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1328
恒州博智调研《2021-2027中国无人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研究中国市场无人机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及本土无人机生产商,呈现这些厂商在中国市场的无人机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本文也同时研究中国本土生产企业的无人机产能、销量、收入及市场份额。此外,针对无人机产品本身的细分增长情况,如不同无人机产品类型、价格、销量、收入,不同应用无人机的市场销量等,本文也做了深入分析。历史数据为2016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1至2027年。 
工业无人机主要上市公司:纵横股份(688070)、中农立华(603970)、中国卫星(600118)、中航电子(600372)、亿嘉和(603666)、航天彩虹(002389)等。本文核心数据: 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工业无人机应用市场结构行业概况1、定义:主要用于商业领域任务工业无人机属于民用无人机的一种,是一种精准、高效、便捷的可远程控制的航空器,工业无人机主要用于协同或代替人工完成多种商业领域的任务,其通常搭载为完成作业飞行活动的装置或设备。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工业无人机”归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9)中的智能消费设备制造(396),四级代码为3963(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工业无人机按机身结构可分为固定翼、旋翼、直升机等类型。由于各类型无人机的机身结构(动力原理)不同,不同种类的无人机可以依据其特点,开展不同的工业应用。2、产业链剖析:技术领域广、产业链较长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零部件制造、系统开发,代表企业有索尼、北科天绘、英特尔、高通、新能源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中游为无人机研发、整机组装、专业飞行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代表企业有大疆、零度科技、亿航、易瓦特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相关的应用场景,如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等。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较之传统人工作业,工业无人机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起步于2000年,我国开始研制工业型无人遥感系统,并在2005年启动农用无人机研发。2006-2014年间,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安防监控、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以来,5G网络的超大带宽数据传输、海量连接和超低延时的远程控制能力,将促进空域的合理利用,进而极大延展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在电力巡检、高层消防、森林防火、遥感测绘、农林牧渔、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应急通信、医疗救援等多种场景中实现创新应用,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推动工业无人机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对工业无人机领域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标准仍待完善,近年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鼓励、支持、规范无人机行业发展。行业发展现状1、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市场潜力巨大2015-2019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152亿元,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亿元。2、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地理测绘领域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农药喷洒、航空测绘、国土资源、旅游业、管线巡查、医疗业、海事监察、农业林业、物流运输、交通管制、气象监测、反恐防暴等。且随着工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无人机应用需求的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领域将更加深化、细化,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从结构上看,2020年中国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里,地理测绘占比最大,约27%,其次为农林植保、巡检、安防监控及消防救灾,占比分别为85%、17%、21%及98%。3、投资规模趋于稳定工业无人机的投资热潮伴随着消费级无人机投资浪潮的平静而不断高涨,目前,工业无人机行业投资仍以风险投资为主。2015-2017年,工业无人机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其中2017年,工业无人机投资规模达9亿元,为近年来最高。2018-2021年,投资规模逐步趋于稳定,在8到4亿元之间波动变化。截至2021年9月,工业无人机行业投资金额为4亿元。注: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行业竞争格局1、区域竞争:广东地区区域优势显著从企业数量分布来看,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地区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市,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工业无人机生产基地。从工业无人机技术专利申请区域分布来看,广东地区工业无人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57个,其次是上海,专利申请数量为48个,位居第二。注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按技术类型看,工业无人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上海市、四川省。发明专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注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2、企业竞争: 大疆创新业务布局较全面从国内工业无人机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看,大疆创新、零度智控、亿航布局整个产业链,在无人机的研发、整机组装、相关运维服务等领域均有部署。