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1

jianwei61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底线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igan3

已采纳
● 坚守心灵的底线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汨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汨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是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那一曲绝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嵇康,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心滑落到那底线之下,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在无垠的历史天空里,嵇康是颗闪亮的明星,那么,陶渊明呢? 溪流淙淙,菊香阵阵,陶渊明赋诗之声随缕缕清风飘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菊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窈窕寻壑,亦崎岖经丘,在悠然自得中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不可置否,陶渊明亦可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泰然立于天地之间。回眸历史,我还看到了苏武,李白,岳飞等好多坚守了心灵底线的先贤,他们傲然于天地之间,让所有逾越了心灵底线的人无地自容。 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任那天空阴霾昏暗,任那大海浊浪排空,任那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可信步闲庭,泰然自若,在那心灵的天空,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亭前花飞花落。 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有倾天大权,你看到了岳飞墓前的跪像了吗?那是千载骂名,那是遗臭万年;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你可想到日日夜夜心灵的折磨是如何的生不如死? 水坚守了底线,可为人类造福,逾越了底线,则是千里****,民不聊生;火坚守了底线,可供人类取暖,为人类照明,逾越了底线,则是家毁人亡,生灵涂炭;人坚守了底线,可名垂青史,流芳万世,逾越了底线,则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你是处江湖之远也好,是居庙堂之高也罢,都要坚守心灵的底线,这样才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获得他人认同,才能称的上是真正人。●幸福的底线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服膺。 一次,曾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契诃夫的底线就是毕竟“刺没有扎在眼睛里”;罗斯福的底线则是,丢了东西却没有伤人,更没有“丢人”;而长年为病痛所困的史铁生底线更低,只要活着,“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不幸的,但由于给自己画的底线很低,所以他们活得很坦然、很洒脱,也不无幸福感。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划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划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 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就比幼儿园阿姨幸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的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老太太说得好:“啥叫幸福?医院里没咱的病人,监狱里没咱的犯人,门口没有讨债的,这就是幸福!”退一步说,即便你遇到灾难和不幸,这时候,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 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在身旁。●道德的底线是什么? 有人讲,中国人缺乏安全感。下面,我来谈一谈安全感的三道底线。 第一道: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是一道最美好的底线。大家彼此间的信任,周围人们典雅的举止,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无不让人觉得温暖且安全。在这样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可以享受爱,快乐,体会到种种美好的感受。人性之美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更加谦让礼貌,社会良性循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熏陶的人,自然是素质很高且健康的。所以,社会道德是人心中安全感及幸福感的第一道底线。  第二道:法律  煤体常说:法律是无情的。  法律更该是公平的,他应该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而不该由所谓的精英钦定。当你受到无理的危害时,如果道德的大环境不能起作用,那法律一定要站出来讲话,否则我们还能依靠什么?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的社会性,人会保护群体里的弱者。而不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人们纳税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弱者进行保障,对公共环境进行建设,为大家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  所以,法律应该是安全感的一道最坚硬,最刚性的底线。  第三道:信仰。  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原始的防线,也是最后一道。当法律,道德,舆论,一切的一切都偏离轨道的时候,人们只有相信信仰。有人说:当遇到苦难的时候才会想起神佛,就是这个道理。  到人生种种不幸降临到一个人头上,又无力改变的时候,除了祈祷,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当坏人得不到惩罚的时候,我们除了祈祷,除了相信因果,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信仰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最后一道底线。  所以,这三道底线健全,是国家进步,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守住心灵的底线 江河之水汹涌澎湃,滚滚向前,因为江河要奔赴自己心中的目标——大海。但是,它再怎么汹涌,也难以超出两边的河岸。对它来说,河岸就是它流动的底线。 自然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每个人都要在心中为自己划上一条底线,当我们向着目标奋进时,这条底线就将时刻约束着我们。 商人的底线是要讲究诚信。作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利润,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于是,众多商人信奉着“无商不奸”的至理名言,抛弃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诚信。由此,类似于“假奶粉”的事件层出不穷,但他们的下场呢? 商人超过了诚信这一底线,得到的只能是事业的失败,甚至坠入罪恶的深渊。 为官者的底线是要对百姓负责。作为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责任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可惜的是,像蔡朝东先生那样值得百姓十里相送的好官并不多见,倒是一大群“蛀虫”屡屡现身。