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小小葱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这方面的论文,嗯,他是很应该是一种很端正的态度去写。 
四队的李东卓同学 你应该自己写形式与政策论文 如发现你在网上摘抄将按零分试卷处理!
南海问题是当今国际局势的一环,先看看目前国际局势。按照逻辑顺序简略讲一下: 一、目前中、美、欧、俄之争是国际局势的主要格局,南海问题要在这个格局下思考。南海问题只是其他三方牵制中国的砝码。 二、美国是全球霸主,作为弱者的中、欧、俄都希望改变这种局面,并已经形成战略互动。当然,战略互动不是联盟。三国演义里鲁肃临终问吕蒙,谁是我们的朋友,吕蒙说刘备,鲁肃说:不,谁弱谁就是我们的朋友!现在是四国演义,中、欧、俄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又各有各的小九九。 三、美国称霸的资本一是军事,一是石油美元收取铸币税。其中后者是根本,但欧元和中东反美势力的存在动摇了石油美元的地位。 四、美国现在的核心利益在中东,而且中、俄、欧联合中东反美势力搞美国,让美国逐步衰弱。 五、美国解决目前的危机途径就是对中、俄、欧以及伊朗等中东反美势力分而治之。 六、在四国演义中,互相利用而又互相勾心斗角,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关注一下国际新闻就知道,不细说),但中国日子是好过的。 七、以现在国际局势的趋势,中国发展最好,我们是最不需要改变现状的,只要维持好现状就好,包括南海问题。10年、20年之后,什么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琉球问题都可以靠实力解决好。所以着急的应该不是我们。 八、具体到南海问题也是这样。 从轻重缓急角度讲,南海的问题很重要但不急。南海对中国的重要性在于: 1、主权。占我们岛屿也不是一会半会了,现在急什么?都是小国和我们争,我们只要保持争议状态,等实力再强大些解决会更好。 2、石油。南海都是深海石油,我们目前还没能力大规模开发,现在打下来也开发不出来。 3、战略通道。南海、马六甲、印度洋、波斯湾这条通道太长,即使控制南海别人也可以随时切断其他环节;另外经过巴基斯坦、伊朗到波斯湾也是我们的重要通道,这条通道不畅通,打南海的代价太大。所以先后顺序是先巩固后一通道,再收南海,以免别人截我们后路。 总之,在四国演义中,美国激化南海问题就是要把中国注意力牵制到南海来,警告中国不要在中东捣乱,以便集中精力巩固中东核心利益。当然还涉及到四方其他利益交换。倒是我们要联合俄罗斯、欧盟和伊朗等,在中东掐住美国的脖子,让他着急,不敢乱动中国的核心利益。 因此,目前中美都没有在南海决战的意愿,打不起来。
我认为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已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民主政治领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生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外力 如果说,加入WTO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的民主诉求的话,那么,加入WTO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又多了一种外来的客观要求,增加了一种强大的外力助推。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 国家权力的社会化既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WTO的宗旨是倡导经济贸易的自由化,由此出发,它必然要求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必须适度,反对政府过分干涉市场经济。显然,我国目前的体制还不适应WTO的要求。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社会”一体化,“国家本位”的特征十分明显。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打破了国家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家权力的分流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权力逐渐增强,但从总体上说,国家权力一元化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适应WTO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理顺各种职权关系,推动国家权力合理分权,还政于社会、还政于民,使社会由“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度和增强自主化。 WTO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包括企业的投资自由、进入自由、退出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买卖自由,公民的发展自由、迁徙自由、择业自由等。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距WTO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市场主体的贸易自由和公民个人发展的自由还受到许多传统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因素的障碍:审批事项过多过滥仍在严重地阻碍着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和公民活动的自由;国家在一些行业、领域的垄断阻碍了国内外市场主体的自由进入;过度行政干预妨碍了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部门和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而设置的市场壁垒限制了外单位和外地市场主体进入的自由;过去形成的户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限制了公民的择业自由和迁徙自由。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上述限制有所松动,但未根本改观,适应WTO的要求,进一步放松管制,扩大自由度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改革任务。 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我国政治生活的公开化。 公开性是民主应有之义,是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1]WTO要求各成员方遵守“透明度”的原则,包括:(1)要求各成员方公布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协议、协定、条例、决定、政策、司法判决等及各成员国间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协定和条约。(2)要求各成员方政府设立信息咨询点,给其他成员方的政府或政府机构、企业及公民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3)要求各成员方政府向WTO的有关机构报告其所采取的有可能对协议的各成员方产生影响的贸易措施。(4)规定对各成员方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定期审查,以增强各国国内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使各成员方的国内法律制度符合WTO的需要。 过去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权力的行使具有内部性、隐秘性。政策、文件等政治信息自上而下内部传达,政治行为“暗箱操作”,决策过程秘而不宣,公众对重要政治信息知之甚少。这使政治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导致“幕后交易”、“寻租”等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政治文化,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政治被神秘化,民众对政治疑惑、猜忌。这种状况既有悖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也不符合WTO的“透明度”要求。接受WTO的透明度原则的约束,我们必须加快推行政治公开的进程,让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 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平等化。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2]。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待各种经济成分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重公轻私,未给予国内非公有经济一个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待遇。非公有经济企业在市场准入、贷款、税赋、进出口、人才使用、司法保护、享用公共服务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同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发展问题上,采取允许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倾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