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酒类风味化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5

放纵的洒脱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酒类风味化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wh198707

已采纳
怎样才能做好甜酒?为什么我做的不甜?甜酒酿要做的好喝、甜,和很多因素有关,总的来说我归结为以下4点,欢迎伙伴们补充!(1)好糯米。选择颗粒饱满、没有蛀坏的圆糯米作为甜酒酿的主料非常重要,它是甜酒能否做好吃的关键要素之一,好糯米是好风味的前提。(2)适合的发酵剂。从糯米变成糯米酒是一个粮食发酵的过程,需要发酵剂作为引子帮助发酵完成。过去我们用的是圆圆的酒药,现在又了更方便的袋装酒曲,只需要按照配比来调节糯米、酒曲的比例,就可以做出甜酒。以安琪酒曲为例,如果想吃甜一点的,就选甜味型酒曲,发酵不完全,酒出的略少,但是口感比较甜,酒味比较柔和;如果想吃酒味浓的,就选择风味型的,发酵更充分,出酒更多,口感浓郁一些。(3)合适的发酵环境。一般夏季常温发酵即可,冬季可以裹着棉被来保温。温度以20-30℃之间为佳,温度太高,杂菌滋生,也会让酒酿发酸。(4)注意细节!包括制作甜酒时不使用生水,容器要无油无水,发酵时用保鲜膜裹好密封,发酵过程中不随意揭开盖子,都是为了避免杂菌对酒酿品质造成影响。操作步骤:自制甜酒酿圆糯米:300g,安琪甜酒曲:2g,凉开水(混合酒曲用):50g,凉开水(混合用):160g。简要步骤:1、糯米洗净浸泡一夜,沥干,至手指可以轻松将其碾碎即可。2、蒸锅放入水,大火上汽后放入蒸30分钟至熟。3、将糯米倒在盘子上铺开至完全冷却。4、砂锅提前消毒擦干,保持无油无水。5、戴一次性手套,凉开水50g+酒曲化开,拌入糯米,将黏在一起的捏开。6、慢慢加入160g凉开水,把糯米压平整,中间挖一个洞,用于出酒。7、盖砂锅盖子,裹好保鲜膜。夏季室温30度发酵两天左右,闻到酒香,观察到出酒即可。8、将做好的酒酿移入冰箱保存。Tips:干货看这里!1、放入冰箱保存的甜酒酿还是会继续发酵的,甜酒酿的甜度会慢慢下降,出酒会慢慢变多。2、酒酿虽好吃,但后劲较大,适量服用,与其他食物同煮营养更佳,推荐做法酒酿蛋花小圆子、酒酿汤圆、酒酿荷包蛋等,最近我还用酒酿做了红烧鲫鱼,味道很赞,别有一番风味

酒类风味化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279 评论(10)

QQ283365670

影响甜酒酿风味的因素:1、在甜酒的制作过程中,为开放式操作,在这样的操作环境中,难免会接触很多其他的杂菌,其中主要的就是乳酸杆菌。乳酸菌为厌氧菌,利用糖类产生乳酸。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表现出拮抗性。而当乳酸杆菌大量生长后产生乳酸,醪液pH值降低,使酵母菌凝聚变性,最终引起酵母菌的死亡。2、醋酸菌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将酒精氧化为醋酸。3、除以上因操作的不注意而感染杂菌之外,还有便是蒸饭时未蒸透,淀粉糊化程度低,不利于根霉菌的生长,影响糖化步骤,直接后果——醪糟不甜。同时,某些能直接分解淀粉的杂菌也可能滋生。4、当然,引起酸败的因素很多,比如酒曲的质量啊,饭没有摊凉就下曲啊,发酵温度啊??不过都是以上几位“工人”活动的结果。酒酿发酸还能吃吗糯米酒变酸一般是一些腐败类细菌(如乳酸菌等)繁殖,最终在酒内产生了乳酸、乙酸或柠檬酸等有机酸。理论上只要有这些酸存在,无论是稀释、加糖、哪怕和新酒一起重新发酵,均不能使之完全变甜了,只能使酸味减弱。如果想继续食用,在完全煮沸后,加点糖还是可以食用的,这些酸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常温放置很久变酸的就不能食用了)。#p#副标题#e#酒酿是什么味道甜酒酿味甜略带有酒味,香醇甘美,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有益健康,老少妇孺皆宜食用。但做酒酿要有失败的精神准备,练几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发酵(厨房还是暖气旁)、怎么保温,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制作规律就好办了。制作酒酿要点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2、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3、温度低也不成。30℃左右最好。
102 评论(15)