也许,他们曾怀着一腔热血,一颗赤诚之心,信誓旦旦地许诺要为百姓、为民族奋斗终生。但是,在“糖衣炮弹”面前,他们未能守住心中的底线,以自己的私利作为最高目标,向国家和人民伸出了他们罪恶的双手。 为官者若越过了为人民负责这一底线后,只能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普通百姓的底线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凭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获得状元。在她急需一笔学费时,一家保健品厂找上门,许诺只要她声称自己坚持服用该厂产品,就可获得一笔报酬。而这个女孩却当场拒绝。或许少了这笔钱,她很难实现自己多年的目标——进入大学深造。但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线,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普通百姓超越心中这一底线,得到的或许是一辈子的内疚。 每个人都应守住心中的底线,否则必将遭受惩罚。就好像黄河之水动不动就泛滥——即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旦超越了自己的底线,也只能带给人民苦难,遭受人民的咒骂。 参考资料: 回答者: 小小奴1 | 二级 | 2011-7-3 14:57 | 检举 1生命的底线曾几何时,在众说缤纷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众人得只语片言中迷茫,却一双飞离困惑得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定抑或听取得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得阳光生命的底线正在自身不妥协的灵魂中向各自的方向无限地延伸,没有尽头令人肃然是否能在这一切都茫然失措之时,超越生命的底线奔向心中的圣地,我能吗?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吗?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吗?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吗?是的,是他,享誉文坛五百年的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冲破心中的底线,更不愿与官场中的贪官同流合污。陶渊明心中的底线处在是否置身与黑暗的官场和享受山水田园之乐之间,隐士选择了后者,他不会超越心中的底线,他超然洒脱,置身与底线之内的高洁,清明的世界,他拒绝底线之外黑暗,污浊的官场,写出了心中的圣地DD桃花源。生命的底线在无限地延伸,我感到茫然,在众说缤纷之中失去了方向感。一次次的挫折早已使我遍体鳞伤,疲惫不堪,生命的最后一道底线将要崩溃,每次失败后燃烧的希望之火总被无情的大雨浇灭,心灵深处的那一道底线早已河水泛滥,随时都会决堤,但我依然坚守着最后一丝希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宦达之际,他并没有冲破心中最后的底线,他并没有就此消沉,“长安市上酒家眠”,他保留着心中的最后底线,选择了与山林为伴,超然外物。于此,我更不能让心中最后的底线崩溃,生命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要坚守生命的底线到最后一刻。生活本身并不平静,有失意的雨,恼人的风,忧伤的霞,在生命底线的面前高洁,廉明,还是像李白般笑看人生百般挫折,选择生命底线之内的坚韧。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放射光芒的星星,没有理由自卑,生命底线的另外一端是快乐,是忧伤,是成功,是失败,就看你是否坚守心中的信念,我们决不能超越心中的底线,让我们处于心中底线之内谱写辉煌的生命篇章。2守住底线有一个走私犯,由于警方追捕太紧,他灵机一动,带着所有的走私货物,躲进了一家破旧的教堂里。他请求牧师答应他将走私货物藏在教堂的阁楼里。那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走私犯的要求,并要此人马上离开,否则他就要报警。 “我给你一笔钱,以报答你的善行,你看20万怎么样?”走私犯苦苦哀求。 牧师坚定地说:“不!” “那么50万呢?”走私犯忍痛加码。 牧师依旧拒绝。 “100万好吗?”走私犯仍不死心地问。 牧师突然大发雷霆,用力把那人推到门外去:“你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已经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这个牧师拒贿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深长的。牧师尽管离上帝最近,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的心里,也有“贪”的念头,只不过他给自己的道德定的价码比常人要高而已!这位牧师又是可敬的。当他眼见走私犯出的价码逼近了他自定的道德价码时,他果断地掐灭了贪欲,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说出了“不”。他最终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 人非圣贤,很难让自己一辈子清心寡欲,不产生一丝邪念。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贵就在于他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没有一丝邪念,那可能是神,不是人;守不住底线,就不是人,而可能是禽兽、魔鬼。人一辈子的确要面临形形色色诱惑的考验。道德无价,在诱惑面前,做人的底线,应该是永不垮塌的铜墙铁壁。 守住底线,说到底就是自已管住自己,这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要求。生活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目标的人,才能守得住底线,但人会有很多具体目标要去追求,不是每个具体目标都能实现的,但守住底线却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守住心灵的底线 江河之水汹涌澎湃,滚滚向前,因为江河要奔赴自己心中的目标——大海。但是,它再怎么汹涌,也难以超出两边的河岸。对它来说,河岸就是它流动的底线。 自然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每个人都要在心中为自己划上一条底线,当我们向着目标奋进时,这条底线就将时刻约束着我们。 商人的底线是要讲究诚信。作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利润,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于是,众多商人信奉着“无商不奸”的至理名言,抛弃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诚信。由此,类似于“假奶粉”的事件层出不穷,但他们的下场呢? 商人超过了诚信这一底线,得到的只能是事业的失败,甚至坠入罪恶的深渊。 为官者的底线是要对百姓负责。作为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责任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可惜的是,像蔡朝东先生那样值得百姓十里相送的好官并不多见,倒是一大群“蛀虫”屡屡现身。也许,他们曾怀着一腔热血,一颗赤诚之心,信誓旦旦地许诺要为百姓、为民族奋斗终生。但是,在“糖衣炮弹”面前,他们未能守住心中的底线,以自己的私利作为最高目标,向国家和人民伸出了他们罪恶的双手。 为官者若越过了为人民负责这一底线后,只能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普通百姓的底线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凭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获得状元。在她急需一笔学费时,一家保健品厂找上门,许诺只要她声称自己坚持服用该厂产品,就可获得一笔报酬。而这个女孩却当场拒绝。或许少了这笔钱,她很难实现自己多年的目标——进入大学深造。但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线,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普通百姓超越心中这一底线,得到的或许是一辈子的内疚。 每个人都应守住心中的底线,否则必将遭受惩罚。就好像黄河之水动不动就泛滥——即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旦超越了自己的底线,也只能带给人民苦难,遭受人民的咒骂。

