信息,实现了“所见即所想”。小米公司发展规划:通过互联网服务盈利是行业趋势小米的基础设施是通过“三纵三横”的结构完成的。小米创业八年,八年磨一剑。每一层横向结构中,都包括不同的硬件、软件及互联网服务。纵向。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即三级火箭。横向。包括小米、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小米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能和精心设计且定价厚道的爆款产品;这些产品能为小米的零售渠道带来更多客流量,通过高效的新零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和小米之家)以厚道的价格向用户交付小米的产品;通过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与用户实现高频互动,从而增加用户黏性,带来新的变现机会。互联网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一个行业难题,相比其他获客成本较高的互联网平台,小米通过硬件销售获得的用户的过程本身是盈利的。另外,基于“三纵三横”用户圈层,形成了多维度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大数据。更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在尝试打通“人,硬件,互联网服务”三个环节,形成闭环,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比如华为、OPPO、vivo等。与小米不同,智能手机发展早期,他们主要通过硬件盈利。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电商普及、手机产业成熟,硬件盈利会越来越难,通过互联网盈利才是通向未来的路径。其他硬件亦如是,在智能电视方面,创维、长虹等公司也开始了OTT广告模式。因为商业化能力不足,我了解到,上述智能电视厂商与代理公司合作,广告收入与代理公司分成。小米公司发展布局与目标:5G+IoT让AI的生活方式化小米基于物联网商业构想是:打造一个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完整融合的生活平台。这里简单举一个小米的广告销售部门为小米生态链公司推出的云米冰箱做营销的例子,这款冰箱与其它冰箱不同:拥有一块显示屏,可以通过手机APP管理冰箱货架,通过小爱同学,人们可以通过语音与冰箱沟通。未来,云米冰箱将支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图像识别技术。云米冰箱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家庭为地理中心的生活服务圈:冰箱里某类货品,比如鸡蛋即将缺货,冰箱屏幕上会有提示信息;也会通过手机APP提示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下单完成购买,合作商家可能是每日优鲜这样的网上商城,也可以是社区周边的超市。冰箱屏幕,或者手机APP中还可以显示货架中现存的货品、数量,帮助用户进行购买决策,管理自己的生活。小米营销帮助一家全国连锁型商户与云米冰箱做了一次“变营销为服务”的尝试,用户只需在肚饿时对着冰箱喊出相应触发关键词,就可以唤起相应商户服务。从云米冰箱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米在物联网时代的布局,以及基于物联网商业构想:打造一个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完整融合的生活平台。PC互联网以IP为地址,是虚拟的,与物理世界几乎脱节;移动互联网时代,以LBS定位,虚拟世界与真实个人地理位置结合;物联网时代,虚拟世界成为物理世界的真实映射,实体商业将与数字经济完美融合。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中,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数字化生存。小米连接的物联网设备数量目前全球第一,排在其后的是苹果、亚马逊。截至2018年6月30日,小米连接了超过15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拥有5台以上IoT设备的用户超过了170万名。这些产品互通互联为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提供了“三纵三横”的专属平台,在这个“三横三纵”的平台上,小米成为一个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连广告也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模样,而是为了用户服务,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生活。小爱同学是小米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先锋。小米首席架构师崔宝秋对笔者表示:未来会让小爱同学接入更多的技能,做更多的事,以此来打造小米的智能语音生态;也会让更多生态链企业的设备内置小爱同学,或者来支持、受控于小爱同学。在未来的家庭场景中,人机对话的方式除了触控、键盘、摇控器外,“语音输入+图象识别”将成为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在“语音输入+图象识别”时代,硬件设备会小微化、无屏化;软件嵌入式化,去App化,人将与服务直接连接。连接人与设备,小米的目标是打造“一站式AI场景”,提供“一站式AI生活”。一站式AI场景有更大的互联网想象空间,未来语音输入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商业化前景。
86 评论(14)

