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殷墟的考古论文摘要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9

junxy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殷墟的考古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Y0608

已采纳
我家是那的,你是重那里过去啊,东站?西客站?还是火车站?1路车过。里面有很多墓,都是假的就味道还能怀念。真的早到北京了不知道那年回家。

关于殷墟的考古论文摘要

198 评论(9)

四叶草红枣

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 在郑州市区内遗址位。面积25平方公里,1950年秋发现。它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目前仍存在着一座周长为7公里的商代城墙。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墙长约170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  郑州商城内中部偏东和东北部一带,约占郑州商城1/6左右的范围内,遗存有各类高低不平的夯土台基,台基排列不甚规整,但靠近东北隅的较密,而西南部则较为稀疏,其中东北隅就先后发现了20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小的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还保存着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础,表明这里是商代的宫殿区。中部偏南处,发现一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应是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在城区内还发现一些形制较小的房基建筑,可能是平民居住区。  城内还发现许多农业生产工作,由此推测,在郑州商城内可能有若干空地进行农业种植,这正是早期城市的特点。  郑州商城城外,发现一批按一定布局建立起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北城墙外300多米处,为铸铜作坊遗址,在铸铜作坊遗址北部发现一处制骨作坊遗址。南城墙外约600米处发现一处铸铜作坊遗址,西城墙外约1300米处发现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商代墓葬区多分布在城外。  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址内东北角1个祭祀坑内出土1件夔龙纹金箔,十分罕见;城址西墙外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通高分别为14米和87米;城址西墙外1座商代墓内出土一件完整的原始青釉瓷尊,高27厘米,轮制,饰席纹和篮纹,胎质呈灰白色,细腻坚硬,器表遍施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这件原始瓷尊的出土把我国的制瓷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在商代墓内还出土有制作精致的象牙觚和象牙梳;还出土460多枚穿孔贝,这是当时使用的货币;出土的吹奏乐器枣石埙和陶埙,展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
242 评论(11)

wuxiuchen2000

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安阳殷墟(11张)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大量使用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同时,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突出表现了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273 评论(10)