底线议论文800字作文高中

211 评论(10)

john315

坚守底线,是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坚守底线,是但丁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坚守底线,是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无畏…… 坚守底线,你做到了吗?  因为坚守爱国的底线,他宁愿化为一缕魂烟。当楚国的落日染红了江畔,当楚怀王不相信他了的时候,他是否知道或许楚国灭亡之刻就是他命尽之时?屈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伫立在泪罗江畔,即使得不到君王的信任,即使对未来已没有了期许,但他还是坚守内心爱国的底线,情愿纵身投入泪罗江中化作一缕魂烟……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引起内乱,正因为他们坚守不了爱国的底线,才让革命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屈子因为坚守爱国的底线,让后世为之钦佩。  因为坚守心灵洁净的底线,他选择了隐逸。跋涉官场的他怀才不遇,得不到帝王的赏识。然而,在那个官场黑暗,统治腐败的时代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又如何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呢?陶渊明,因为坚守心灵洁净的底线,他远离黑暗官场,远离尘世喧嚣,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面对那污浊黑暗的世界,他只愿坚守心灵洁净的底线,陶潜让后人看到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因为坚守不认输的底线,他宁愿选择自刎。他力拔山兮,气可盖世,少时便有壮志雄心,他,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崛起,与刘邦一同争夺天下之主的地位。本来气可盖世的项羽是可以一举成王,但他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却放了刘邦一条生路,为他自己在垓下之战自掘坟墓,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是什么让他宁愿自刎也不肯被刘邦所俘?是他内心深处不认输的底线,战败的他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即便有机会让他活着,他也选择了放弃。因为坚守不认输的底线,项羽塑造了一个末落英雄形象。如果他做不到坚守底线,那怎么还会有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坚守底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做到更好,坚守底线,你也就拥有了人生。
118 评论(8)

淡若清梦

底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三鹿毒奶粉事件确切地印证了这句话。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缺失,庞大的企业大厦轰然倒塌!三鹿,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一个无数婴幼儿广泛使用的品牌,白手起家,从三头奶牛两只桶,到国内乳制品大型企业,其成长之路,何其艰难!然而一夜之间倒闭,其结果又是何其悲哀!震惊,震怒,谴责,斥责,各种情绪如巨浪翻腾于国人心中。而等心潮稍稍平息之后,慢慢泛起的却是痛心,却是悲哀。创立一个品牌需要数十载惨淡经营,而毁掉一个品牌却只在旦夕之间。三鹿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经营企业不可侥幸,生命健康不可儿戏,道德底线不可逾越!前些年上海广生园集团也因使用陈馅而一夜之间崩盘。不想伤痛未愈,又一个大企业黯然倒下。仿佛是母亲含辛茹苦养育的孩子一个一个误入歧途,走向不归路,虽令人感慨不已,更多的却是痛心疾首。不禁令人想起曾经威震四海的大秦帝国。自孝公起,经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王及至始皇帝,历经七世方成就统一霸业,建立起辽阔的帝国。然而,却是这固若金汤的江山倏忽易主。仁义不施,大秦亡国。《阿房宫》一赋,道尽亡国之因。今天的三鹿集团可以无视婴幼儿生命健康,可以为了金钱舍弃道德,于是29万患儿为其道德沦丧买单!秦少仁爱仁政,三鹿缺社会公德,究其根本,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人权的漠视。多行不义必自毙,终于,这曾经显赫的大厦倒下了,其破灭之道与秦破灭之道何其相似乃尔!治国底线,经营底线,甚至为人底线都被突破,国家哪能长治久安,企业又谈何发展壮大?诚然,我们的国家还不发达,我们渴望振兴,我们渴望强大。但像这样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断不可取底线800字作文(5篇)底线800字作文(5篇)。企业肩负着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使命,背负着亿万民众的殷切期望,但这一个个著名品牌在经济大潮中退色沉沦,如何叫人不心痛!经济要发展,民族要振兴,但道德底线却万万不可突破!守得住底线,方能经得起考验,方能发展进步,方能富裕兴盛,立于不败之地。
17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