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ao_liu
季老师微课:议论文的花式教学 
作文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重点:学写童话(训练学生选材能力,学会写童话)课前准备:学生重温经典童话故事,把握童话的特点,并创作童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又借机重新浏览了古今中外的童话名篇,把握了童话的特点,唤醒我们心中埋藏已久的童话情怀,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把你看到的童话故事说出来。二、教师利用大屏幕以“MTV”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一些童话的形象画片。然后让学生说出作者及童话名称,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及理由。三、找三五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及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精彩点评。四、师生共同归纳童话的特点 纯真的童心 大胆的想象 理想的寄托 美好的愿望五、讲评学生的童话(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1、学生以自荐或推荐的方式读自己的童话(三到五篇为最佳)。师:同学们在前段时间阅读了童话,又创作了童话。今天,谁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也看看我班“谁最有才”谁能获“作文天才”的称号?2、一学生读自己创作的《一条牛仔裤的自述》。3、师:我来采访你,你能把你的创作动机谈一谈吗?4、该生谈自己的素材选择源泉(来自网上)及自己创作童话的动机:以一条牛仔裤的所见所闻披露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5、师生点评。(教师可提示从内容、风格、特点几方面讲评)6、第二个学生读《狼爱上了羊》。7、师:我知道你这篇作文选材取自网络歌曲,你想通过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8、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执著地追求下去,哪怕需要我们冲破世俗的城墙。9、师:我希望你成为你作品中的狼的形象,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还有为自己的理想而执著追求的意志。10、第三名学生读《岁月•年轮•钟鼓楼》。11、学生评:甲:本文构思精巧,开头巧用题记,引领全文,语言精美含蓄。乙:本文集童话的特点于一身,有完美的语言,完美的结构,完美的内容,我认为本文的作者应该成为我班的“作文天才”。六、小结看了同学们创作的童话,又听了几篇童话,老师惊喜的发现,我的孩子们长大了,你们的作文能力在潜滋暗长,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也在关注现实,也在思考生命的方式与价值。我们知道童话是假的,但童心是真的;我们也知道现在喜欢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而童话带给人们的意义却是恒久的。愿同学们带着童话的情怀上路,因为纯真是永恒的。七、布置作业将自己的童话再修改,把成稿写到作文本上。课后反思:这是初一上学期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这节课学生欢呼雀跃,积极发言,踊跃地展示自我风采,他们主动推荐自己的作品,也能客观而公正地评价别人的作文,他们能坦率地承认别人作文的长处,也能公正的指出别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课堂上洋溢着孩子们积极发言的气氛,对学生来说,这是一节精彩的作文课;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讲评课,它让孩子们快乐习作,又让他们在习作中认真思考,将文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从文本到人本,体现了课标新理念。做为教者从备课者和听课者两个方面对本节课做如下总结:一、让学生感到创作的快乐童话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文学题材,本次作文让学生重温小时候熟悉的童话故事,从中发现新的启示和体会,让他们感觉到童话的特点,进而再写作文,让学生对童话创作充满信心,这个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快乐的过程。二、进一步让学生扩大选材的范围从学生所读的三篇童话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选材面扩大,不再停留在文具盒里的铅笔与橡皮,也不再是小猫小狗会说话了,而是从网络上寻找素材,从歌曲中开启思路,短信也让他们倍受启发,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因为学生作文的问题之一就是选材,这种方法扩大了选材的范围,对学生作文思路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三、教师精彩的点评语言及采用的巧妙的点评方法本节课教师的点评精当到位,要么幽默含蓄的指出作文的不足,要么激情地创造一个高潮。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讲评方法,将点评与互评结合起来,从作文全篇、局部(一段或一句)亮点抓点评。学生个别评与师生共评结合起来,整节课在师生互动情况下展开。附学生范文《岁月•年轮•钟鼓楼》岁月•年轮•钟鼓楼桦甸六中 七年级 历思彤指导教师:戴晓莉钟鼓楼高高的屹立在京城北面。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题记诞 生从前,北京市的中轴线上,矗立着两座大楼——钟楼和鼓楼。