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1

bestben200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是什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龟龟阿龟

已采纳
我个人推荐以下几本: 中国 红楼梦 三国演义 围城 古文观止外国 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魔戒

中外文学论文主题推荐书目是什么

133 评论(11)

NEWMOON

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人物形象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个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萌发去寻找精神解放的途径,而自身性格软弱的钳制,又使他们找不到新生活的定位,徘徊、孤独、苦闷。他们既不满俄国社会现状,愤世嫉俗,但又不愿站在人民一边,精神上无所寄托。他们一面觉得在鄙俗的上流社会无以容身,但又对上流社会以外的生活同样感到索然无味。因而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关于“多余人”这个概念早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译稿中就出现了,写到奥涅金时有这样的两句: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后来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文学反映青年的生活已形成诸多传统的主题,“多余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一、 近现代研究“多余人”形象现状一瞥回眸我国对“多余人”形象的研究,首先是从俄国“多余人”形象入手,进而对世界文学之中与俄国“多余人”相类似的典型进行探讨,从狭义到广义的比较研究中萌生出一个新命题,即“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1)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我国对俄国“多余人”的认识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我国评论界几乎一直囿于“多余人”是俄国文学“特产”的认识阶段,普遍惯性地使用这个定型的结论。而各个历史时期对这一形象的认识都基于时代所需,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在动乱前,我们对俄国文学的介绍、翻译和研究倾向是“以我所需”、“急我所用”、“拿来天火”给苦难的大众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现实斗争服务。这是个“全面肯定”的时期,我们对“多余人”身上的觉醒和抗争的积极方面,给予了最充分的关注,却有意无意地疏忽了他们身上的消极方面。进入极左时期,对俄国文学的研究进入冰冻,“多余人”真正变得多余,并销声匿迹。总体上,这个阶段我们对“多余人”形象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个分散的初级认识阶段,对“多余人”也多是从介绍的角度进行普及性传播。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的20年至今,这一阶段进入理性化思考。一大批对“多余人”问题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开拓,主要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读者熟悉的非“多余人”典型重新审视,发现了“新”的“多余人”。不满足于已有定论,勇于开拓发现。有文章指出“达吉雅娜与奥涅金一样,只有觉醒,没有真正的反抗”,认为达吉雅娜也具有“多余人”的色彩。其二,对于那些原本公认的“多余人”形象或提出质疑或重新评价。其三,从整体上对俄国“多余人”产生、发展情况、进步意义等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刘亚丁的专著《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一书中提出俄国“多余人”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受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同时这个高峰时期俄国“多余人”的影响,也唤起了我国一代青年的觉醒和一代作家的创作。(2)“多余人”现象的初步联网以俄国“多余人”为稳固的经线,我们打破国界,在“多余人”研究中出现横向“联网”。评论家首先把视线投向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和“孤独者”。如《屠格涅夫和郁达夫的“多余人”比较研究》、《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孤独者”》。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贾宝玉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贾宝玉与奥涅金之比较》等。其次,评论者在日本和法国文学中找到了俄国“多余人”的兄弟。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形象,被认定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多余人”。有的论述了日俄“多余人”的相似之处后,还从价值观、伦理、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阐释了日俄“多余人”的差异。另有把法国的“世纪儿” 和“孤独者”联系起来,启示我们追溯中法文学的姻缘。对于中日“多余人”之异同也有专文进行了论述。以日本“私小说”为切入点,阐述了对中国“零余者”的影响。(3)一个新命题的萌生——“多余人之世界性文学现象” 对于世界近200年间的“多余人”现象,沿着二百多年的不断的发展历史轨迹,得出了“多余人的演化”轨迹。从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为起点,其后是19世纪初“世纪儿”的“世纪症”蔓延,几乎与此同时“拜伦式英雄”和哈洛尔德震动欧洲;到了19世纪20至50年代,俄国的“多余人”以强大的阵容和整齐的队伍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逃遁者”面世,中国的“孤独者”、“零余者”便接踵而至。