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duoyu
中国的现实与超越 1、国际接轨——“相关性”还是“可靠性”。财务会计报告的革命,首先应明确其目标。评价这一目标,也就是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这里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即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用户需求观强调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有用性,这里的使用者范围较广。投资者保护观认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投资者进行了充分而公允的披露,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用户需求观关注的焦点是价值的相关性问题,本文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展开的。然而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现实看,在股市10多年从无到有的快速扩容过程中,市场违规事件层出不穷。按照用户需求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准则必须给予企业相当大的可选择空间,但这势必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合法的操作空间。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重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它要求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判断选择的空间。在很多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是正相关的关系,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却较差,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却较差。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中也面临“相关性”还是“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处理资产负债表外活动、无形资产估值、员工股票期权、收入辨别、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含糊不清的缺陷,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及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指责。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公司会计造假行为,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诚信”危机,更加深了人们对会计报告可靠性的期盼。 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我国当前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应考虑可靠性优先的原则。如原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两项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强调国际接轨未充分考虑中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实际情况,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在实施两年后不得不重新修订,改按“账面价值”入账。这正是基于可靠性优先的考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准则制定者和准则实施者博弈的必然结果。然而,从长远看,随着市场的充分发育和法治的逐步到位,用户需求观将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具有长期的导向作用。 2、充分揭示不符合传统货币计量属性的重要表外项目。正如葛家澍所言:“定性信息的相关性未必比定量性信息逊色,非货币信息未必不比货币信息重要,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其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首要的问题是,应把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充分予以揭示。如人力资源价值的恰当报告,将主要采取表外非货币计量的揭示形式。对于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报告,在不能采取货币化定量报告的情况下,也应采用非货币化定性揭示的形式。关键是,要把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成功因素”突出予以报告。 3、报告主体硬件配置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会计报告主体规模从小到大、硬件配置极不均衡,有些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核算,有些企业虽有计算机进行核算尚未实现“甩账”,还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簿记阶段。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发生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从形式上看将实现报告硬件的全面国际接轨,从内容上看将满足从中小民营企业到现代化跨国大企业相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实现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跨越。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报告革命的关键。 4、报告主体范围的拓展。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财务会计体系建立的一个基本前提,但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结构正悄然发生网络化的改变,虚拟主体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原有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亟需拓展,主体资源需要重新计量与评价。另外,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同样存在受托责任及其解除的问题,这些组织同样存在财务会计报告的问题。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如何对这些组织进行合理的财务报告,目前不仅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盲点,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个盲区。“可以这么说,我国各级政府至今还没有编制过一份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5、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超越工业化时代的报告方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报告革命,关键在人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学校教育与后续教育两手都要硬。会计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尽快调整知识结构。否则,要完成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财务会计报告的根本跨越只能是“天方夜谭”。 6、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内外部审计制度。包括我国上市公司“郑百文”、“银广夏”在内的一系列公司会计报表造假行为,其根源不在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也不能把责任全归咎于会计人员,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当所导致的内外部审计的缺失。为此,必须痛下决心对公司治理结构重新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能流通、“内部人控制”甚至“个别人控制”等问题,对经营者实施充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审计委员会,健全内审机构,建立恰当的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机制,杜绝公司“收买会计原则”现象的发生,从而夯实财务会计报告的现实基础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