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5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中国式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iskie

已采纳
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决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经过了“文革”这场文化与教育的浩劫,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步伐而日益发展与繁荣起来。相对于古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思想束缚,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确实取得了质的飞跃。我国实行了一个相当合理的教育机制——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智体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理论上来讲,这确实是一个合理而近乎完美的教育机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许真的不该如此直白地论述本国教育的弊端。但是要想真正切实地发展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公正严格地对待和探讨其本质。中国教育的弊端总结起来是因为家长失败,体制失败和学校失败。就拿家庭教育来打比方。如果一个小孩在走路过程中摔了一跤,疼得哇哇大叫,中国的父母一定会立马走上前去,爱惜地说:“乖,孩子不哭。是地欺负你对不对,我打它,打它,它那么坏,居然让我们宝贝摔跤。”而在日本情况就完全不同,父母会远远的站在一边,冷冷地对孩子说:“起来,再走一次,为什么别的孩子走路不会摔跤,而你却要摔跤!”这样以后,他们的孩子每次自己跌倒就会知道:摔跤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没有能力在地面上站稳。没有人会同情你。再比如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中国父母总是把粮食在嘴里嚼好后一调羹一调羹地喂给孩子,在边上哄着正玩耍得高兴的孩子吃饭。不顾他们吃饭的样子多么难看,多么折腾,只要能把饭吃完都是好宝宝。而在大多数的美国家庭中,父母只负责把饭盛好,然后就自己管自己吃饭,如果孩子闹别扭不肯吃也随他去,后来饿了也没得吃。当他进行激烈的玩耍后,肚子一定会饿。从那以后,孩子就会知道:不吃饭的后果就是饿肚子。他就会乖乖的按时吃饭。美国人特别注重餐桌礼仪,要求孩子吃饭是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讲话,不允许东张西望。这时候再回想中国的家庭教育,其教育区别可见一斑。再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推崇应试教育,一切的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要考试。不看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只看分数,认为分数和能力成正比,于是出现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动物,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社会实践都不能掌握。这简直可以称为是中国一大特产动物。可是尽管如此,实施那么严厉的教育制度,中国的科技人员所占比例那跟发达国家有的比吗?让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以后长大可能用到的仅仅占60%,甚至更少。中国孩子从小就不明所以的被要求学这学那,没有主观的学习积极性,认识不到学习对自身未来的重要性,就是被9年义务教育死死地压着,透不过气来。再说中国的大部分学校,为了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不合理地布置如山堆积的作业,每天拼命地上新课,占自修课,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完的成作业。退一步,且说抓紧时间能够完成,那么完成的质量呢?学生的睡眠呢?这都无从提起。相反的,一些国外学生的学业负担少的吓人,学习生活特别轻松,可是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难以匹敌的。在一些对学校的调查中,不让学生说出该校的真正情况,而是让他们说谎,把学校教育描绘得无以伦比,说有多么符合政府的政策。一些低素质的老师,全然不顾虑学生的人格尊严,对一些犯错误和家庭背景不好的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像泼妇一样地指着他们迸出一句句脏话。试问:教师的形象何去何从?当然,对于一些屡教不改,品行低劣的学生是应该进行适当的惩罚,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出有损教师素质的行为举止。虽然说,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教育,国外的教育建议不能完全借鉴,但对我们本身还是有启发作用的。中国教育的弊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中国封建传统的思想仍未完全改变,严重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这里,我衷心希望在以后的中国,教育事业能够真正的繁荣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思想能得到完完全全的解放,跻身于世界强国!

以中国式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题目

331 评论(10)

honeymaker

偏题,这作文不好写,不是这个年龄写的作文
125 评论(9)

sheldon0324

这个问题,有点大。你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当做是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你可以提出一些应试教育的不足,然后再提出素质教育的一些强项。那当然,你要在这两者之间,说明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所要坚持的什么样的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历这个拐弯点,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我国目前没办法一步到位,说明一下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242 评论(12)

手机用户

中国女教师赴英国进行“中国式教学” 将学生训哭  “英国学生思想开小差”  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来自南京的李爱云(音)老师在纪录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每次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我期望他们能认真地听我讲,可现实却是他们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甚至在化妆。”  “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李老师说,“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来自西安的自然科学老师杨君(音)也有同感,她说,有一次,一个女孩在课堂上突然大哭着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国歌手泽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在课堂上出现这么情绪化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杨老师说,“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就连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居然哭了起来。  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  至于英国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懒散无纪律,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养出这群懒汉。  “他们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他们根本不担心生活,”参加纪录片摄制的魏照(音)老师说,“但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魏老师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很快他们就会看到情况大不同。”  杨老师则质疑英国学校的教学大纲,她说:“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在中国,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  英国网友力挺中国老师  对于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托格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他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  “在摄像机镜头以外,当你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并不是那样。”尼尔·斯托格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尊重学生的话,那他肯定会遇到问题。”另外,尼尔·斯托格不认为高福利制度会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  尽管校长努力为自己的学生辩解,但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  “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一位网名叫诺卡的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站留言道,“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这条留言获得了4600多个“赞”。  另一位在伦敦的网友则略带幽默地留言道:“这些学生应该在有客人来访时表现得更好一些,校长为学生开脱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个老师。”  还有一位外国网友表示:“我不是英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但我绝对不会把孩子送到英国去接受基础教育,中国老师说得非常正确。”
27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