而到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反映雄”虽然姗姗来迟,却与法国的“局外人”、英国的“愤怒青年”和德国的“新维特”,互相呼应,携手问世,构成了当代“多余人”联网。这一联网真正实现了歌德最早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梦想。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各国文学的自身的实际来重新审视“多余人”现象,就不是孤立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经全方位普查和多角度扫描,评论界定质定量地给世界“多余人”现象得出一个纵横交叉的历史发展模式,得出这样一个简略的图示:(美国) “反英雄” (20世纪中) (中国) “孤独者” (20世纪初) (日本) “逃遁者” (20世纪初) (俄国) “多余人” (19世纪前叶) (英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愤怒青年” “拜伦式” “维特热” “世纪儿” “局外人” (20世纪中) (19世纪初)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20世纪中) (德国) “新维特” (20世纪中) 本图示基本表示出世界各国文学在相同和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相近“多余人”类型的各自姓氏代号。每个代号的专用名称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群体系列。同时图示中的国际性的排列组合,克服了本土文学的自足性和排他性,反映出互相交融、理解和创造的新局面。 二、“多余人“形象研究之我见(1)“多余人”的特征 “多余人”是多棱多角多面的立体,身上混杂着复合的色彩,反映了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他们有勇气从厌恶的环境中拔了旧根,却找不到适宜的土壤扎新根,成了“无根浮萍”、“身外客”、“局外人”、“逃遁者”、“隐身人”。(2)国度“多余人”典型的分析 ①自省和探索——俄国“多余人” 俄国“多余人”的精神探索,具有东方人的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多余人”是从俄国的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血肉土地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多余人”产生的一般性回答。俄国盛产“多余人”特别是从贵族阶级中不断地裂变处“多余人”,与俄国贵族阶级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在这些反映传统主题的杰作里,我们明显地看出文学家本人的精神和心理与他所塑造的主人公的亲缘关系。因此,这些“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的精神的再生儿。 ②东方隐士——日本“逃遁者” 无论是二叶亭四迷《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山,还是夏目漱石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日本式“多余人”形象,都表现出“隐士”的特点。他们是“内向的”,拘谨、沉重、迟缓,远没有欧洲和俄国“多余人”那种无所顾忌的洒脱、豁达和冒险精神,但它们具有更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首先是旧思想的强大和根深蒂固,羁绊着“多余人”新思潮的萌发;其次,东亚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和日本民族传统的打“和”精神对他们“隐士”精神的造成有着密切的制约作用。日本“逃遁者”是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批“多余人”形象,它为年轻而短暂的日本近代文学开拓了现实主义道路。同时也为中国“零余者”的诞生不断吹来了春风。 ③最具社会和民族责任感——中国“零余者” 从郁达夫笔下的自叙的“沉沦者”到鲁迅笔下的孤独的魏连殳,从丁玲笔下的沙菲到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周如水,从老舍笔下的祁瑞宣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方鸿渐,中国“零余者”蜂拥而来。古老的封建王国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大变革中,开始整个民族的蜕变,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轨道,是中国“零余者”大批萌生的文化背景。同时,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速,成为了中国“零余者”的催生剂。“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知识青年,与近代西方意识的接轨决定了中国“零余者”精神含量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中国“零余者”思考的浓缩性和情感的强烈尖锐度。(3)“多余人”形象的巨大魅力首先来自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这是由“多余人”的崇高的悲剧性格所决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一定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个点上,而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其次,“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中往往陷于强烈的内省和忏悔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内源性”忧郁症。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美学效应,使读者获得悲与喜交融、崇高与滑稽相混杂的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多余人形象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美学原因。阅读“多余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你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瞬间发现“自我”,产生共鸣,带来思索。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译林出版社,1996年
284 评论(14)

