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aoao
健康是人类最大幸福。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正确的含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十条健康标志 1、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应付工作压力而且感到不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 5、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正常,身材均匀。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空洞。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三、体育锻炼是健康长寿的法宝 健康来自坚持不懈的锻炼,甚至体弱多病者也能长寿,“九死一生”的幸存者还能再活几十年!起死回生秘诀何在?从病痛的折磨中吸取教训,痛下决心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决心拿起体育锻炼这个护身法,不仅能战胜病魔顽疾,而且可以平安长寿。 生命在于自身有节律的运动。人人都需要适合自己年龄的运动,无论婴儿发育生长,还是青壮年充沛精力都离不开营养和体育锻炼,1990年长春市区人均寿命73.56岁,比解放初期增加了1.1倍,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喜欢晨练。 1、运动能保持身体机能系统的平衡。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是受大脑控制的多种生理功能,协调有序的有机的整体,机体各系统运转正常,人的身体就健康,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机能状态失去平衡)就生病。 ①人体主要系统有: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包括各自分工不同的器官、组织。 日本东京大学一位教授提出理论;要健康的身体,必须主要保持三个机能系统的平衡。第一系统是呼吸、循环、消化、性机能等,是人体最基本维持生命活动的机能系统。第二个系统中掌管运动的机能系统,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及五官机能系统。第三个系统是维持人的情绪、反应、意志、智力等神经活动的机能系统。 ②体育锻炼对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机能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 运动功能使窦性心动徐缓,如高水平运动员每分钟心率只有36—40次;运动能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多;运动还能使心脏呈运动性增大,运动员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心脏是人体主要器官重量不大,占体重1/200,但承担供应全身血液的重担。一般组织中能从动脉血液中摄取含22%的氧,而心肌组织能从血液中吸取70%以上的氧,因此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氧气的血管系统,它必须在心肌需氧时加大血量供应才能使心脏这个供血总机正常工作。如发生血管狭窄则供应不畅,出现缺氧,胸闷,严重时会心绞痛。冠动脉狭窄在中年期发展快,从30岁到80岁,心脏输出血量下降30%。 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冠性病发病率与年俱增,九十年代报导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死于心脏病,男多于女,城市多于农村,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者,主要原因是吸烟,摄入动物脂肪过多;紧张的生活节奏,缺乏运动及环境污染等。 多血脂也是现代病,血液中胆困醇过多也会胸闷,心肌缺氧。过去认为动脉硬化不可逆转,最近,在美国的一次心血管专家年会上有三位专家宣布:“在一定条件下,动脉硬化可以逆转”——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加上适合的运动,硬化的血管可以变软。长期锻炼者血胆固醇和低密脂蛋白明显低于不锻炼者。 呼吸系统 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功能是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气体交换能力用肺活量表示(每次吸气的最大体积)以毫升计算,壮年男性3500毫升,女性2500毫升。通过锻炼者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加肺通气量,加强了呼吸力量,一般人运动肺通气量可增加到60升/分,而有锻炼的人可达到100升/分以上。只有在运动时,肺活量才增加,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较大,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由于环境污染,及抽烟的习惯,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死亡率已上升到第9位,必须引起重视。 消化系统 我们都有一个体会,光吃不动,再香的食物也乏味,而在适当运动后胃口大开,吃得好而不怕胖,因运动既消耗能量,又能增加氧的供应。特别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肝脏是消化系统最大的器官,如同一个复杂的化工厂,担负分泌胆汁,促进蛋白质、脂脉,碳水化古物、维生素、激素的代谢作用,肝能产生多种凝血物质,具有免疫、解毒等多种功能。由于肝脏任务重,每分钟通过肝脏血液流量很大,它可根据身体各部分不同需求,调节血量。如胃消化需血量增加,用脑时血量加大 
我有一定给分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熟悉越来越深刻,对保健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凡是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很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更好的素质[1]。因此,体育健身将成为21世纪中国人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怎样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怎样进行修身养性、自我保健?这是高校体育保健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普及卫生保健教育,让体育保健教育得到更好地开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高校开展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1。1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党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为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等等都应做出相应的变革,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增加保护健康的知识。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教师在学生当中进行有关体育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运动在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更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体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严格区别于竞技运动,以健身理论为重点,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让学生真正懂得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体有益;体育运动比其他业余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在众多余暇的活动中选择亲身体育活动,并在参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体育意识,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参与层次,使运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1。3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当前,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界正逐渐形成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1。4现代人树立现代健康观念的需要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3]。这种完美的健康观念正是终身体育追求的目标。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2、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4、体育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的人不易生病且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