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绩效问题研究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7

未觉醒→枫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绩效问题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单迪迪

已采纳
[摘要]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逐步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动态性也被企业加以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以确保供应链的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绩效考核 供应链优化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供应商绩效考核必要性研究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从供应链采购开始,把合适的产品以最少的成本、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管理模式。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供应商是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如果供应商管理出现问题,则下游的各环节将无法做到最优。因此,对于下游企业,如果将订单交给经过评估绩效好的供应商,产品在质量上能放心,同时也能争取到好的价格,而对于供应商而言,也可以从整条供应链的绩效成果中获得收益。因此,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上下游企业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使整个供应链富有竞争力。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采购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30%~80%,采购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供应商提供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决定了最终销售品的价格,从而也决定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好的供应商是企业成功采购的决定因素,理想的供应商能够让供应链整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所以,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必须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二、供应商绩效考核中的几个关键性指标研究      成本控制。应商管理中的采购成本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采购成本增加就意味着产品价格提高,不利于供应链整体参与市场竞争。   供应链主体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环节,首先应明确最终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在比较同类型竞争性产品的基础上,确定最终产品的市场合理价位。在此基础上,逐级向上游反馈,对供应商的产品提出成本要求,可依此设定一个参数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   及时供货。供应商绩效考核的第二个指标就是供货的及时性。由于目前的市场中的产品绝大多数属于需方市场,顾客具有极大的选择权,因此,对于整条供应链而言,压力非常大。而供货的及时性,就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顾客需求指标。   供应链主体企业根据顾客需求时间进行推算,通过逐级分解,计算出产品生产加工时间及原材料供应时间。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就具有了一个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照供应链主体企业生产要求,及时供应。   至于供应的具体方法,双方可以共同协商,例如如果供应商距离生产企业较近,可以采取JIT方式直接送至生产线,如果供应商距离生产企业较远,可以采取VMI方式等。   质量可靠。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成本和时间上,还体现在产品质量上。由于供应商是供应链管理的源头,因此原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供应链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考核供应商时,应对原材料的生产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   首先,应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确定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整条供应链应根据顾客需求制定不同的产品质量策略,在此基础上,再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要求,尽可能提高性价比,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   然后,要求供应商对原材料生产的全过程建立质量规范。要求供应商对机器设备、人员配备、及原材料制作工艺及零配件进行严格监控,同时要求供应商对其产品进行抽检或全检。   最后,进行派送专家跟踪服务。供应链主体企业派送专家直接为供应商企业服务,简单地说就是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做出更好的选择,让原材料生产能够更好的保证质量,使更多的消费者满意。 三、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实施供应商绩效考核      成立评选小组。企业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管理,小组成员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这些成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专业技能。   评选小组应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企业应尽可能早的让供应商参与到评选的设计过程中。然而,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只能与少数关键的供应商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所有参与的供应商应该是尽量少的。   评选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生产运作等全方位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选。   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供应商评选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   高层重视。供应链产品的最终质量好坏,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高层领导起着决定作用。   在评价和选择供应商时,双方高层领导应直接参与。当企业经过考查,一旦决定加入某一条供应链时,就应该全力以赴为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的优化提供支持。支持行为的首要体现就是高层领导的参与。高层领导的参与,可以加强企业各级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推进各类规范化管理的运行,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在执行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双方可以更好地协商解决,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最优。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实施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完善的信息系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一企业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良好的管理行为、计算机软硬件能力、人才资源等,具体应用包括企业级OA系统、ERP系统、产品设计系统等。另一方面是以供应链主体企业为核心的,涉及供应链整体的信息系统。这涉及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横向联合,使得供应链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更加快捷和流畅。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得供应链主体企业能够很好地了解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便于企业发现供应链的瓶颈节点,并依此展开效率考核,并体现供应链的动态性特征。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启兰:企业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以上仅供参考!

绩效问题研究论文

335 评论(14)

lmm3000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一、摘要  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本文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利用360度评估法、目标考核法和工作标准法等方法,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在职能部门方面是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在员工方面是德、勤、能、绩等一系列因素。并证明了绩效指标的设置在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二、关键词  中小企业 绩效指标设置 问题与对策 重要性  三、正文  1、引言: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病态一:指标过少,导致顾此失彼。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病态二: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病态三:指标过浅,导致似是而非。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病态四:指标过深,导致本末倒置。简单讲,就是“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病态五:指标不连贯,导致管理落空。简单讲,就是“各级指标脱节”。病态六:指标不客观,导致目标落空。简单讲,就是“指标要求过高,引发企业资源紧张”。  2、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指标的定义主要是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解释,它是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的含义,便于他们理解,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些说明和计算公式等。  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内容,它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如果没有目标值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就不是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的特征:  (1)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2)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3)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4)考核指标是基本工作而非工作者。  (5)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而变动,经常是“缺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考什么”。  (6)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绩效考评指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就是为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指导工作。  (2)约束作用 绩效指标有些会明确告诉员工那些是应该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绩效指标相符合,约束员工日常行为和管理规范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  (3)凝聚作用 一旦绩效指标确定,员工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和完成绩效目标,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4)竞争作用 绩效指标的设定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标,绩效指标明确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提供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竞争的目标和对比标准,使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互相竞争。
15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