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尘梦
初夏伊始,暮雨微凉,风吹花瘦,影不成双,一次次在墨染的黑夜里执笔,却是不能说,也不能写!五月的夜色染上了一地的孤独,心在清脆的蛙声里浮躁难眠。城市的嘈杂声直到午夜都不能安静,不时就有车轮声划过耳边。前情已退,如流光非浅,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时钟渐去渐远,人生浮沉,韶韶年华逝去如风,都说光阴美好,却留不住如花青春正年少。曾经的幸福,如一地飘零的落花,回忆如一幅清晰的画卷,却无法去读,收拾起昔日的孤独和失落,一个人上路。晚风轻韵,浅夏珊珊来临,心情终不能如陌上花开,茫然若失中透着淡淡的无奈。依旧喜欢在黄昏,上一点淡妆,涂一抹唇颜,在起风的傍晚徒步夕阳里,伪装着心灵世界的平静,傻傻的,人面桃花,忧伤着逝去的欢乐回忆,想着那一天是怎样的到来、再离开,一语不说,就这样被岁月遗弃,无奈重新上路,仍会有梦,仍会寂寞。;纤瘦的背影背着的不是沉重,多年以后该放下的也不是如今无言的伤怀,其实缘分相遇,不一定要重笔带过,轻墨也可以描出爱的美好传说。心情好的时候铺纸,临笔,描墨,也许能画出一幅美丽的水墨兰花,可心情忧伤的时候揉纸,弃笔,只用墨就可以泼出一地杂乱的伤心事。诺言轻许,留下幸福无数,诺言轻弃,回头,却迷了方向不知归期。;谁的世界下起了纷纷扰扰的流星雨?谁的世界提前进入了梅雨季?潮湿的心还会有暗香浮动吗?一纸回忆是多么的伤人心扉。也许是我忘不了当初的缘起才放不下今天的缘落,叶不会为花的凋零而叹息,我的惆怅,弥漫了与你相识的整个季节,所以等有一天你若转身离开,我希望你什么话都不要说,我明白芳菲落尽,枯肠一别,爱放逐云端,尽随落叶飞花一起飘迁,只要记住曾经美好的年华,活着必会经历一些生离死别,必会感受阴晴圆缺。;黄昏,看到了倦鸟归巢,炊烟缭绕,天边的那片晚霞刻出了谁心情的凄凉?轻唱离别的轻愁。;琴弦多事,总是弹出眼眸的泪花和心底的相思,读错了缘分,读错了相遇,可谁又能懂,仅一纸的束缚怎能注定一生的相牵?一句轻淡的誓言又怎能把情缘绑定?冥冥中的挥手、转头、别离、忘记……还要含笑接受,多么的残酷。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多年以后谁陪你看花?谁陪我赏月?谁悦你心境?谁度我流年?可能一切都不重要,有多少纠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解不开呢?又有多少年华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耗不尽呢?你是感情的奴隶还是我是感情的俘虏?也许都不是。人生真的很无奈,识也匆匆别也匆匆,“昨日一梦红尘中,今日挥手泪朦胧;昨日徜徉幸福海,今日誓言影无踪。”缘份就是这样随如风。;浅夏来临,心情微凉,怀着满腹伤心事,我仍在淡淡的伪装,伪装成快乐的模样,期盼有一份爱情能不带殇的收场附注:或许不适合你,看一下吧 
从阅读书籍开始,大量的书大量的看,同时也要养成写作文时不翻资料的习惯,先翻了资料,反而思路被锁住,长久下来,想法会被局限住,而跳脱不出框框。写作能力最基础的就是阅读培养,多读你喜欢的小说、散文,先享受文本,你才有办法以後去驾驭文字,在这个时期,可以尽情读你喜欢的文类。第二阶段,挑一本小说或是一篇短篇小说,试著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的故事大概写下来,只需短短一百字,能在短短的文字间把故事大概抓出来,就代表你已经架构出一个故事逻辑,尝试检视自己架构出来的故事逻辑,有没有偏离文本的故事大概,如果有,那就想想为什麼你的故事逻辑偏离,是哪个部份的阅读,让你误读。第三阶段,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甚至是电影或是动画都行,挑一个你很喜欢的,就你挑的开始写心得,写心得的时候,心中都要记得,它感动了你什麼,还是它触动你了什麼,它让你有什麼情绪,它是哪个部分触动到你,把这些想法统合,写下来。这就是你读完文本或是看完影片的最初感受和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就是反覆做三个阶段的事情,没有硬性规定要做多久,或是什麼时候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以你自己阅读的情况为主。当你认为你三个阶段都很熟稔,那就去看一些文学奖的短篇小说,或是你很喜欢的作家写的小说、散文,写下你的想法和分析,或是看完一部电影,对这部电影做些分析和心得。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多阅读,阅读的方向没有任何限制,如果你很在意大众和纯文学的分别,我建议多读些翻译小说,翻译小说具有大众和纯文学融合的特质。记得不论是写作文还是写任何一个文类,尽量不要使用成语,成语虽然达到精简的效果,却无法把该要描述的情境或是情绪写出来,这样对於文本是有部分的伤害,同时也会让写作者的叙述能力下降。
俗话说怎样的家长,怎样的孩子;其实反之亦然,怎样的孩子,折射出怎样的家庭教育和生长环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令人深思。孩子不懂事,孩子坏毛病多,究竟错在孩子还是家长?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提起自己孩子时总是焦头烂额,说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脾气大;也有些家长谈及到自己孩子时满是自豪,自家孩子就听话懂事,从不乱发脾气,习惯也好。在家长们热火朝天的交谈中,于是,“别人家的孩子”就诞生了。