从工业无人机销售渠道来看,多数工业无人机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1、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未来,工业无人机行业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高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6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658亿元。2、5G、云计算等助力工业无人机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显示,5G具有超低延时、超大带宽、超高可靠性的特点,相比4G拥有广覆盖、海量连接等优势。目前,已有部分无人机应用在4G网络通信的支持下运行,但受带宽、时延、干扰的影响较大。随着5G商业化进程的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将解决无人机行业应用里遇到的通信问题,赋予无人机超高清图传、超低时延数据传输、超视距飞行、异地控制等能力。而云计算平台可以为工业无人机行业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计算服务,是无人机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因素。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据此,可以导出无人作战平台发展和运用的基本趋势:①全方位、全领域进入无人时代。凡是有人系统能干的事情,无人作战平台都能干,甚至有人系统不能干的事情,无人作战平台也能干。不仅是航空器,而且航天器、航海器、潜水器、陆地战车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汽车,都将进入无人时代,无人作战系统将成为一支新兴作战力量快速发展。特别是无人作战平台与新一代网络的融合,将对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比如,通过研发“群控制”系统,将以有人系统控制或无人系统自主控制等方式,实现无人作战平台的“群机动”、“群监视”、“群攻击”等大规模集群联合作战,或有人与无人作战平台的一体化联合作战。②出现无人与有人兼容模式。作为从现在有人驾驶时代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时代的过渡时期,作战平台的发展将出现一个相当长的有人与无人兼容的时代。就是说操控人员上去可以人工驾驶,操控人员下来可以自动驾驶,即可以“遥驾”平台,有人与无人可以方便地相互转化。尤其是那些制造成本高、战时与平时都要用、需要人类更多干预的高风险作战平台,如轰炸机、战斗机、潜艇、巡逻车等,有人与无人相互兼容模式将是一个基本选择。比如,美国波音公司推出的F/A-XX系列第六代战斗机概念样机、日本推出的i3第六代战斗机构想以及美国的新一代远程隐身轰炸机B-3方案,都无一例外地提出安装有人/无人可选驾驶系统。③微型化、便携式。出现大量低成本、折叠式、模块化、系列化的小型微型无人作战平台,使无人作战平台野外作战运用常态化、单兵化。指挥信息系统将为无人作战平台预留接口,以便无人作战平台可以方便快速、随时随地接入作战体系,上传、下载数据,或接收目标、航线、姿态和攻击指令。比如,美军正在为无人机系统研制中继、网关载荷等手段,可以让作战人员能够不间断地共享战场态势资源,随时随地知道“山那边的情况”,不再受“战争迷雾”困扰。美军还准备开发具备干扰能力的MQ-X系列无人机,安装“舒特”系统,伴随进攻梯队飞行时,可用于辅助攻击敌方计算机网络、雷达和通信系统,干扰、破坏或控制敌方防空体系。④拟人化、高智能。无人系统可以越来越多地替代有人系统的功能,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有的甚至比有人系统做得还好,最后无人作战平台与有人作战平台融合一体,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联合,无人系统成为独立作战力量的同时,也是有人系统的力量倍增器。比如,无人机系统可在作战中担负空中打击、特种侦察及人员救援,为安保行动提供侦察、监视和告警情报,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担负侦察、监视和提供通信中继,以及在应对核生化放事件中执行探测、数据采集和救灾物资补给等任务。美军正在研发无人机“发现——规避”技术,确保从技术上保证无人机不会与其他飞机相撞,突破无人机进入民航航线、首都空中禁区的障碍。⑤超长时、全环境。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在全谱天候、全谱电磁、全谱地理环境实施全谱作战,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危险环境和任务环境,这正是有人系统的“软肋”。美军正在发展新型无人机系统,包括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隐身隐音无人机、舰载空中侦察与打击一体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突破现有技术极限,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超长时运转。美军通过拓展无人机的空中加油能力,已初步实现无人机之间、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空中自主加油,从而大大延长了无人机的滞空时间。比如,美军为了让“全球鹰”无人机担负空中加油、通信中继等任务,为“全球鹰”无人机加装了“空中自主加油”系统、“空中通信节点”系统,还给X-47B舰载无人机改装自主加油软件,以便与美海军现有加油装置相匹配。⑥自主式、自杀式。就是具有发射后不管、自主寻的、自动回收等特点,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作战任务。通常采用先担负情报监视与侦察、电子干扰和巡逻等任务,必要时实施自杀式攻击的模式。在无人机方面,美军的发展重点主要有全谱隐身无人机、小型自杀式无人机、防区外电子干扰无人机、自主加油无人机、心理战无人机等。比如,美军正在研发可以从航母上自主起降的下一代无人机、可携带攻击载荷的小型自杀式无人机等自主性更强的无人作战平台。美军还准备进一步扩大未来无人机的任务领域,使其可以自主执行防区外电子干扰和心理战等任务。陆地、海上、海下无人作战平台也是如此,无人巡逻车、无人巡逻艇、无人潜水器等,都将具备自主行动和自杀式攻击能力。⑦通用化、变载荷。从硬件到软件,做到模块化、无限组合、可变载荷,想让它干啥就干啥。特别是无人作战平台一旦与定向能武器实现融合,就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打击能力”。因为无人作战平台可以低成本“无限制造”,定向能武器只要有电源就可以“无限发射”,而无需担心弹药打光了。比如,美军正在准备让无人机搭载大功率微波武器,用于摧毁或瘫痪各种网络,包括计算机网、数据网和通信网等。大功率微波武器受天气影响小、隐蔽性强、能同时打击多个目标,因此很适合用于打击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各类高价值目标,美计划在2至4年内部署这种空射型大功率微波武器。美军还计划扩大无人机系统在军事与民事行动中的应用范围,利用无人机进行医疗撤运、灾难救援等,同时发展通用地面控制站,解决对不同类型无人机的操控问题。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拨专款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升级改造,并在4年之内向无人机开放空域飞行,允许包括军用、商用和私人无人机在内所有无人机,与其他民用航空器使用同一空域。也就是说,由操控员在地面进行远程控制的无人机,将与客机、货机和私人飞机使用相同的空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