陈祥荣、CXR

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教授在1986年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推荐的“中外文学阅读书目”共有268 种,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07 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35 种,文学理论部分 25 种,西方文学部分54 种,东方文学部分 20 种,俄苏文学部分 27 种。 《中外文学书目答目》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内容丰富,建议你去图书馆借阅比较好。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 白居易诗选 顾学颉、周汝昌 2 长生殿 洪升3 楚辞选 马茂元注4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5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蔡元放 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7 杜牧诗选 缪钺 8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著 张友鹤校注 9 范大成诗选 周汝昌 10 古神话选释 袁珂选11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12 关汉卿戏曲选 (元) 关汉卿著 13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14 国语选 傅庚生 15 韩愈文选 童第德16 韩子浅解 梁启雄 17 汉书选 顾廷龙、王煦华 18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19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中凡20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编 21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22 红楼梦 曹雪芹 23 话本选 吴晓玲 24 黄庭坚诗选 潘伯鹰 25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 26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 27 近代诗选 28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29 镜花缘 李汝珍 30 康有为诗文选 康有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31 老残游记 刘鹗著 陈翔鹤校 戴鸿森注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 33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34 李贺诗选 叶葱奇 35 李清照诗词选注 刘忆萱 36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37 历代诗歌选 季镇淮、冯钟芸等 38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39 辽金元诗选 章荑荪 40 聊斋志异选 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41 柳亚子诗选 柳亚子著 徐文烈 42 柳宗元诗文选 贝远辰 43 龙川词校笺 夏承焘 44 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 45 论语译注 杨伯峻 46 孟子译注 杨伯峻 47 明代散文选注 刘世德 48 明清传奇选 赵景深 胡忌 49 明清文言小说选 薛洪绩 50 明人杂剧选 周贻白 51 牡丹亭 汤显祖 52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53 孽海花 曾朴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5 欧阳修文选 杜维沫、陈新56 琵琶记 高明著 钱南57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58 人境庐诗草笺注 黄遵宪著 钱59 儒林外史 吴敬梓 60 三曹诗选 余冠英 6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62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63 史记选 司马迁 64 水浒传 施耐庵 65 水浒后传 陈忱 66 说岳全传 钱彩 金丰 67 宋词选 胡运翼 68 宋诗选注 钱钟书 69 宋文选 70 苏轼词选 陈迩冬 71 苏轼诗选 陈迩冬 72 隋唐演义 褚人获 73 唐代散文选注 张撝之 74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 75 唐诗选 马茂元 76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7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 79 桃花扇 (清)孔尚任 80 陶渊明集 逯钦立 81 晚清小说史 阿英 82 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 83 王维诗选 陈贻焮 84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85 文天祥诗选 黄兰坡 86 西厢记 王实甫 87 西游记 吴承恩 88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 89 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 萧平编 吴小如注 90 严复诗文选 严复著 周振甫选注 91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 92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注 胡士莹校注 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 94 元好问诗选 郝树候 95 元明清诗文选 米治国 96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 97 元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 98 战国策选讲 刘亿萱 99 中国古代寓言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100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01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102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103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104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郭汉城 105 中国小说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6 庄子浅注 曹础基 好像就这些了。。。。
336 评论(12)

