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粉末冶金新技术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7

littlenima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粉末冶金新技术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tchenQ

已采纳
[1]胡安民 李明 毛大立 梁开明锂铝硅微晶玻璃中纤维状β-锂辉石晶相的形成和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6,21⑴:35~[2]周锋 梁开明SiO2-TiO2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其晶化过程的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12⑸:429~[3]李要辉 梁开明硼及其硼化物在材料研究中应用进展[J]辽宁建材,2006,⑸:35~[4]周锋 梁开明 王国梁电场热处理条件下TiO2薄膜的晶化行为研究[J]物理学报,2005,54⑹:2863~[5]窦鹏 李友国 梁开明 汪长安CVC热轧机支承辊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⑿:1668~[6]窦鹏 李友国 梁开明中碳贝氏体支承辊钢低应力牵引滚动接触下的疲劳短裂纹行为[J]金属学报,2005,41⑵:140~[7]胡安民 李明 毛大立 梁开明ZnO取代部分Al2O3的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相变和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5,33⑻:990~[8]窦鹏 李友国 梁开明 汪长安中碳贝氏体钢支承辊的垂直裂纹分析[J]金属热处理,2005,30⑶:13~[9]胡安民 梁开明 周锋 彭飞 王国梁形核剂对Li2O-Al20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5,20⑵:279~[10]王国梁 梁开明 刘伟 周锋掺金玻璃在电场热处理中的形核过程[J]物理学报,2004,53⑾:3966~[11]胡安民 梁开明 周锋 王国梁 彭飞添加CeO2的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晶[J]硅酸盐学报,2004,32⑹:772~[12]胡安民 梁开明 彭飞 周锋 王国梁 邵华形核条件对Li2O-Al2O3-SiO2玻璃晶化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25⑷:19~[13]刘培生 梁开明 顾守仁铝化物涂层高温氧化寿命的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⑹:766~[14]张献辉 郭玉峰 梁开明 王双喜 顾守仁玻璃粉添加剂在SHS-重力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钢管中的作用[J]粉末冶金技术,2003,21⑵:99~[15]胡安民 梁开明 顾守仁F^-离子对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3,18⑹:1163~[16]俞冰 梁开明 等Ca—P—Si系生物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研究[J]玻璃与搪瓷,2002,30⑴:16~[17]俞冰 梁开明 等CaO—P2O5—MgO—SiO2—F系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J]硅酸盐学报,2002,30⑴:77~[18]刘增生 梁开明 等铝化物涂层的氧化寿命公式验证[J]稀有金属,2002,26⑹:524~[19]俞冰 梁开明 等Ca—P—Si—F^—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的显微组织及性能分析[J]硅酸盐通报,2002,21⑹:68~[20]王双喜 梁开明 等CrO3对Fe2O3+Al铝热反应系统反应过程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2,17⑸:1068~[21]俞冰 梁开明 等TiO2对CaO—MgO—P2O5—SiO2系玻璃晶化影响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2,17⑶:470~[22]李海滨 梁开明 等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rO2涂层对低碳钢腐蚀的保护[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14⑵:92~[23]史志铭 梁开明 