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莎97
文章结构支撑起一篇议论文章的骨架,也是一篇议论文章的关键所在。对于议论文而言,文章结构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完整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一个完整的结构必然包括:标题、开头、分论点论证、结尾,这四个部分。很多考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这四个部分的结构,但是在具体安排结构的过程中,考生往往容易丢掉标题,导致文章结构的不完整。匀称在保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的前提下,还要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字数与篇幅,使其在外在形式上均匀科学。就目前国考1000字的要求下,开头与结尾部分篇幅可以稍微少一点,大概在100-150字之间,而每一个分论点论证的字数大概在250-280之间。这样,一个开头、三个分论点、一个结尾,会使整个结构更加科学。(二)掌握写作方法文章结构主要取决于文章的材料逻辑与总分论点的提炼。就以往国考考情而言,常规型材料为常态,其中也会偶尔出现关系型的材料类型。所以,在结构安排上,考生既可结合材料和总分论点,安排为“五段三分式”与“思辨型文章”这两种结构类型。五段三分式所谓“五段三分式”是指作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去开头引出总论点、结尾回扣主旨外,中间有三个同类分论点来支撑总论点。这种五段三分式结构从议论方向来看,又分为意义型分论点和对策型分论点。意义型分论点是指分论点是从意义层面去论证分论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成功从改变现状开始,三个分论点写成:“改变现状能够突破瓶颈;改变现状能够保持活力;改变现状能够不断进取”。对策型分论点是指分论点从解决问题的层面实现总论点。如:成功从改变现状开始,三个分论点写成:“改变现状要打破思维定式;改变现状要善于抓住机遇;改变现状要勇于持之以恒”。思辨型文章所谓“思辨型文章”是指在主题中出现AB两个角度,并且A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那么文章结构可以就AB二者的关系展开分析。第一段引出AB两者,第二段整体论述AB之间的关系,第三、四段分别陈述AB之间的关系,第五段总结全文。如:海洋的开发与保护,三个分论点可以写成:“保护与开发辩证统一;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是前提;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是目的”。 
首先,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都知道我就不说了。而议论文在初中一般分为统证式(没有分论点)和分论点式(有分论点)先说统证式:一般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开头约占100字左右,一般以名言(需要多背)开头或者写排比句(自然万物,引出论题)开头主体部分:中规中矩的统证式应该是中间本论部分分两部分,一部分200字左右,前一百字是事实论据(单个的),后一百字是道理论证(自己说的话)(强调一点,阅读题中道理论证指的是狭义的引用名言,而写作中指自己说的话,也包含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第二部分是大约300字,前150字为事例组(一般为3个),后150字是道理论证。然后是写一段道理论证(最好没有事实论据,可以用排比句),100字左右。最后结尾100字同开头,但是最好不要与开头形式一样,避免审美疲劳。然后说分论点式。分论点式就是统证式的开头和结尾不变,中间三段换成分论点(一般3个,结构美观一些)下面说如何设置分论点。一般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并列式:大多数从“是什么”角度设置,即论题是什么。比如,如果你的中心论点是坚持铸就成功,那么分论点可以是:坚持是信念的力量;坚持是意志的考验;坚持是智慧的光芒。第二种,递进式,一般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设置。即为什么要…(论题)。比如中心论点是坚持铸就成功,分论点可以是:坚持成就个人的成功;坚持成就科技的进步;坚持成就家国的梦想还有一种方式是从“怎么样”角度设置,即怎么样才能达到论点。这种方式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这样属于跑题偏题(我也这样认为),还有的人认为这样不算偏题跑题。比如说中心论点是坚持铸就成功,这种方式可以设置成:远大志向使人学会坚持;身处逆境使人学会坚持;希望不灭使人学会坚持。因为你的中心论点是坚持铸就成功,所以这样三个分论点(一般分论点都设置三个,这样比较美观,不过文无定法)和成功无关,只与坚持有关,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跑题。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分论点一定要尽量字数相同,这是不成文的规定,谁也没办法,因为字数不一样看起来就别扭。如果设置不出来也不用硬憋,不写分论点一样可以把议论文写好。然后说最重要的一点:事实论据所占篇幅一定不大于道理论证,否则会使你的议论文向记叙文一样。文无定法,以上给出的是最普遍的写法,当然也可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