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考试上岸
政治小论文范文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下文是政治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政治小论文范文篇一:政治小论文《我看环保》(例文)我看环保环境问题不仅是个生活质量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人尖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提出论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环保虽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有的救灾屡禁不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人们的行为。(分析论点)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解决论点) 首先,应在学生中普及环保教育,开设环保科目,并规定为必修课。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对环保作出贡献。如规定每个学生一年必须种一棵树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对于环保,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不定期对各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对那些违反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单位实施重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从污染源上加以控制、治理。再次,对在环保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能更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对于全民参加环保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国家应拨款建一些环保设施,如建一些污水处理站,保证流入江海湖泊的水的质量;采取"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并在行动之前加以宣传,以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愿人人都为环保出一份力,让美好的环境永远伴随着我们!(联系实际,表明观点)评价:本文侧重解决环境问题,特点是将分析问题结合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维护受教育权是八年级政治课本中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当中重要的一课,但是本课内容相对枯燥,老师说教成分较多,为了能配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解本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问题简单的导入后,我没有立刻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是出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人物苏名娟的两幅图片,一幅是当年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我要读书》,另一幅是苏名娟现在在大学校园中面带笑容意气风发的图片,两幅图片的强烈对比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老师为什么要介绍她”?通过学生的反映我能够察觉到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等。接着再从法律的高度指出:从公民自身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仍然在受到侵犯。这里我让学生再次观看了一段视频录像《校服风波》,由于视频的直观效果,学生在观看后讨论得非常激烈,并自发延伸讨论出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哪些方面侵犯了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这时我感受到启发式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假如离开多媒体环境,仅靠教师的口述是难以达到此效果的。当学生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提出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上不上学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种说法对吗?”学生进行了讨论后众说纷纭,我仍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他们观看了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日本军队践踏中华大地、中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图片。此时,学生们沉默了,他们能够感受到一幅幅黑白的图片却反映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的沉重!在学生们对那段历史做出反思后,我突然出示今天新中国腾飞的图片:上海浦东高楼耸立、神舟六号腾空出世、传统佳节中国舞龙、北京申奥成功。这些图片折射出的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发达、科技强盛、文化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从沉默中迸发出激情。他们很快得出结论: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在身,若想实现民族与国家的伟大复兴与每一个公民自身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此时我再次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就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并从法律的角度又一次指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从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当然这种升华同样是与多媒体教学分不开的。我给出伟人周恩来的一句警世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让学生齐声朗读,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就本节课而言,通过启发与引导,学生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通过多媒体的观摩与感悟,更从情感的角度体会到今天的受教育权来之不易,自己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受教育权,同时为了回报祖国,我们还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启发式教育与多媒体教学的配合,本节课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各种图片与视频,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情、理、法的不同高度对维护受教育权有了充分的认识。当然,若想成为一堂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但我坚信,瑕不掩瑜,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政治课教学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