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天文的议论文素材摘抄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0

魔头大小姐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天文的议论文素材摘抄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002030117

已采纳
茫茫太空,惟愿能一眼望穿。仅此献给我心中的苍穹我先离开下,待会在写给你

关于天文的议论文素材摘抄

223 评论(9)

P1121

天文知识 宇宙,神秘莫测,但人类在探索,在发掘,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他的初步知识吧! Ⅰ、黑洞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Ⅱ、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Ⅲ、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 Ⅳ、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 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Ⅴ、三垣 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Ⅵ、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Ⅶ、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Ⅷ、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Ⅸ、南方七宿 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Ⅹ、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11、辅官或辅座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 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 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12、宇宙速度 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13、第一宇宙速度 人们将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14、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人们称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15、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16、平年与闰年平年与闰年 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17、闰月闰月 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19年有7个闰月。 18、回归年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回归年。一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24219天) 这只是一些表面的知识,而更深的知识——弄清宇宙的本质与宇宙的知识,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钻研、发掘的!
277 评论(13)

前行的道路

“先驱者10号”礼赞文/刘海波茫茫宇宙中,我们是不是孤独的?每当我独自抬头仰望浩淼的星河,一种浓浓的、胜似乡愁、超过相思的苦闷与彷徨,就会袭上心头。 那些明亮的大行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人类近距离探索地外世界的印记,而遥远的闪闪眨着眼睛的恒星们呢?我们对他们了解只限于捕捉他们穿透茫茫宇宙的各种微弱辐射,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实在太少了,浩瀚的空间隔开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步伐。它们每一颗都是一个耀眼的太阳,这些数以亿计的太阳散落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毫无疑问,具有与地球相似环境的行星绝非少数。我们的宇宙兄弟、我们的太空表亲究竟在何方?我们今生今世是否有谋面的机会?虽然各种关于地外生命的推测和报道时常出现,但都无从证实。毫无疑问,至今我们还是孤独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30多年前,人类的先驱者已经出发了,带着地球的信息,带着神圣的使命,带着美好的问候,去寻找我们的远房兄弟。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于1972年3月2日踏上旅程,如今已经在太空遨游了31载,在穿越太阳系过程中,它成功越过危险的小行星带,第一个到达木星附近并获取近距离图像;此后又成功飞跃土星轨道,发回大量土星的近距离信息。1986年6月穿过海王星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探测器。在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它掉转方向,向我们的太阳系、向它的地球母亲深情的望了最后一眼,第一次为人类留下太阳系大家族的“全家福”,然后义无返顾地踏上新的征程,奔向浩淼的星空。  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计划,先驱者10号的太阳系探测计划只有两年,然而它超龄服役了20多年,直到在1997年3月底,科学家才正式结束“先驱者10号”的科学考察使命,宣告它的“退役”。旧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先驱者10号“寻找”地外文明的真正使命才刚刚开始。 “先驱者”携带着一张“地球名片”,试图向外星智慧生命传达人类的问候。“名片”是一块镀金铝质金属牌,它不仅能反映出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和太阳系的主要成员,还画有“先驱者”10号探测器的外型、飞行轨迹以及男女地球人的外型等等信息。按照科学家的建议,名片上还画有氢元素的谱线,因为氢是宇宙中最普通最丰富的元素,只要外太空存在智慧生物,就一定能看懂氢元素的资料。如果外星人获得这张“名片”,破译了“名片”上的内容,就有可能与地球人取得联系。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理想啊。但事实上,宇宙太大了,仅“先驱者”飞出太阳系就用了20多年,即使它能到达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恐怕也要几百万年以后了。 “先驱者”飞出太阳系之后,并没有立即和人类失去联系,它有力的心脏还在跳动,还在为人类发回有意义的信息。但是就在2003年的1月22日,人类最后一次接收到先驱者10号的信号,其中已无任何遥测数据。那时“先驱者10号”距离地球122亿公里,从飞船发回的信号用了11小时20分才到达地球。  此后美国宇航局再使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巨型天线“深空网络”与该探测器的联络都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专家们认为,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动力源已衰变殆尽,探测器估计已无力再向地球发送信号。2003年2月7日,美国宇航局决定放弃与先驱者10号继续联系的努力。至此,我们的先驱者将永远消失在人类的视野里,杳如黄鹤,象一个海上的漂流瓶一样游弋在茫茫太空。现在它正继续进行着漫长的太空旅程,可能前往金牛座方向。如果一切顺利,它大约200万年后抵达那里。现在它已经进入了人类从来没有探索过的地方。 在先驱者踏上征程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并没有停滞,先驱者的三个兄弟们也先后出发了。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三个星际游子现在都已紧随其后踏上太空探测和寻找地外文明的征程。其中旅行者1号携带着一张“地球之音”的镀金铜质唱片,密封在一个铝盒内,可以保存10亿年。在这张镀金唱片上,录有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外星生命的问候和美国总统卡特的贺辞,还有55种语言的问候语、27首世界古今乐曲和35种自然界声响。其中有中国的广东粤语,还有一首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并且用图示介绍了唱片的播放方法。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绵延了两千多年,我们期待着能在外星智慧的领地奏响《流水》的动人琴声。作为地球人的信使,“先驱者10号”与它的三个兄弟虽然担负的使命相似,但它们从地球出发后,分别向4个不同的方向出发,因此永远不可能碰面,也不会再绕回太阳系,它们注定要孤独地旅行一生。 先驱者10号是人类七十年代的杰作,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太空探测飞船,现在它正以每秒约十几公里的速度向太空更深处继续前进。在星际空间的高速路上,没有任何标志和公里显示牌。在它的身后,地球母亲早已踪影不见;太阳也已经变成了更亮一点的星星。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和寂静。已经跑过的31年路程,相比于它的整个旅途来说,才是刚刚走完的第一步,可以说,它才刚刚跨出自己的家门。前面的路,不知道尽头在何方,直到下一个驿站,有谁愿意挽留它,它才会停下来。它怀里揣着地球的名片,上面记载着我们地球人的文明信息。它肩负的使命,就是要把这张名片交给不知道居住在哪里的、来自另一个行星系的文明物种。再见,先驱者10号!你承载着人类这个矛盾物种宏伟而渺茫的梦想,奔行于人类常识所不能测度的漫漫旅途中。在这期间,但愿我们能够学会更加善待同类、善待文明、善待我们所栖居的这颗脆弱的暗淡蓝点。但愿地球文明能够存续到我们的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倾听另一种智慧从宇宙的另一角落里发来的感慨万千的回应。那时我们将共庆天地同音那一伟大的时刻! 也有可能的是,先驱者们象大海上的漂流瓶,当被人拾起的时候,施放瓶子的人早已不在这个世界。或者在很久很久之后,太阳燃料即将烧尽,它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并吞噬掉地球轨道,那时,地球上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最终太阳也灰飞烟灭,成为宇宙尘埃,太阳系的行星们分崩离析,继续孕育新的开始。那时这四个人类制造的探测器仍有可能默默地漂流在无尽的宇宙群星中。它们将成为一种纪念——对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智慧生命,对人类探索宇宙星空的不懈努力,对人类曾经渴望与太空表亲建立沟通的纪念。至少,当其他外星生物拦截到我们的先驱者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证明,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的外围,一个叫太阳系的行星系的第三颗蔚蓝色星球上,曾经存在过智慧生命,这些生命曾经多么渴望与他们沟通过。 再见,先驱者10号!你承载着地球文明的光荣与梦想,带着人类在摇篮里稚嫩的理想和目光,你将成为宇宙间的丰碑。我们祝愿你一帆风顺,更祝愿我们的梦想早日实现!
86 评论(15)

