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_yang
人工智能不仅可能改变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对人类文化,经济都有影响。回顾历史会发现,科学家、人工智能学家及哲学家一起努力消除知识的不一致性以及解决知识的模糊性。这种努力,可能会促进知识的改善,从而推断出令人感兴趣的新真理。改善文化生活人工智能学科已为人类的文化生活打开了许多崭新的窗口。例如图像处理技术必将对社会教育部门、广告及图形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专家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随着微机价格的持续下降,人工智能技术一定能得到更大的推广,并且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在给其用户、销售者和创造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就像新型学科一样,发展也必将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化、技术失控的危险、心理上的威胁、引起的法律问题、社会结构的变化、劳动就业问题等等。想了解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的详情,推荐咨询达内教育。达内教育已从事19年IT技术培训,累计培养100万学员,并且独创TTS0教学系统,1v1督学,跟踪式学习,有疑问随时沟通;自主研发的26大课程体系更是紧跟企业需求,企业级项目,课程穿插大厂真实项目讲解,对标企业人才标准,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囊括主流热点技术。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学习一下 
人工智能来临,有人在担忧失业,有人在憧憬未来,有人在发掘行业机会,也有人在研究围棋。在讨论这些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考虑一下人类的结局。有人可能觉得谈论这个话题太夸张了,那先回忆一下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需要请几个穿越者来判定。我们请1个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汉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尽管跨越了1600年,但这个人可能对周围人的生活不会感到太夸张,只不过换了几个王朝,依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罢了。但如果请1个1600年的英国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国,看到巨大的钢铁怪物在水上路上跑来跑去,这个人可能直接被吓尿了,这是250年前的人从未想象过的。如果再请1个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听说一颗炸弹可以夷平一座城市,这个人可能直接吓傻了,130年前诺贝尔都还没有发明出炸药。那再请1个1980年的人到现在呢?这个人会不会被吓哭呢?如果35年前的人,几乎完全无法想象互联网时代的生活,那么人类文明进入指数发展的今天,我们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时代?超人工智能,则是35年后的统治者。首先,我们明确一下人工智能的分类:目前主流观点的分类是三种。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能够在围棋方面战胜人类,但你要问他李世石和柯洁谁更帅,他就无法回答了。弱人工智能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重复性的逻辑,看似聪明,其实只能做一些精密的体力活。目前在汽车生产线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人类确实会迎来一批失业潮,也会发掘出很多新行业。强人工智能: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百度的百度大脑和微软的小冰,都算是往强人工智能的探索,通过庞大的数据,帮助强人工智能逐渐学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会有很多新的乐趣,也会有很多新的道德观念。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过人类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存在。当人工智能学会学习和自我纠错之后,会不断加速学习,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可能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其中包括创造能力(阿尔法狗会根据棋手的棋路调整策略就是最浅层的创新体现,普通手机版的围棋,电脑棋路其实就固定的几种)。我们距离超人工智能时代,到底有多远呢?首先是电脑的运算能力,电脑运算能力每两年就翻一倍,这是有历史数据支撑的。目前人脑的运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亿亿次计算每秒。现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其实已经超过这个运算力了。而目前我们普通人买的电脑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人脑千分之一的水平。听起来还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我们在2025年花5000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其次是让电脑变得智能,目前有两种尝试让电脑变得智能,一种是做类脑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模拟1毫米长的扁虫的大脑,这个大脑含有302个神经元。人类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听起来还差很远。但是要记住指数增长的威力——我们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不是那么不现实的事情了。另一种是模仿学习过程,让人工智能不断修正。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庞大数据,让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更正。百度的百度大脑据说目前有4岁的智力,可以进行几段连续的对话,可以根据图片判断一个人的动作。尽管目前出错的次数依旧很多,但是这种能力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在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眼中,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已经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2013年,有一个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的调查 “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结果如下:2030年:42%的回答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实现2050年:25%的回答者2070年:20%2070年以后:10%永远不会实现:2%也就是说,超过2/3的科学家的科学家认为2050年前强人工智能就会实现,而只有2%的人认为它永远不会实现。最关键的是,全球最顶尖的精英正在抛弃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经可以拿到200-300万美金。这种情况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奇点大学(谷歌、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的校长库兹韦尔则抱有更乐观的估计,他相信电脑会在2029年达成强人工智能,到2045年,进入超人工智能时代。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还能活30、40年的话,那你应该能见证超人工智能的出现。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它可能改变现有的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完全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十年间,某些专业岗位很有可能被取代,而相对一部分专业岗位的就业率!
相信大家都有在餐厅吃饭或者咖啡店喝咖啡,等餐等位等到内伤的经历。有时候为了等咖啡,耽误了上班和送孩子,有时候在忙碌的餐馆想找服务员,却半天找不到人为你服务。而实际上,现在的人工智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仅仅是刚才提到的这些吗?当然不是。人工智能主要运用在开发某些项目,研究某个理论和探索智能技术等领域,其是信息时代的一门新科学,它的发展将会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引领人类进入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类驾驶汽车到无人驾驶汽车,从人类战斗机到无人战斗机,甚至医疗等方面纷纷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有人工智能应用都是被限定在特定场景中,而不可能“通吃”。比如,尽管下围棋是高智商智力活动,但它的规则简单、固定、封闭。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生活复杂多变,不可能用简单的规则来概括、描述。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相当于当年蒸汽火车每小时跑5公里的阶段,离赶超人脑还有非常漫长的距离。而且,人工智能虽然会取代一些工作岗位,但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比如手机上安装的地图APP,它看似剥夺了扛着仪器进行野外测量、制作地图的人的工作,但它也创造了新的岗位:开着车实地拍照的、软件维护的……做地图的人其实比原来还多了很多,只是工作方式不一样了。人工智能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能超越人类的底线,更不能对人类造成伤害。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人工智能进行管理、约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才能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