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
所写教育教学论文先后获得首届中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奖一等奖、孺子牛杯全国优秀论文大赛一等奖、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2005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2006年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2008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2008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省中小学网络软件制作设计三等奖、2007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泰州市网络软件制作设计二等奖、徐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论坛二等奖、泰州市中学政史地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靖江市历史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先后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青年课题“加大乡土研究,完善校本课程”、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十一五”科学教育专项课题“环境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2009年度规划课题“青少年环境教育专题研究”、华东七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靖江历史地理研究”,科研成果优异 。鞠鑫同志在教科研方面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项,有10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15篇论文、教案在国家级、省市级竞赛中获奖。其执教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获全国中学新课程优质课历史学科全国一等奖,并入选《高中教学新聚焦》;其中《关于人教版历史必修②的一点疑问》发表于《江西教育》,《靖江地区成陆过程》发表于《中学课程资源》,《气候与太平天国北伐关系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指导全书》,《依托赤子之心环保社团,构筑未成年人新型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发表于《21世纪》;其中《实践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获得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南北战争》获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靖江中学环保教育发展初探》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浅析气候对太平天国北伐的影响》获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区域中学环保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秦朝的统治》获得江苏省中小学网络软件制作设计三等奖、《新课程形势下教师应加强研究,完善历史“第二课堂”》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靖江历史发展的特点——以靖江市乡土研究为例,完善校本课程》获得江苏省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保护江心洲湿地科技考察活动方案》获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设计评审二等奖等。他还先后主持4项国家、省级科研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加大乡土研究,完善校本课程”、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十一五”科技教育专项课题“环境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东七省市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靖江历史地理研究”的研究工作。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鞠鑫同志撰写的《浅析气候对太平天国北伐的影响》写作过程被写入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指导》P285-304,并作为大学生教材使用。2007年鞠鑫同志成为泰州地区最年轻的“教坛新秀”,2009年又被评为泰州市教学能手,2009年入选靖江市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2010年被江苏省教研室推荐参加全国新课程教学展示大赛。作为一名共青团员,鞠鑫同志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与法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锐意改革,团结同志,真诚待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能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与新教师携手进步,坚持学高为师,品高为上的从教原则,时时处处注意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发挥了青年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作八年来,鞠鑫同志无论是担任学科教师、团委委员还是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所带班级多次获靖江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校文明班级等表彰,本人多次获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学校团委组织、宣传工作的负责人,鞠鑫同志还注重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承担了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青少年环境教育专题研究”,并组织编写了学生环境教育专门教材《地球妈妈》;其创办的赤子之心环保社团,是泰州地区成立的第一家青年环保志愿者社团,多次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如志愿清洁马洲岛活动、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地球日万人签名活动等,社团活动从主题策划、制定方案、筹备分工、具体实施,鞠鑫同志始终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在他的带领下,赤子之心环保社团荣获2008年度第一批、2010年度第二批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项目资助,2010年度中国福特环保奖,全球根与芽青少年环境教育项目2008年度项目成就奖、2009年度小组成就奖、2010年度项目成就奖,全国第三届校内报刊评比最佳社团刊奖、最佳版面奖,泰州市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创优成果奖、泰州市十佳优质品牌服务项目提名奖、靖江市十佳精神文明建设品牌项目、靖江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 
陈策,1950年生,中共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获《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曾任教科室副主任。他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8年,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泰州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兴市首批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兴市优秀知识分子、泰兴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泰兴县优秀班主任、泰兴市优秀德育教师。陈策同志在语文教学中,敢于实践,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在阅读教学中,他变传统的“讲读”为“品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中学阅读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他认为传统的“讲读”课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讲是主体,读是点缀。它不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品读”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赏析,能使之品出滋味,悟出至理。他通过“圈点——评析——玩味——深究”四个阶梯,对学生进行“品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精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曾运用“品读”法,对省内外上过十多次公开课,受到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陈金明和省教委验收组的专家们高度赞扬,专家评课情况被记入校史。论文《变“讲读”为“品读”》在1997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为推广其“品读法”,请他上了观摩课,要求全市各中学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运用“品读法”。泰兴电视台对该课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制作了录像带。《江苏教育报》头版对该课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称赞陈策老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是“学习素质研究和探索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他发表有关“品读”教学的论文《圈点法两种》《学会给文章加注》等15篇,其中《变“讲读”为“品读”》获全国中学阅读研究论文大赛一等奖。在作文教学中,陈策经过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系列化、科学化、多样化”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了写作训练知识点的重复和疏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教的学生在省级以上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有省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三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在《新华日报》《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优秀习作20余篇。他出版了《高中作文系列指导》等作文教学专著3本;发表《类比联想》等作文教学论文8篇,其中《系列化·科学化·多样化》获泰州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泰州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二等奖。他多年教高三毕业班语文,一直担任班主任,还负责学校教科研和语文组的工作,任务繁重,但仍然起早熬夜,以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改新路,撰写教学论文论著。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报刊上发表《评赏训练一例》《词语赏析举隅》等论文50余篇,与人合著了《中学生语病修改手册》《高中文言实词精编》,主编了《中学生文病修改手册》《高中作文系列指导》,参加了国家教委实验教材《语文教学参考书》等书的编写工作,正式出版教学专著6本。他担任班主任28年,班务工作有口皆碑。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92届某生,升高三时三门主科不及格,又不守纪律,是全校知名的调皮王,经他教育和转化后,该生高考时,总分竟跃居全县第二名。能满腔热情地培养尖子学生。他提出的“尖子学生也要补差”的做法,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在任课老师的配合下,收到了显著成效。89年他教的文科班,录取51人,录取率在全省名列榜首,其中一人获省文史类第二名。92年教的理科班,600分以上人数为全县之最,其中三名学生总分囊括县前三名。97年教的文科班,两名学生分获泰州大市一、二名。01年教的普通班,600分以上也有8人之多。陈策同志三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潜心教研,孜孜不倦。如今还在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着语文教改的新路。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鲁迅,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周树人,字豫才。 他从小因为父亲体弱多病,所以,他长大想学医,为的就是救助像他父亲一样的人。长大后,他实现了这一愿望,赴日本留学,但他时刻不忘祖国。他发现,即使能让他们强健起来,但他们的思想还是腐朽的,还是冷若冰霜的,所以,鲁迅要用他的“笔”,来唤醒他们。 这也是我敬佩鲁迅之一,他还能时刻不忘祖国,而放弃了从小就立下的理想。 不知同学们听过鲁迅的这个事情没有。 一天晚上,鲁迅遇见了一位黄包车夫,已是深秋,黄包车夫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而且还没有穿鞋。 鲁迅看见黄包车夫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便跑上去关切地问,原来,因为没鞋穿,一不小心玻璃片扎到了脚,鲜血直流。 鲁迅见状,忙回家去提了药箱过来,给黄包车夫夹出玻璃片,给伤口上好药,缠上绷带,还给了黄包车夫一些钱,让他买些衣服和鞋,黄包车夫感激不尽。 这,也是我所敬佩鲁迅之二,他可以关心与他毫无关系的人,还亲自给黄包车夫感激不尽,给黄包车夫钱。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