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9

lijihuyanta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论文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939216027

已采纳
因为细菌的传代时间很短,几小时甚至更短就可进行一次传代,也就是复制一次。(这就像PCR一样,复制的新生链不能保证完全和模板序列一样,这涉及保真性的问题。)这就为它突变制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加入某种药物后,由于细菌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传代一次,这样就有很多突变,如果某种突变正好能够耐受这种药物,它就活了下来并大量繁殖。而其他不耐药的就死掉,这样最后就只剩耐药的了。(达尔文进化论)扩展阅读:细菌在生物界几乎是传代时间最短的生物了。人传代时间最短的细胞是胃(每2个星期便会更新一次),而神经细胞可活几十年,所以神经细胞破坏了也不易修复,因为它的细胞周期太长了。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论文怎么写

336 评论(14)

袁园圆

滥用抗生素的危险最主要是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细菌耐药,且耐药力在不断提高。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一次剂量只是2万~3万单位,现在需用几十万、几百万单位。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的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由于细菌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因而对任何抗生素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松武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以环丙沙星为例,介绍这种上世纪90年代刚刚上市的药品,在投入使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患者的耐药性已经高达6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只有1%。抗菌药物的滥用正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药品的能量不断增大,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对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已经升至82%。“细菌越来越耐药,抗生素越来越失效”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普遍问题。据陈重华委员介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细菌耐药性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一些药品的有效率在上海地区已经跌到了20%,问题还在于耐药菌是可以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人群之间传播的。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抗生素的大剂量普遍使用,以及禽畜饲料添加剂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食品、奶制品、饮料等也富含抗生素,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群体。这导致临床上出现应用高级抗生素———耐药性更强———再用更高级的抗生素的恶性循环。 陈重华委员分析指出,滥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不少医生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很少依靠细菌耐药性检查,针对不同的细菌感染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而往往是凭个人经验,采取一种抗生素无效再更换其他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二是由于抗生素药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厂家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促销费等形式不断提高抗生素的使用面和使用量。三是不少患者的就医心态有问题。希望用好药,而且往往是越贵的药、越新的药越好,总希望能药到病除。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集合在一起,使抗生素的生产销售环节、使用消费环节都希望用得越多越好,他们共同推进了抗生素的滥用程度。
294 评论(14)

lipeixiang85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方式是抗菌药物用量不够这样不但杀不死细菌,反而会引起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和抵抗能力,逐渐产生耐药,另种是长时期用同种抗菌药,而史细菌对药物产生了抵抗能力,长时间即产生耐药。
260 评论(12)

18877571004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G+菌的来粘肽层厚而致密,G-菌的粘肽层薄而疏松。磷霉素、万古霉素作用于细胞壁粘肽合成的早期,而β-内酰胺类主要作用于细胞壁粘肽层的晚期,使细菌无法合成细胞壁。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作用于30S亚基,氯霉自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作用于50S亚基,氨基糖甙类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与膜内磷脂结合,使细胞膜裂开百,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和细菌死亡。多烯类主要与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度结合,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咪唑类抑制真菌细胞膜中固醇类的生物合成而知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叶酸的代谢磺胺类、乙胺丁醇、异烟肼等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DNA螺旋酶,干扰DNA复制。氟胞嘧啶、利福平、呋喃妥因阻抑DNA和RNA合成。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主动道转运泵作用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12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