isabelisabel

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羧酸、酯类、酸类等。这些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约占 1%~ 2%,但种类很多,同时其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对白酒的质量与风味却有着极大的影响。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其分子式是: CH3─ CH2─ OH;分子量为 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为: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酸类酸类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则酒味粗糙。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酸还能促进酒的甜味感,但过酸的酒甜味减少,也影响口味。优质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一倍,超过普通液态酒二倍。酸量不足,将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风味,但酸量过高则出现邪杂味,降低酒的质量。因此,规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过 1%。白酒中的酸类,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两种。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己酸、辛酸。甲酸刺激性最强,但含量甚微;乙酸刺激性强,含量也高;含乙酸过量的酒呈尖酸。丁、戊、己酸为汗臭味,有些不成功的泸型酒含丁酸多,臭气较突出,但在含量稀薄的情况下,与其他香味物质混在一起,也可能成为香气和香味成分。泸型酒中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乙酸量。辛酸及碳链更多的脂肪酸呈油臭,但含量不高。不挥发酸有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乳酸比较柔和,它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量则出现涩味。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两种酸,它们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而且是许多香味物质的前体。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长期发酵的优质酒,乳酸量大为增加。酯类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一般优质白酒的酯类含量都比较高,平均在 2~ 6%,而普通白酒在 1%以下,所以优质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浓郁。白酒中的酯类,是酵母生活需能量过程中生成酰基辅酶 A,再醇解而形成的产物。白酒中的酯类主要包括醋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戊酯、丁酸戊酯、乳酸乙酯等。白酒因其香型不同,主体香的种类也不同。清香型白酒,如汾酒、西凤酒,以醋酸乙酯、乳酸乙酯为主。浓香型白酒,如泸州特曲、五粮液,以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为主体香气。丁酸乙酯在稀薄时呈水果香,只有丁酸酯水解后分解出了酸才有“汗臭”味。在好的浓香型白酒的酯类中,乙酸乙酯应占 30%~ 40%,丁酸乙酯约占 4%。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目前还未能最后确认,其酯类成分最为复杂,它的总酯含量比浓香型白酒低,乙酸乙酯含量中等,不如泸型白酒突出。可是从低沸点的甲酸乙酯,到中沸点的辛酸乙酯等各种酯都有,是它的重要特点。所以酱香型白酒具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艳”的风格特点。白酒中多种酯类的生成,是与开放式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栖息于车间各处的醋酸菌、乳酸菌等,侵入发酵池内,生成多种有机酸,经酵母作用,与乙醇酯化成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主要来源于梭状细菌,它与酵母共酵而酯化。但是酯化作用进行比较缓慢,因此,一般发酵期长的优质白酒,酯的含量较高。
158 评论(12)

yulu_302

4个不可不知的甜酒常识各种葡萄酒都会多多少少带有点剩余糖分,只是这些酒带给我们的味觉感受不同而已。严格来说,真正的甜葡萄酒指的是在发酵后,酒中的剩余糖分大于45g/L的葡萄酒,而且这些糖分都必须完全来自葡萄果实。因此,甜酒不等于带有甜味的葡萄酒。作为一种与饭后甜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食物,甜酒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这种既可以佐餐也可以单饮的葡萄酒正受到各国人们的青睐,更何况素来喜食甜食的中国人呢!目前,最受世人喜欢的甜酒有逐粒精选贵腐甜酒(TBA)、苏玳甜白(Sauternes)、逐粒精选酒(BA)以及托卡伊甜酒(Tokaji Aszu)等。尽管甜酒的定义令人犯难,但有几点常识我们还是需要厘清的:1、甜酒的风味取决于其酿酒葡萄。酿造甜酒的葡萄大多都是经过推迟采摘的。这些葡萄成熟度好,还可能感染贵腐菌,因此其风味都比较浓郁。2、甜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14%ABV,不过,也有一些甜酒的度数更高。以前,甜酒主要被视作是餐酒,因此其酒精含量也大多在5%ABV或以下,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把甜酒视作是酒精饮品,而仅仅是水或其他饮品而已。3、葡萄越成熟,其含糖量也越高,而发酵生成的酒精也就越多。目前,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非加强酒,而且大多都是干型葡萄酒。这些葡萄酒都未经过像白兰地这样的烈酒的加烈过程,但甜酒往往是经过酒精加烈来终止其发酵过程而生产的。加烈过程一般在发酵初期进行,加烈后酵母被杀死而发酵终止,葡萄酒的剩余糖分高,而其酒精含量也被提升到15%-20%ABV。不过,甜酒的酒精含量最高也就是15%-20%ABV。4、多数甜酒都不属于酒精饮品,因为其酒精含量非常低。德国就出产很多这样的低酒精或无酒精的葡萄酒,它们的酒精含量都很低,最高也就8%ABV而已。鉴于此,我们不能仅仅认为甜葡萄酒是佐以甜点的餐后酒,而应该充分发掘甜酒的潜力,不管是在单饮,还是搭配甜点,或是搭配水果,来对甜酒进行一个更加全面的
110 评论(14)

小创1986

淀粉+水--(酶)--》葡萄糖 葡萄糖--(酶)--》二氧化碳+酒精酒精会被氧化为乙醛乙醛会被氧化为乙酸
285 评论(8)

Froze

3 重要的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4 近三年中考学试题统计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6 浅谈对化学新课改的认识7 对一道试题的分析与讨论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9 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思路10 对中学化学实验课的再认识11 指导化学课外活动的体会12 讨论化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途径13 中学生化学偏科的成因及指导14 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利与弊15 深挖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16 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7 地区化学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18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19 浅谈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性20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21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探究教学观22 化学探究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辩证关系23 如何让探究教学不流于形式化学探究教学误区分析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26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框架的建构问题27 浅谈化学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改进28 论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9 论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0 论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研究31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2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33 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4 论化学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证研究35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36 论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机智37 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38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9 基于问题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40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41 论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42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43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转变44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45 化学教育的目标及困难与对策46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安全素质培养的建议47 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48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师教育49 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50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51 《化学与技术》模块不同版本核心内容比较研究52 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53 小组学习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54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学业评价体系的探索55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中习题的理性认识56 高中化学新教材不同版本的编写特点分析57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58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学业评价59 论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成与使用60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61 新课程高中化学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6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6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64 高中新课标必修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65 绿色化学概念及其在新教材中的体现66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67 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68 化学概念研究角度的反思69 化学知识类型与学习方式选择的探讨70 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71 新课程概念下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探讨72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呈现方式及其教学功能73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74 案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5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76 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77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能的探究78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79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80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81 对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究8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浅析83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84 绿色化实验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85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86 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87 浅谈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88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89 化学演示实验的集中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90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32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