pupuche2

白洞 黑洞就象宇宙中的一个无底深渊,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也逃不出来。根据我们熟悉的“矛盾”的观点,科学家们大胆地猜想到:宇宙中会不会也同时存在一种物质只出不进的“泉”呢?并给它取了个同黑洞相反的名字,叫“白洞”。 科学家们猜想:白洞也有一个与黑洞类似的封闭的边界,但与黑洞不同的是,白洞内部的物质和各种辐射只能经边界向边界外部运动,而白洞外部的物质和辐射却不能进入其内部。形象地说,白洞好象一个不断向外喷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它向外界提供物质和能量,却不吸收外部的物质和能量。 白洞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科学家的猜想,还没有观察到任何能表明白洞可能存在的证据。在理论研究上也还没有重大突破。不过,最新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一个令人兴奋的结论,即:“白洞”很可能就是“黑洞”本身!也就是说黑洞在这一端吸收物质,而在另一端则喷射物质,就像一个巨大的时空隧道。 科学家们最近证明了黑洞其实有可能向外发射能量。而根据现代物理理论,能量和质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就从理论上预言了“黑洞、白洞一体化”的可能。 要彻底弄清楚黑洞和白洞的奥秘,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是,科学家们每前进一点,所取得的成绩都让人激动不已。我们相信,打开宇宙之谜大门的钥匙就藏在黑洞和白洞神秘的身后。 想看相关的可以进入
12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