wanggulu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1年,发布第一款产品“小米手机”。2014年12月,小米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2016年6月,宣布联合新希望集团等企业申办的民营银行“四川希望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复筹建;9月1日,小米联合中国银联正式发布小米支付(Mi Pay)。2017年1月5日,美国CES展会上发布系列新品,包括Mix手机白色版及小米电视4新品。2017年5月,与长江基金达成120亿基金合作。2017年12月25日,发布小米电视4C 55英寸体育版。2018年5月3日,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小米与长和在香港宣布合组全球策略联盟,在17,700家门店销售小米设备。6月19日,小米宣布推迟原定于7月16日的CDR发行。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7月23日,小米推出米家互联网空调。2018年11月5日,小米公司和北京润置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以57亿元的价拿下北京昌平沙河镇地块。11月28日,小米与宜家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智能照明将接入小米IoT平台。企业文化小米小米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我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我们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我们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折叠系统发布MIUI 6系统2014年8月16日下午,小米公司在北京798艺术区正式发布了旗下最新的MIUI 6系统,界面采用了多彩扁平化设计风格,运用色彩衬托内容,通知栏可随应用通知或应用背景变色,并加强了云服务功能,通过它打通旗下多类不同设备。MIUI 6简化了图标设计,加入了多种全新的动画特效,让系统图标都具有极强的辨识度;采用色彩衬托内容,通知栏可随应用通知或应用背景变色,使得整个手机界面非常和谐;还首创按住图标滑动屏幕移动应用图标的方法,方便用户跨屏整理图标。MIUI 6仅支持小米手机4和小米手机3,16日开始进行1000人内测,8月22日有10000个内测资格开放,到9月初,MIUI 6开发版开放下载,10月份正式升级。而小米手机2/2S/2A、红米以及红米Note等机型的MIUI 6则于2014年底进行测试。北京工商局立案调查小米公司虚假宣传   中国经济网 [2015-12-3]2.高通授予小米手机专利许可 股价创4年最大单日涨幅   腾讯 [2015-12-7]3.小米启动以旧换新:小米Note最高抵价1240元_科技   腾讯网 [2015-12-23]4.小米架构调整 雷军亲自接管供应链   [2016-5-19]5.小白单车将亮相厦门、广州、深圳 背后投资者有小米背景   [2016-12-29]6.小米正式进军越南市场 国际化步伐提速   腾讯 [2017-3-16]7.小米与诺基亚达成专利合作 收购部分诺基亚专利资产   腾讯 [2017-7-5]8.小米宣布再获10亿美元贷款 将用于新零售和国际化   腾讯网 [2017-7-28]9.小米宣布进入泰国市场 将开售小米6和红米Note 4   新浪网 [2017-8-24]10.小米手机开始“印尼造” 最新机型红米4A   新华网 [2018-4-26]11.小米4月19日举行新品发布会 将推出新机小米6   腾讯科技 [2018-4-26]12.小米与长江基金达成120亿基金合作   人民网 [2018-4-26]13.小米要在印度开设小米之家 未来两年计划开100家   腾讯科技 [2018-4-26]14.SA最新数据:小米可穿戴设备成全球出货量第一   中国家电网 [2018-4-26]15.小米华东总部落户南京 未来将成为手机研发中心   腾讯科技 [2018-4-26]16.米宣布正式进军西欧市场 首站落地西班牙   腾讯科技 [2018-4-26]17.小米手机成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   新浪新闻 [2018-4-26]18.天猫成为小米在俄罗斯的官方合作伙伴   新浪科技 [2018-4-26]19.小米1月19日已召开上市启动会 倾向于选择香港上市   凤凰财经 [2018-4-26]20.突然!小米正式宣布MIUI 10启动,小米MIX 3首发?   搜狐科技 [2018-4-26]21.100亿元!小米拿下首单新经济企业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   澎湃新闻 [2018-4-26]22.小米米家有品App正式上线:精品生活电商  
140 评论(14)

livhuang

小米的发展战略?投资要点1、小米起于手机业务。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同年,小米推出MIUI操作系统,2011年推出小米手机。小米手机2017年全球出货量9141万台,市占率6%,全球和中国市场份额均排名第四。2、以硬件为营收基础,却不以硬件盈利为目标。小米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毛利率均不到10%,仅互联网服务毛利高达60%-65%,综合毛利率仅为11%-13%。反观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小米的价值观、营销理念共同形成其产品力,硬件产品力与粉丝文化构成其品牌价值的基石,依靠品牌价值正反馈于硬件产品,并形成互联网服务的利润增值。3、因时制宜推出新系列,形成包括小米MIX、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三大类覆盖高中低端市场。2015年推出红米系列助推其在新兴市场份额提升;2016Q1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已成为存量市场,而成熟市场消费者更追求创新升级卖点,因此MIX是小米创新力的重要输出口。4、加快国际化进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印度、印尼为主要出货区域。就2017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而言,公司在15个国家及地区位列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5、低端产品出货高增,初步完成高端机型布局,整体均价仍有提升空间。近两年,通过小米对手机黑科技不断应用,使得小米手机从传统的低端形象渐渐成为一家高中低端产线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企业。但是,2017年中端机型和入门机型仍是小米的主力机型,而3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舰机型出货量尚不足一千万只,2000元价位的旗舰机型销量同比亦未见显著增涨。在中国市场上,2018Q3小米100美元以下机型占比仍有18%,而中国市场主流需求为100-400美元,100美元以下需求只占9%。在印度市场,低价有助于份额进一步提升。2018前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均价同比略有下降,但低于同期印度市场整体均价。目录 起于手机,立于三足 小米手机业务战略特点1 择时推出精准差异化品牌2 从性价比战略到重视黑科技3 轻资本的营销理念与销售策略4 以本地化实现国际化战略5 电子消费品平台型企业 小米手机简史:不同定位,同样发烧1 旗舰机系列,极致性价比时代2 红米系列,让千元机品牌化3 MIX系列,以创新获奖无数 产品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115 评论(10)

dreamqwer

核心竞争力=(品质+技术+服务+交期)/价格三星核心竞争力=(品质4+技术4+服务2+交期4)/价格2=7小米核心竞争力=(品质2+技术2+服务2+交期2)/价格1=8从竞争力的公式展开描述
187 评论(15)

bluestar8888

核心竞争力就是 本着用户体验,不断的改进,不断的与米粉互动。知所需,才能对症下药。
211 评论(13)

hailan0809

市场分析能力 筹资能力 战略机遇把握能力 广告营销 和 危机公关能力
8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