等CeO2对堇青石陶瓷的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⑽:1~[24]李海滨 梁开明 等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锆粉中t—ZrO2的稳定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⑽:13~[25]史志铭 梁开明 等液相烧结中液相成份对堇青石相变和陶瓷显微组织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⑽:27~[26]李海滨 梁开明 等溶胶—凝胶法制备定向排列的纳米结构二氧化锆薄膜[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⑷:48~[27]俞冰 梁开明 等铜合金表面溶胶—凝胶涂层抗腐蚀性能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1,34⑿:12~[28]刘培生 梁开明多孔金属抗拉强度公式中的指数项取值[J]力学学报,2001,33⑹:853~[29]王双喜 梁开明 等SHS铝热—离心技术的研究进展[J]粉末冶金技术,2001,19⑸:303~[30]俞冰 梁开明 等金属表面生物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1,15⑻:32~[31]史志铭 梁开明元素掺杂对堇青石晶体结构及热膨胀系数的作用[J]现代技术陶瓷,2000,21⑵:18~[32]陈禾 梁开明CaO—Al2O3—SiO2系烧结微晶玻璃的结晶过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9⑽:15~[33]陈禾 梁开明热处理对CaO—Al2O3—SiO2系烧结微晶玻璃吸水率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9⑽:18~[34]黄文来 梁开明胶凝速度及煅烧对硅干凝胶表面分形性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1999,14⑵:302~[35]梁开明 段仁官F^—离子和Ti^4+离子在CaO—Al2O3—SiO2系玻璃晶化时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⑿:69~[36]梁开明 程慷果玻璃非等温析晶动力学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⑹:96~[37]段仁官 梁开明CaO/Al2O3/SiO2系玻璃非均匀形核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⑹:86~[38]段仁官 梁开明玻璃分相形貌和玻璃陶瓷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33⑴:61~[39]王大宁 梁开明含碳所氧化郜铁瓷[J]硅酸盐学报,1998,26⑵:230~[40]梁开明 段仁官氧化铝晶粒表面在CaO—Al2O3—SiO2系玻璃非均匀晶化形核时的作?…[J]机械工程材料,1998,22⑴:6~[41]段仁官 梁开明一种组成的CaF2—Al2O3—SiO2系玻璃结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8,13⑷:593~[42]梁开明 段仁官TiO2对CaO—Al2O3—SiO2系玻璃晶化机理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1998,13⑶:308~[43]梁开明 程慷果云母微晶玻璃/Y—TZP复相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1998,13⑶:315~[44]段仁官 梁开明快速烧结新技术[J]中国陶瓷,1997,33⑹:1~[45]段仁官 梁开明TiO2对粉煤灰玻璃晶化影响的研究[J]玻璃与搪瓷,1997,25⑶:1~[46]段仁官 梁开明CaO—Al2O3—SiO2系统玻璃晶化时首析晶相及TiO2的作用机理预测和…[J]硅酸盐学报,1997,25⑶:305~[47]段仁官 梁开明热处理制度对CaO—Al2O3—SiO2系玻璃晶化的影响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7,21⑷:16~[48]段仁官 梁开明玻璃稳定性判据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7,12⑶:257~[49]段仁官 梁开明Na^+和Ti^4+对CaO—Al2O3—SiO2系玻璃结构和晶化的影响[J]陶瓷研究,1997,12⑵:3~[50]孙传水 梁开明CaZrO3材料合成方法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1997,⑶:34~[51]孙传水 梁开明ZrO2/CaO比不同对ZrOCaO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J]现代技术陶瓷,1996,17⑷:18~

