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0

yuan7202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生物实验论文500字怎么写的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hurine

已采纳
从书上随意抄一个,就算自己觉得很难也没有问题。论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做实验的原因(编一个,如: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偶然发现某一现象,于是做了这个实验)过程(一定要详细,在书本原有的实验过程基础上,加点形容词,等于扩写实验过程,如果要求字数较多,可以加进自己试验前几次失败,后调整等等)结果(你明白什么道理,得出什么结论等等)

生物实验论文500字怎么写的

212 评论(13)

王建飞wjf

我和你一样啊,我也要写的!!!
233 评论(10)

斯蒂亚诺

你干吗把它看做论文?就是一个实验报告。你参照书上的一些实验,那都是很好的范例,模仿去写就好了。 但一般来说,实验报告的顺序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呢,表达与交流 还有一种,更像是科普论文,比实验报告要难很多。一般来说,出一只要求写实验报告就好。 这一种不大好教。我也没写过。我就给你举个例子吧。 生化与细胞所研究人员发现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调控饥饿诱导的细胞自吞噬 作者: biocas 来源: 上海生科院 类别: 研究进展 日期: 2009-01-05 今日/总浏览: 近期《肝脏学》(Hepatology 2009, V 49, N1, p60-71)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慕钧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即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控beclin 1基因表达从而影响饥饿诱导的细胞自吞噬(autophagy)。 乙肝病毒(HBV)感染不仅可引起急、慢性肝炎, 而且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HBV编码的蛋白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被认为是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和诱发肝癌的最重要的蛋白质。乙肝病毒X蛋白间接调控宿主细胞内许多基因的转录,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调节细胞凋亡,抑制细胞DNA的修复,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等等。 赵慕钧研究组的唐红博士生等多人参与研究,发现了HBx的一个新功能----调节宿主细胞的自吞噬。自吞噬是细胞通过自我降解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从而产生核苷,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循环利用过程,可以在营养物质缺乏时维持细胞生存。人beclin 1基因是哺乳动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诱导自吞噬的基因。该研究组发现beclin 1基因在HBV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当他们将HBx导入肝和肝癌细胞发现可以提高细胞内源Beclin 1的表达水平。然后,他们鉴定了beclin 1基因启动子,证明HBx可增强beclin 1启动子活性,提高胞内Beclin 1蛋白质水平。Beclin 1是自吞噬的关键分子之一,它与ClassⅢ PI3K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早期自吞体膜结构的形成。进一步的工作证明HBx通过上调Beclin 1的表达,增强了细胞对饥饿引起的自吞噬的敏感性。在对HBV阳性肝细胞的研究中也发现,HBV感染增强了宿主细胞的自吞噬,而这一作用正是HBx依赖的。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了HBV感染的肝细胞在饥饿环境下一种可能的生存机制,为研究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家863项目(2006AA02Z190和2002AA711A02)的经费资助。 或者,上我的生物老师博客,在我的博客的好友栏立刻找到链接。
244 评论(10)

范儿~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 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 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 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 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 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 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 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 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 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 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 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初中所有的 生物实验几乎都体现了这条思路,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 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 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营养物质 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 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 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 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 。比如,在研究“影响鼠妇活动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先把“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 然后逐一考查和鼠妇活动的关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时,也是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 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 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 基础。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 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 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 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 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 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说来,分析、比较 、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 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 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 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 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 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推理方法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例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它一般又分为完全归纳、简单枚举法和因果归纳。简单 枚举法在中学生物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个鼠妇喜暗怕光,二个鼠妇喜暗怕光,……,从多数的鼠妇 喜暗怕光,归纳出所有的鼠妇都喜暗怕光。再比如,花、种子等许多生物学概念均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果 。 因果归纳可有求同法、求异法和剩余法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在设计生物实验时都有所应用。例如在光合 作用实验中就应用了求异法。求异法是研究现象(a)和条件(A)的因果联系。如果当A存在的场合a现象也出 现,当A不存在时a也不出现,则可归纳出a与A有因果联系。光合作用和“光照”条件的关系推理如下表: 处理 光(A) 其它条件(B) 光合作用(a) ①光照 √√√ ②遮光 ×√× 结论 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有关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它有三种类型,其中以“三段论”应用最为广泛。比如,检 验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就应用了“三段论”的思维形式。 大前提 所有遇碘变蓝的物质都是淀粉, 小前提 如果光合作用产物之一遇碘变蓝
1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