当自己孩子做得不对时,就拿:“你看看人家怎么怎么做的,你怎么就学不会?”;当孩子脾气冲性子拗不听话时,就用:“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个不听话的东西!”;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胆胆怯怯终于鼓起勇气提出来时,立马一顶不可思议、天马行空的帽子扣到孩子头上:“你一天正事不做,净瞎想些有的没的,你觉得你想的可能吗,行得通吗?”这些教育方式可说是常态现象,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存在太多这种“威逼式”教育。家长往往以一个“垄断者”、“独裁者”、“控制者”、“领导者”的身份,高高在上,强制孩子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否则就怎么样。但是却发现家长和孩子之间其实分别处在弹簧的两端,家长越是约束,越是强制,孩子反而越想挣脱,越是捣腾得厉害,亲子关系相处得越是心累和紧张。这一切问题的来源究竟在于孩子,还是家长?我们暂且不说,先给大家分享一些本人遇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情。就在前不久有一次,专为社区居民谋福利特邀著名专家来开展有关隔代正确教养方法及孩子教育技巧等相关讲座,报名通知时特强调此讲座仅由家长参加,小孩勿带,担心会影响到讲座成效和听众,却还是有少数家长带着孩子来了。试问连三岁都不到的孩子,可能在一个这么多人的场合安安静静的听上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吗?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哭闹,那个孩子跑跳,还有孩子在地上打滚。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原谅的,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呢?这一切明明是可避免的,你自愿前来听讲座,肯定是希望能有所收获,照顾孩子的事情可以事先处理好,先交与给其他家人照看一下,确实找不到其他照看者,就要考虑放弃此次讲座机会。试问,带着婴孩参加家长讲座,您确定您能认真听完一整堂讲座?您完全不担心讲座会因为您孩子哭闹、跑动等行为而影响,导致其他家长不高兴有意见?当然,对于这些他们完全不担心,因为在他们的思想理念中,这些都与自己无关。所以在离开之前坚决不会带走自己喝过的空水瓶,不会把自己的垃圾顺手带走,甚至无欢不做,留一地的饼干渣子和水渍。这些事实的存在直接折射出了这些作为者的素质道德与自身品质。
友善,就是更健康,更富裕,走得更远。友善定律的五种力量会改善您的人际关系,引领您走向成功。 友善能为您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平和的心理状态更能让您富裕,幸运。那时,您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家庭的和睦。 琳达·卡普兰·泰勒和罗宾·科瓦尔曾出版过一本携带型的小书叫《友善的力量》,书中提到:如何运用您的友善在商界独占鳌头,而不仅仅只是改善人际关系。友善促进身体健康,改善您的爱情生活,并让您更富裕。除此之外,您的同事,朋友,家人也会因此而更加尊重您。 然而最重要的是,您要懂得时刻尊重您自己。 改善人际关系:友善不是逆来顺受 友善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逆来顺受,逢迎拍马。您的友善依然可以建立在自信和自重的基础上。它能让您在职位上不断晋升,物质上更加富裕,人际关系上有所改善,赢得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以及更多志同道合正直的朋友。 泰勒和科瓦尔的《友善的力量》描述了如何将友善运用于商业界。友善定律的五种力量不仅适用于家里,社交场合,教堂,甚至还适用于塞车的时候。 友善定律的五种力量 良好印象的力量。当您真诚地感谢助手,和善对待信使,以及对一个陌生人表现出尊重的时候,您都在散发积极有感染力的能量。您散发的正气越多,得到的正面的回馈也就越多。这是您的人际关系正在改善的征兆。这就如《吸引力的秘密或定律》一书中所提到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友善的力量》的作者把这种正面的印象比作是您预先撒下的种子。总有一天,那些种子会迅速成长成健康的植物的! 您从不知道。您是否曾经将出租车让给一个陌生人,或是曾为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留过门?如果是,那么您就正在变得友善。这种友善会得到回报,假如那个陌生人是您想进入的某个公司的总裁,抑或是那位老人是您公司的老板。帮助他人可以改善您的人际关系,让您对自己多份信心(从本质上来说,那也是种奖励!)。 人会改变。那个信使那时可能只是在培训,他可能是个警察,律师秘书,或是正有晋升机会的助教。友善地对待他人也许就能赢得类似于一个银行账户或一支股票的获利。当您尊重他人,友善地对待他人的同时,您不仅仅只是在改善您的人际关系,同时您也正在为您的将来投资。就如同其他的某些投资,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获取赢利―当然,短期回报的投资也是存在的。 负面印象具有感染性。当您粗鲁地对待服务生或轻视商店文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注意到并记忆深刻;当您指责同事或下属的时候,您也正在传播负面影响,玷污自己的声誉。如果您不够友善,您的客户,同事和下属就不情愿与您合作,但是如果您懂得友善的力量并表现得足够友善的话,他们会欣然接受与您合作的机会,并尽全力地帮助您!因此,人际关系的改善还包括尊重他人这项。 退一万步讲,即使您看不到友善带来的明显成效,至少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