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3

阳光~~依旧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土地资源利用论文选题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ftreesw

已采纳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Rodale研究所共同组织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由于不同学者对其认识角度的差异及其功能的侧重点不一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也不相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又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发达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强调资源利用的环保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生态平衡,这也符合可持续土地发展的公平性准则。不同学者不同国家的观点涉及生态、经济、技术、社会、空间、人与自然相协调、世代伦理等诸多方面。然而从土地科学的范畴出发,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来统一各种背景知识和观点学者对土地可持续性的认识,还是可能的,也十分必要。从总体来看,“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 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Shaxon,1998)。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

土地资源利用论文选题意义

341 评论(13)

fepas087

你好啊,正好我也面临写论文的难题,你是哪个学校的?364566478有空交流一下啊!
290 评论(13)

小安笨笨

矿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我国90%以上的能源和80%左右的工业原料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我国的矿业发展很快,2004年全国有大中型国有矿山8800多座,集体、个体矿山28万多座[1]。2002年矿山企业从业人员907×104人,矿业产值4542亿元[2],矿产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矿业大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采矿业发展迅猛,矿产资源开发需占用大量土地,其中大中型矿山中每个矿山约占地18~20hm2,小型矿山也要占地10hm2[3],对土地利用影响严重,产生大量废弃土地,造成土地塌陷、山体裂缝、废弃尾矿废石占用土地。据有关资料报导[4],我国矿山开采占地7×104hm2,其中,有0×104hm2土地因采矿而惨遭破坏,土地破坏率为27%。不当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引发矿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废弃矿山在资源枯竭后留下大量的矿坑、废石、尾矿、矿渣等,犹如一块块疮疤,遍布山野,破坏自然景观,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尾矿堆存在尾矿库或排入河道、沟谷、低洼地,粉尘弥漫,污染大气和河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对土地的侵占和污染,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危害到人体的健康[5]。对于矿业城市来说,矿山开采引起的土地破坏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土地安全格局的制约因素。因此,开展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确保矿山建设活动不损害环境景观,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使退化土地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优化景观结构,完善矿区景观生态功能,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逐步解决由采矿引发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资源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矿业城市———武安市(图1)是河北省典型的矿业集聚区,位于西南太行山东麓,土地总面积1819km2,中低山占7%,低山丘陵占45%,盆地占3%。目前,已探明矿产资源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铁、建材资源尤为丰富。优势矿产资源分布面积广、集中,煤田分布面积120km2,铁矿远景面积600km2,建材资源面积497km2[6],主要矿产资源分布面积1217km2,占总面积的90%。全市矿产地以煤矿、铁矿为主。76处矿产地,将共生、伴生矿种合并后总产地数63处,按矿种分:煤矿、铁矿、有色、冶辅、建材分别为17,38,2,1,2个,其他矿山3个,分别占总数0%,3%,2%,6%,2%,7%。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中,煤矿已有8处停采闭坑,铁矿有24处停采闭坑。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群采矿多。在76处固体矿产地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19处,小型矿床46处[7]。群采矿点300余处。1999年矿业总产值4×108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武安市发展的经济支柱[8]。图1 武安市地理位置示意图武安市在过去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据统计,由于数十年来的开采,矿山采场、压占、破坏土地4000hm2,其中采场占地1600hm2,废渣压占土地400hm2,塌陷破坏土地1300hm2,塌陷坑最大面积达0hm2、巨大的塌陷坑国内外均属少见,地裂缝破坏土地700hm2。破坏面积每年以10hm2的数量递增,其中较大型矿渣堆9处,尾矿堆11处,选矿厂13个。全市共有塌陷坑59处,影响较大的为38处,露天采矿坑5处,地裂缝20处[9]。采矿使植被及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地裂缝造成区域性地面变形。尾矿排放量0×104t/a,利用率小于10%,积存量达0×104t;煤矸石排放量0×104t/a,利用率小于20%,积存量0×104t。除少数企业合理排放外,多数随地排放或排入河道或沟谷中,西寺庄、西土山北洺河河床堆积了0×104t尾矿和大量废石,污染了水土环境,影响了行洪。武安市采矿活动对全市、特别是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小矿私采滥挖产生的大量废弃地导致了景观破碎,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横向的、相互耦合的总体观念,对急于解决这些事情,往往就事论事,导致在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局部合理、不利于全局的做法。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土地复垦仅靠技术,只考虑复垦项目自身,仅对造成的景观破坏作局部恢复、修饰都是不够的。本书以河北省武安市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区域矿业用地格局、典型矿区用地格局进行分析,探索丘陵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确保建设活动不损害环境景观。从土地利用演变机理出发,在安全诊断和评价基础上探讨基于自然演进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模式及修复整合再利用方式,在今后实践中指导矿区土地利用,实现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典型矿区土地利用实证研究,以期为以后矿区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典型矿业城市武安市的矿业用地安全格局,对矿业用地后续土地持续利用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对全市土地利用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其他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安全格局调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