元朝时它们就在这安家落户,成了这里最雄伟,磅礴的景观。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似乎所有人都已清楚钟鼓楼的存在。日暮时分,钟鼓楼照例打着“叮、咚”的声响,送走了来此观望的人们。钟楼长舒一口气,用那浑厚的声音对身旁的鼓楼说:“唉,伙计,瞧瞧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安逸,多舒适!再瞧瞧那破烂不堪的水泥板,又有什么资格和我们媲美?”它轻蔑地瞥了一眼地上布满苔藓的水泥板,不屑一顾地说。“就是,瞧瞧咱这身衣服!金碧辉煌的,怕是那皇宫也比咱逊色几分呐!而且每天有这么多人到此来观光,他们仰视着我们的金碧辉煌,再低头看看那水泥板,每天被那么多人踩在脚下,弄得自己满脸污痕。恐怕这辈子它也别想穿上我们穿的衣服,过上我们过的生活了!你说呢?伙计?”矮胖的鼓楼发出轻快的声音。钟楼点点头,发出一声声响,响声震彻天空,吓走了落在屋顶上的鸟,吓跑了房檐上的猫。钟鼓楼的年轻气盛被水泥板看在眼里,它想:“孩子啊,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成 长钟鼓楼就这样相伴相随,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谁知,好景不长,一九OO年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整个钟鼓楼变了模样。一九OO年的一天,钟鼓楼被“八国联军”强行掠夺,在火光中,硝烟里,钟楼依晰地看见了鼓楼的面孔,鼓楼像在哭泣,烈火的烧灼下,它早已被熏黑。钟楼用微弱的声音寻找着鼓楼的气息:“伙计,你还好吗?”试探性的问话,钟楼也不敢多说,因为它也已奄奄一息。“我…没事…就是掉了几块砖,门也破了,楼上的鼓也没了,剩的那一个上面还有凌乱的刀痕。你呢?伙计,你…怎样…?”钟楼不敢开口说话,因为侵略者的刺刀已经捅向它的身上,“哧”的一声,门破了,“嘭”,大炮在钟楼上留下个大洞,石砖“扑扑”地往下掉,掉得可以堆起一座小山;钟楼看见自己破烂不堪的身体,泪流满面,鼓楼此时也在哭,因为楼上的一角已被炸破,露出的石砖像是从血肉中支出的骨头,张牙舞爪地翘着,让人心寒……钟鼓楼在这半分钟的时间里默默地俯视着脚下的一切和历史中的自己。在差不多半分钟里,历史和命运就那么无言地,似乎无动于衷地对望着。水泥板看见了钟鼓楼的遭遇,它默默地想:“孩子啊,好在时间能弥补伤痛,过几天,就几天,伤口就会愈合。”长 大经历了上次劫难后,钟鼓楼一下成熟许多,因为此时的它们已经没有了可以炫耀的地方,断臂残垣也不再吸引人了。只剩下一些爱感伤历史的人到这里逛逛,缅怀那些曾经被人们遗忘了的过去?同时也提醒着钟鼓楼:时间在你身上流淌过。一九二四年之后,钟鼓再没有响过,因为此时人们已不再需要它,也没有必要将它重新修建,它就只能这样矗立在时间的长河中,像一座丰碑,孤独而寂寞。岁月已在钟鼓楼身上刻下年轮,一圈一圈,是不可逃避的轨迹,必须挨过。钟楼长叹一声:“唉,伙计,我们就要这样老去?都说苦尽甘来,可现在还没发现“甜”何处?”鼓楼听后,亦长叹一声道:“伙计,人生不必轰轰烈烈,多几分平淡反倒好啊!就像人们喝的茶,虽淡却香啊!”钟楼仰天长望,悲从中来。水泥板看着此时苍老的钟鼓楼,心生感慨:“时光流逝似水匆匆,让我们无法驻足而观。”衰 老只有见证过时间流逝的人方可追溯岁月的沧桑。现在,钟鼓楼依旧矗立在贯穿全市的中轴线上,只不过,再过几天它们将已离去……市里规划在钟鼓楼旁建一个花园小区,可钟鼓楼太碍事,只得拆掉,这就意味着:曾经叱咤风云的钟鼓楼,不久将会化为一摊废墟。拆迁的前一天晚上,钟楼与鼓楼彻夜长谈。钟楼道:“伙计,我今天终于通悟,我们的人生处处有“甜”,八国联军侵华那阵,不是我们向人们见证了他们的罪行?见证了历史?现在的人们见到了我们,才了解了那段历史。反过来,我们熬了几百年,等到老了时,不也发现了时代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还有庞大的古建筑群,那么多新鲜的事被我们遇见,岂不是三生有幸?”鼓楼微笑着回答:“年轻时的我们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等我们长大了,成熟后,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狂妄的个性也已收敛,不过还想到新的世界去闯。可到老了时,才发现有些东西不能硬拼硬碰,于是我们尘埃落定,想顺其自然地生活,可是通悟时却已太晚。”面对鼓楼的肺腑之言,钟楼感慨万千,想到有生之年能通悟人生之事,此生足矣。水泥板无牵挂地闭上双眼,看到孩子的成长,它也明白很多。明天,它也将同钟鼓楼一样,变成尘世间的一粒砂……请记住: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端,屹立着古老的钟鼓楼。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鼓楼胖,钟楼瘦。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
议论文写作典型事例(一) 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 张广厚小时因算术没考好,升不了初中,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考试曾经不及格,可他们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 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的水准之下。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活动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扁鹊是我国2400年前的大医学家,他没有进过学校,青年时期,为了糊口,在一家客馆里当杂役。后来他结识了一位民间良医,就拜良医为师,决心将来当个名医,于是他刻苦学习,反复钻研,经过10多年的勤奋攻读,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老师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他成为战国时驰名各国的良医。