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uxin
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艺术设计; 文化艺术素养; 创新 摘要:文化艺术修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动因;艺术修养有助于创造灵感的诱发。本文就文艺修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文艺修养提升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文化艺术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于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创意思维的源泉就会连绵不断。 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是个空穴则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传承观念的提炼,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对创意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修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的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曲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二、如何加强文化艺术素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通过网络资源、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激发灵感 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图书资料,可以包括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期刊杂志等,定期去阅读,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微博的方式进行一次公开的讨论和交流,然后结合所学设计一主题,让其结合所看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贴近生活的设计体验,要紧密结合绘画技法、知识涵养和审美欣赏这三种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主题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元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丰富了业余生活。 (二)参与各类艺术专题讲座 很多艺术院校,不定期都会在校开办一些艺术专题讲座。高水平的专题艺术讲座集学术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史听众学到许多在课堂上生活中难以学到的东西,看得多,听得多,了解的多了就会无形中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启发创作灵感。 (三)换换环境、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多去看看艺术展览,去美术馆、博物馆取取经,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加一些高校或民间的艺术作品交流活动。甚至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料库,在于他人的交流中虚心请教,比较观点、提炼精华、学习经验,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三、小结 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本质在于创新思维。创新的能力来自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文化蕴积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让你感到设计工作别有一番情趣,让你在今后的职场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 [2]王明时。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伦理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应试教育忽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急需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进行文化素质的“补课”,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其如何做人,这在当前至关重要。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使得科学教育倍受青睐,人文教育却受到冷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诸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等。为此各个国家都在采取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见,加强文化素质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所要求的科技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且越是科技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教育是基础,而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二、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随着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就业体制的变革,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的热切期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人文教育薄弱是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三、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文化基础 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思维不仅得益于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也得意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而深厚的基础知识单靠专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打破传统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建构科学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加宽厚的创新思维平台和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广更深的认识世界,推动人类创造性研究,提高人们创新能力。 (三)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种先进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同文化环境分不开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内容,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正是为了建设一种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民主的、进取的、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自身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作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主阵地和生力军,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智运《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李晓蓬《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唐国华《试论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人是社会的主体。前人创造的文化艺术技术传统等等传承几千年至今,深重地影响了当前的社会,基本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人生修养是两个词,一个是人生,人生是要展现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没有社会影响和价值的人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只能称为一只人形的兽。修养则是实现价值过程中,获得自我肯定和社会肯定的一种行为准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则是让自己深入到中国社会中去,去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学习应当锻炼出一身什么样的自我修养来更加完美地适应社会,发挥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