Cuic_Qing

殷墟青铜器 三羊尊殷墟青铜器 三羊尊高1、口径2厘米。重11300克。大喇叭口,方唇,束颈,折肩,腹微弧下收,高圈足,圜底。底饰大方格纹,颈部饰蕉叶纹,下饰夔纹一周,雷纹衬底。肩饰对称的三组饕餮纹,各组饰一凸起的羊首,界以扉棱,雷纹衬底。腹饰鸟纹一周,其下饰三组饕餮纹,均以扉棱为鼻界,雷纹衬底。足部饰对称的饕餮三组,均以扉棱为鼻。出土时,器表粘有丝织品、残迹。殷墟·出土青铜器教学目标: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本章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殷墟出土的铜器的器物分类以及制作方式。学习建议:结合历代青铜器的形制规格研究安阳殷墟青铜器的形制。结合安阳殷墟遗址的地层关系,分析殷墟青铜器的历史分期。结合安阳殷墟青铜器的纹饰演变发展状况分析殷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重点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和认识安阳殷墟青铜器的主要形制和器形规格,难点在于通过历代青铜器规制比对了解安阳青铜器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安阳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经甲骨文及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更加有利于保护这一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公元前16 世纪至前11 世纪为中国的青铜时代。也就是夏代的晚期至西周。商代的晚期,即殷商时期为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这里出土的许多青铜器都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之作。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为大宗,制器精美厚重,出现了象司母戊鼎、牛方鼎、鹿方鼎、司母辛鼎等一大批工艺高超的重器。在造型上常常以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动物形象作为原型,器面的花纹装饰崇尚繁缛,流行雷纹、饕餮纹、夔纹等为主的通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神秘的视觉感受。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充分显示出那时的冶炼技术,已由矿石混合冶炼,发展到铜、锡、铅按比例混合冶炼的阶段,其独特的单、多块陶范铸造法、失蜡法等的铸造工艺,融合了上古的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例如:司母戊大方鼎。殷商时代,祭祀与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两件大事。祭祀用的礼器与战争用的兵器主要是用青铜铸造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研究青铜武器,多从形制、类型、分期等方面进行探讨。殷墟发掘迄今已经70多年了,70多年来,在殷墟发掘的殷代墓葬已有七八千座,其中大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掘的。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2厘米,重达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三羊尊即商三羊尊。该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出当时的工匠对于青铜合金配比与机械性能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并且对于操作也有相当严格的控制。殷墟二期高等级墓葬随葬青铜器中高锡青铜的使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可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当时获得的锡矿资源,似乎比殷墟的其他阶段更为丰富。而青铜器中铁含量的差异可能代表原料来自不同地区的矿源,其冶炼水平也可能参差不齐。迄今为止,安阳有大量的熔炼和铸造的遗迹发现,却从未有冶炼的迹象,因此殷墟青铜器矿料的来源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许多论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矿料是从南方盛产铜、锡的地区输入的。但他们的论证缺乏直接的证据。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商周时期铜料之大宗在北方是来自中条山矿区及其迤西地带,在南方则主要是产自荆州和扬州地区。铜器纹饰的“方向性”,就是指青铜器上二、三或四组主题纹饰中,有一组或二组纹饰是正面纹饰,其余则为侧面纹饰。正面纹饰所在一面应是器物在当时商人极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中向前放置的方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纹饰的方向性。青铜器纹饰的方向性,实际上就是青铜器的方向性,对青铜器纹饰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青铜器的方向性的研究。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出青铜礼器在使用过程中的部分祭礼信息,而且还涉及到青铜器的使用方式、铭文的铸作意图等问题。殷墟青铜器纹饰,尤其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作为商和周初青铜器装饰纹饰之中心特征的动物纹样,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洋溢着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和强烈的神秘性。学术界对青铜纹饰的代表意义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类,认为其代表一定的含义。其中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代表古代的图腾,或是代表自然界或神话传说中的神怪等神话动物;有人认为它们是萨满面具的再现,具有一种神圣的功能,是可与上天或神灵世界沟通的工具;也有学者通过对虎食人卤、饰双虎对食人头纹饰的大铜钱以及兽面纹头盔等器物纹饰的分析,认为这些图案代表着一种超自然的神力,暗示了死亡之途。殷商时代,祭祀与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两件大事。祭祀用的礼器与战争用的兵器主要是用青铜铸造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青铜器的研究多集中在青铜礼器上,对青铜武器的研究较少,即使是研究青铜武器,也多从形制、类型、分期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青铜武器组合的论著很少。研究青铜武器的组合,对研究殷商时代武官和士兵的武器装备、军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殷墟文化第一期随葬青铜武器的墓共10座,6座属于一期早段,4座属于一期晚段,组合方式有三种。(1)铺、戈、嫉。(2)戈、矛。(3)戈。此期三种组合,每种组合内均含戈,单出铜戈的墓有8座,占全期总墓数的80%。本章小结:目前对殷墟为赌注商代青铜器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甲骨学一样,成为殷商文明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对殷墟青铜器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进一步推进三代文明研究,彰显三代青铜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中的独特地位。思考练习:殷墟铜器的分类有哪些。殷墟铜器的纹饰的特点及意义。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拓展学习:文献资料: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安阳市博物馆编著《安阳殷墟青铜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刘一曼:《论安阳殷墟墓葬青铜武器的组合》,《考古》2002年03期,2002年3月。康石磊:《殷墟仿铜陶礼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刘煜:《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华夏考古》2009年01期,2009年3月。岳洪彬、苗霞:《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殷都学刊》2004年02期,2004年6月。赵国燕、郭金福:《殷墟青铜器陶范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研究》,《安阳工学院院报》2009年06期,2009年12月。岳洪彬:《殷墟青铜器纹饰的方向性研究》,《考古》2002年04期,2002年4月。视频:《青铜文化与殷墟青铜器》
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