----------------------------------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 恩格斯只上过中学,但由于长期勤奋学习,他在19岁的时候,就能用几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能阅读几种文字。这对于他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郭沫若从1929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当时他觉得仅仅依靠已有的文献资料远远不够,于是开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他阅读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掌握了古文字后,他还觉得不满足,又研究了考古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写出了巨著《中国史稿》。---------------------------------- 江郎有才尽之时,牛顿在他奠定了力学基石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终极。---------------------------------- 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回飞30万公里,吸吮1200万朵花的汁液。----------------------------------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议论文写作典型事例(二)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住在“隔离室”时,没有纸张,没有料,报纸的边角、中缝,就是他演算的“广阔”天地。放他回家后,实验室是不敢去的。于是,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网架,缝纫机的梭心就成了他的实验工具。他终于写成了10多万字的专著桥梁扭转理论――《桥梁的扭转,稳定的振动》,填补了世界桥梁理论的空白。----------------------------------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纶。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纶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扬和嘉奖。----------------------------------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却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面对着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从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完全聋了,他还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笔,继续作曲。他以顽强的精神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再提炼纯镭的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有一次实验,连租的试验室也爆炸了。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更加奋力拼搏。除了少量时间睡眠外,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她的事业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炼矿渣,一只炼完了好几十吨,终于在1902年1月的一个深夜,世界上第一粒纯镭在居里夫人的玻璃器皿中结晶了。----------------------------------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母亲说:“志在四方,男儿事也,探索于名山大川。”他风餐露宿二十多年,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巨著。---------------------------------- 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雷电试验,戴维不顾自己的安危,发明矿井安全灯。---------------------------------- 全国知名的深圳女企业家邹洪,在特区靠开拓精神经营三大酒店,四大商场,五个公司,蜚声海内外。---------------------------------- 古时候有户人家,三兄弟闹分家,老父亲把家产分成三份,两堆鱼,一根钓竿。老大老三各抢一堆鱼,老二只要了钓竿。结果老大老三吃完鱼后再没鱼吃,老二却因有钓竿而每天有鱼吃。---------------------------------- 葛朗台剥夺了女儿欧叶妮的遗产继承权。弥留之际,说给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潜心写作《史记》时,因李陵事件,遭到惨无人道的“腐刑”。这对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极大的摧残和耻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轻生,因为他的宏愿还未实现,伟业还未完成。他从先圣先贤在逆境中奋起而有所作为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狱中,他含垢忍辱,磨砺心志;出狱后,勤奋耕耘,发愤写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写出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