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的发展历程论文10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1

幸福之人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的发展历程论文1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编程王

已采纳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论文。中国近代发展的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中国的发展历程论文1000字

180 评论(12)

考上研究生~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走过了60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5倍,年平均增长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4%和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8亿美元高出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5亿元,合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8亿美元的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7 8万吨)、水泥(6 66万吨)、硫酸(36 4万吨)、生铁(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8亿元的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8亿元和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5倍、年增长3%,比同期美国增长75倍、年增长35%,比日本增长9倍、年增长05%,比英国增长46倍、年增长35%,比苏俄增长741倍、年增长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762倍、年增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075倍、年增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266倍、年增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68倍、年增7%,比加拿大增长879倍、年增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305倍、年增95%,要高出6倍和25个百分点(日本) 04倍和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055倍、年增速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917倍、年增长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1倍、年增速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4倍、年增速9%,仍然要高出35(新加坡) 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 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5 5 0,到1978年分别为5 4 1,转变到2002年0 4 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5 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5 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4 7 9,1978年分别为1 2 7,2002年转变为5 8 7,其中一产降低6 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6 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91倍,年增长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65%、日本0%、英国1%、德国2%、法国5%,印度7%、苏俄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05%,加拿大为5%,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为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倍,年递增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65%、日本年增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9%、法国年增5%、印度年增6%、苏俄年增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85 日本 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4% 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55%和95%也快了8 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8%要快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仍然快了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4%,进口年增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64万个,合同外资额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平均每年增长60%,但由于GDP以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和7%,再降到2002年的7%和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8 5和3 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6亿元增到1978年6亿元和2002年6亿元,50年增长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5元增到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7倍,年增长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304 评论(12)

wwant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
27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