粉末冶金新技术论文

91 评论(14)

hdongm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还是不错,对于积善粉末冶金加工厂的技术还是比较信赖的,他们家注重高新技术的产品出发,为客户需求服务。
227 评论(11)

Lemony

一生只做一件事,造出国产大飞机的刹车片!
347 评论(13)

陈驰Mac

“祖国需求”、“自主创新”,是黄伯云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服务国家利益”,是黄伯云科学研究始终不渝的方向和目标。 在新材料领域,黄伯云已经探索了30多年。他的研究成果在不少方面满足了“国家的急需”,特别是航空制动材料的急需,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问题。 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出国研究生 1964年,来自洞庭湖畔的黄伯云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迈出了成就科学家梦想的第一步。可是大学才读了一半,“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渴望读书,渴求知识,但又怕打成“白专”典型,只好躲进图书馆、躲到校园后的岳麓山、躲回老家去读点书。1969年毕业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 当时,他选择稀土磁性材料为研究方向。这项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他与同伴们克服了条件差、经费不足等困难,日夜奋战,主持研制了钐-钴和铈钴铜铁粉末冶金材料,并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卫星的关键通讯器件中,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 科研的首次成功,不仅使黄伯云从此与新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增添了他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信心和决心。1978年,他以学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出国研究生,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后,于1980年留学美国。 第一个留学归国的博士后 1988年9月3日,新华社电讯:黄伯云留美8年成就显著,博士后回国创业。消息虽短,影响却不寻常。因为黄伯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归国留学人员。 在美国求学期间,黄伯云就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言行、我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中国。”正是这种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着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 抵美不久,导师交给黄伯云一项几位研究生做了多年而未解决的难题。按照导师的要求,他做了第一批实验,但结果不理想,于是接着做第二批。为了尽快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他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 1980年的圣诞之夜,同事们都度假去了,黄伯云仍在实验室忙碌。午夜过后,系主任威尔德教授因急事来到实验室。当他看到圣诞之夜只有黄伯云一个人还在紧张工作后,被中国人的勤奋精神所打动,禁不住连声称赞,并为黄伯云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两个月后,黄伯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导师看到实验结果后十分惊喜,称“这是一个重大进展”,不久便提出让黄伯云读他的博士研究生,并亲笔写信给中国教育部:“黄先生有出色的研究才能,Iowa州立大学愿为他提供全部奖学金,为其攻读博士学位。”我国教育部很快给予了肯定的答复,黄伯云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身在大洋彼岸,心系祖国发展。1984年,黄伯云从美国一份专业报纸上了解到,美国的计算机发展很快,他们的VaX系统非常先进,联想到美国的繁荣和我国的落后,他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谁走到了科技的前头,谁发展就快。但光感叹没有用,要靠一个一个“中国人”自己去奋斗,一项一项去赶超。于是,他暗暗地给自己定了目标:我研究材料科学,就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东西,使中国的材料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带着这个愿望,黄伯云谢绝了许多国外知名企业的重金聘请和名牌大学的高薪挽留,毅然携妻带女,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原中南工业大学。 第一流的粉末冶金专业学科综合基地 回国不久,黄伯云被任命为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尔后又兼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要放在国家的层面上,解决国家的大问题,解决民族的大问题。”这是黄伯云确定科研方向、选择科研课题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即使要忍受长时间的寂寞,要付出百倍的艰辛,甚至要承担失败的风险,但“为了国家的大事,再硬、再难的项目也要干”。从原中南工大到现在的中南大学,每年要承担几十项国家有色金属材料重点科研与试制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国家急需的项目,而且往往是难度很大的“硬骨头”。黄伯云组织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经过数年的日夜奋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及先进航空航天制动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 TiAl基合金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航空航天用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但室温脆性和难加工性一直是世界科学家想解决的难题。黄伯云主持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TiAl基合金研究工作后,创造性地提出了“TiAl基合金快速变形细化晶粒”新技术,使该材料的室温拉伸延性提高到5%%,达到当时国内外所报道的最高水平。 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技术是当今世界新材料领域的前沿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由黄伯云主持的该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现已建立起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技术产品中试线,其制品已应用电子、通讯、机械、国防等行业。 1998年,作为项目主要实施者,黄伯云研制了“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制动材料”,实现了某型号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其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急需,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在黄伯云的直接领导和感召下,粉末冶金研究院造就了一批心系国家、能啃“硬骨头”的科技攻关能手,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新材料专业人才,现已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粉末冶金专业学科综合基地。 第一个想到的是国家的急需 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黄伯云强调和坚持最多的就是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认为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打造民族品牌产品;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伯云主持的科研项目都有自主创新的亮点:主持研制的钐-钴和铈钴铜铁粉末冶金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卫星的关键通讯器件中;发明了“TiAl基合金快速变形细化晶粒”新技术快速变形细化晶粒技术:研制了“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制动材料”……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是黄伯云率领的创新团队重大的自主创新。炭/炭复合材料是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性能好、寿命长,可在3000°C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高难度制备技术材料,世界上只有美、英、法掌握了这种技术。黄伯云率领的团队,不仅冲破了技术封锁,而且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全新的、完整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技术体系,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理论上发现了CVI微区气氛原子堆积和摩擦膜形成的微观机理;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并采用全炭纤维预制体,突破了国外的预氧丝预制体模式;首创了逆定向流-径向热梯度CVI热解炭沉积技术。这是一项集成创新,目前已形成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6大类共30台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承担“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制项目时,黄伯云已经在粉末冶金材料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是高难度的课题,不少科技发达的国家多年研究没有成功。困难重重,甚至有功败名毁的风险,但中国人不掌握这门技术,国家的航空战略战略安全就会永远受制于人。为了解决国家的急需,黄伯云领衔承担了这个国家重大项目。其间有多次失败,几千万元的投入后还看不到好的结果。 黄伯云和课题组成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国家的急需和自己的责任。失败了,找原因,寻求新的对策;成功了,再探寻提升的方法。黄伯云终于让无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炭原子听从科学家的指挥,在炭纤维有序排列,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第一个走出实验室 黄伯云坚信:科研不只是写几篇好论文,也不只是在实验室做出成功的实验,重要的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造福人民,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家。 在担任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时,黄伯云就提出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两个良性循环思路。内部良性循环就是努力抓好研究所内的高技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中试开发,开发的收入支持基础研究;外部良性循环就是加强科研与企业的联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担任校领导后,他在全校全面推行两个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思路,采取办学科性公司、与企业联合等多条措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新闻背景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而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主持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封锁,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该制造技术和生产该类高技术产品的国家,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航空制动材料的国产化,对确保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其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5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