1012013552

昨天原本全贴出来了,但百度似乎抽了没显示,好吧继续补上:后面英文号码以及数字是某图书馆的索书好,就别管它了。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1 艾青诗选 艾青 I227 CA2 2 暴风骤雨 周立波 I5 BZ97-2 3 冰心选集 冰心 I2 BB4 1 4 曹禺选集 曹禺 I234 CC4 5 长河浪花集 秦牧 I267 BQ13 6 创业史 柳青 I54 CL2-2 7 当代文学概况 张钟 I7 BZ3 8 东风第一枝 杨朔 I267 BY6 9 彷徨 鲁迅 I6 CL8 10 复仇的火焰 闻捷 I227 BW1-1 11 革命烈士诗抄 箫三 I227 BZ3-2 12 革命烈士诗抄续编 箫三 I226 BX1 13 郭沫若历史剧作选 郭沫若 I02 CG4 14 郭小川诗选 郭小川 I227 CG2 15 贺敬之诗选 贺敬之 I227 BH8 16 红旗谱 梁斌 I51 CL3-2 17 红日 吴强 I5 151-2 18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I51 CL2-3 19 红烛与死水 闻一多 20 家 巴金 I57 CB1 21 李自成 姚雪垠 I53 CY10-4 1 22 鲁迅选集 鲁迅 I2 BL3 1 23 骆驼祥子 老舍 I57 CL2 24 茅盾短篇小说集 茅盾 I7 BM5 1 25 呐喊 鲁迅 I6 CL1 26 女神 郭沫若 I226 CG2 27 青春之歌 杨沫 I51 CY2 2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I5 BD3 29 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 I3 CL1 30 叶圣陶选集 叶圣陶 I2 BY5 31 在和平的日子里 杜鹏程 I5 BD3-1 32 赵树理文集(第一卷) 赵树理 I2 BZ1 1 33 中国现代文学史 唐弢 严家炎 I6 CT2 1 34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丛书 35 朱自清诗文选集 朱自清 I2 BZ1 36 子夜 茅盾 I57 CM1 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文学理论部分》 1 别林斯基论文学 (苏联)别列金娜选编,梁真译 I06 BB3 2 高尔基论文学 林焕平 I065 BG1 3 李笠翁曲话 陈多注释 I37 BL4 4 鲁迅论文学与艺术 吴子敏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 A1 BM2 6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浅说 李思孝 A63 BL1 7 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 毛泽东 A1 BM4 8 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 (俄国)普列汉诺夫 J01 BP1 9 美的历程 李泽厚 I01-092 CL1 10 美学概论 王朝闻 B83 CW9 11 美学散步 宗白华 B83-53 CZ4 12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徐调孚注 I23 CW5 13 诗词例话 周振甫 I22 CZ1 14 诗法举隅 林东海 I22 BL1 15 诗品注 陈延杰 I22 BZ29 16 司空图诗品解说 祖保泉 I22 BZ2 17 谈美书简 朱光潜 B83 BZ5 18 文心雕龙选译 周振甫 I2 BL14 19 文学的基本原理 以群 I0 BY2 20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 I0-67 BB1-2 1 21 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 段宝林 I04 BD3 22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B83-095 CZ3 1 23 西方文论选 伍蠡甫 I506 BW2 1 24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王文生 I206 BG2 1 25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敏泽 I09 BM2 1 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西方文学部分》 1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普罗米修斯 阿伽门农)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罗念生译 2 爱米丽雅迦绿蒂 (德国)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著,章商孙译 I35 BL2 3 安徒生童话全集 (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I88 BA1 4 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 I22 CH9 5 巴黎圣母院 (法国)雨果著,陈敬容译 I447 CY4 6 巴马修道院 (法国)司汤达著,郝运译 I44 BS10 7 拜伦抒情诗选 (英国)拜伦著,梁真译 I24 BB15 8 包法利夫人 (法国)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李健吾译 I44 BF10 9 悲惨世界 (法国)雨果 I447 CY3 1 10 草叶集选 (美国)惠特曼著,楚图南译 I2 BH1 11 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狄更斯著,董秋斯译 I44 BD54 1 12 德伯家的苔丝 (英国)哈代著,张谷若译 I447 CH4-2 13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亨利希海涅著,冯至译 I24 BH14 14 浮士德 (德国)歌德 I34 CG1-2 15 高老头 (法国)巴尔扎克 I447 CB1 16 海涅诗选 (德国)亨利希海涅著,冯至译 I24 BH16 17 红与黑 (法国)司汤达 I44 CS1 18 幻灭 (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I44 BB3 19 皇家猎宫 (英国)司各特著,高殿森译 I4 BS1-1 20 嘉丽妹妹 (美国)德莱塞著,裘柱常、石灵译 I457 CD1 21 艰难时世 (英国)狄更斯著,全增嘏、胡文淑译 I4 BD1-1 22 简爱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 I4 BB1 23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英国)雪莱著,邵询美译 I24 BX1 24 巨人传 (法国)拉伯雷著,鲍文蔚译 I43 CL1 25 拉摩的侄儿 (法国)狄德罗著,江天骥译 I44 BD4 26 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著 