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小学生方面的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6

ChemHear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小学生方面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een50

已采纳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与国学经典诵读有关的小学生方面的论文

187 评论(14)

Giser_ck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弟子规》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它告诉了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诉我们在家里,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马上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们时,我们要立刻行动,决不能出现懒散的情况,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洗耳恭听,当我们犯错时, 在父母面前要大胆承认错。天气总是千变万化,此时我们应该问候父母是否感到不适。回到家或出去必须和父母说一声。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比古代的好得很,大多数的人都过上无忧无碌的生活,但是,我们却渐渐忘记了古代人的那种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那种精神。 大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它讲述的是周文王小时候孝敬父母的事,他每天天刚刚蒙蒙亮就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去问候父母,向父母请安。只要发现父亲微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会想尽办法让父亲直到舒畅才放下心中的大石块。他每天每夜都不知疲倦要去和父母问安。这种至诚至孝的精神,我们现代的孩子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虽然都有一颗想报恩于父母的心,但我们却没把它摆放在我们心里最高的位置,更没想过让它高高在上的照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进途中的灯塔。 为什么它是照亮我们前途的灯塔呢?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必须要从尊敬父母开始啊!如果连尊敬父母都不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此事。日常生活中,每天问候父母一声,每天听从父母命令,这些事有谁能真正做到,或许问到你,你也会感到羞愧,我也不例外,在家父母吩咐的事总是拖拖拉拉,吃饭只顾着吃自己的,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真想找个洞钻进去。所以尊敬父母、关爱父母那不是一件小事。从今天起,让我们从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吸取营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尊父母、爱父母、孝父母的好孩子,为将来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320 评论(12)

刘玉佩

国学教育网上的经典诵读版块和经验交流版块有你说的问题答案。仅供参考
22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