I457 CH4 27 吝啬鬼 (法国)莫里哀著,李健吾译 I34 BM3-1 3 28 鲁宾逊漂流记 (英国)笛福著,方原译 I44 BD7 29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 (美国)马克吐温著,张友松译 30 萌芽 (法国)左拉著,黎柯译 I44 BZ19 31 名利场 (英国)萨克雷著,杨必译 I44 BS13 1 32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法国)莫泊桑著,李青崖译 I44 BM60-1 1 33 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罗念生译 I32 CO1 1 34 欧洲文学史 杨周翰 I9 BY1-2 1 35 裴多菲诗选 (匈牙利)裴多菲著,孙永译 I24 BS2 36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英国)拜伦著,杨熙龄译 I24 BB1 37 强盗 (德国)席勒著,杨文震、常文译 I34 BX9 38 莎士比亚戏剧集 (英国)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I33 BS19 1 39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国)歌德著,杨武能译 I44 BG4 40 神曲 (意大利)但丁;王维克译 I23 CD2 1 41 失乐园 (英国)弥尔顿著,傅东华译 I24 BM6 42 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罗念生译 I32 BS1 43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I437 CS2-2 1 44 玩偶之家 (挪威)易卜生 I34 BY5 45 伪君子 (法国)莫里哀著,赵少侯译 I34 BM4 46 希腊神话 (德国)斯威布 I73 CS7 47 熙德 (法国)高乃依著,齐放译 I33 BG1 48 肖伯纳戏剧集 (英国)萧伯纳著,潘家洵等译 I34 BX3 49 雪莱抒情诗选 (英国)雪莱著,查良铮译 I24 BX2 50 伊利亚特 (古希腊)荷马 I22 BH3 51 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著,周启明译 I74 BY1 52 阴谋与爱情 (德国)席勒著,廖辅叔译 I34 BX1 53 有产业的人 (英国)高尔斯华绥著,周煦良译 I45 BG7 1 54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I44 BL1 1 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俄苏文学部分》 1 复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汝龙译 I447 CT7 2 战争与和平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董秋斯译或高植译 I44 BT36 1 3 罪与罚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I44 BT34 4 父与子 (俄国)屠格涅夫著,巴金译 I447 CT3 5 当代英雄 (俄国)莱蒙托夫著,翟松年译或草婴译 I44 BL1 6 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素台译 I447 CT8 7 奥勃洛摩夫 (俄国)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 I44 BG2 8 大雷雨 (俄国)奥斯特罗夫斯基著,芳信译 I34 BA2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I45 BA1-4 10 哥罗夫廖夫老爷们 (俄国)谢德林著,杨仲德译 I44 BX1 11 好! (苏联)马雅可夫斯基著,余振译或汪飞白译 I25 CM1 12 静静的顿河 (苏联)肖洛霍夫著,金人译 I44 BX2-2 2 13 克雷洛夫寓言 (俄国)克雷洛夫著,吴岩译或梦海译 I74 BK1 14 列宁 (苏联)马雅可夫斯基著,余振译或汪飞白译 I25 BM7 15 猎人笔记 (俄国)屠格涅夫著,丰子恺译 I44 CT4 16 母亲 (苏联)高尔基著,夏衍译 I457 CG6-2 17 普希金抒情诗集 (俄国)普希金著,查良铮译 I24 BP1-2 1 18 契诃夫小说选 (俄国)契诃夫著,汝龙译 I4 BQ3 19 钦差大臣 (俄国)果戈理著,芳信译 I34 BG1 20 青年近卫队 (苏联)法捷耶夫著,水夫译 I45 BF4-2 1 21 穷人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文颖译 I44 BT48 22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俄国)涅克拉索夫著,飞白译 I2 BN1 23 谁之罪? (俄国)赫尔岑著,楼适夷译 I447 CH1 24 死魂灵 (俄国)果戈理著,鲁迅译 I447 CG1a 25 铁流 (苏联)绥拉菲莫维支著,曹靖华译 I45 BS13-3 26 叶普盖尼奥涅金 (俄国)普希金著,吕荧译 I24 BP5 27 怎么办?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著,蒋路译 I447 CC1 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东方文学部分》 1 春香传 (朝鲜古典文学作品)冰蔚、张友鸾译 I44 BB1 2 错误的教育 (印尼)阿布都尔慕依斯著,陈霞如译 I4 BM1 3 戈丹 (印度)普列姆昌德著,严绍端译 I4 BP1 4 戈拉 (印度)泰戈尔著,黄星圻译 I44 BT3 5 故乡 (朝鲜)李箕永著,李根全、关山译 I4 BL1 6 黑岛传治短篇小说 (日本)黑岛传治著,李芒译 I4 BH2 7 吉檀迦利 (印度)泰戈尔著,谢冰心译或郑振铎译 I25 BT28 8 卡里来和笛木乃 林兴华译 I74 BM1 9 鲁拜集 (波斯)莪默·伽亚谟著 ,郭沫若译 I2 BG1 10 罗摩衍那 (印度)蚁垤著,季羡林译 I22 CY1 11 破戒 (日本)岛崎藤村著,柯毅文、陈德文译 I45 BD2 12 蔷薇园 (波斯)萨迪著,水建馥译 I2 BS1 13 日本狂言选 申非译 I3 BR1 14 沙恭达罗 (印度)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 I32 BJ4 15 为党生活的人 (日本)小林多喜二著,卞立强译 I4 BX1 16 我是猫 (日本)夏目漱石著,胡雪、由其译 I44 BX12 17 五卷书 季羡林译 I74 BW1 18 小泥车 (印度)首陀罗迦著,吴晓玲译 I33 BS1 19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民间故事),纳训译 I73 BY1 1 20 源氏物语 (日本)紫式部著,丰子恺译 I43 BZ1 1
136 评论(10)

swfctheochem

那太多了,无法推荐,建议什么书都读,好书反复读,坏书读一遍。
17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