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enannan
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作者:钱新华) 通过两天《企业文化锻造与凝聚力提升》的学习,也许是讲师的风采感染了我,也许是丰富的内容陶醉了我,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 第一,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其经历基本相同,工作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习惯了国营单位的安逸,所以并不紧张工作岗位问题,一劳永逸的放任时间的流逝,朋友同事聚会,谈论最多的不是谈知识、谈管理、不是在一起规划各自的职业生活,而是更多的沉溺于麻将、扑克之中,人少来“炒地皮”、人多“拖拉机”,只要有三个人,就十万火急的再同学、同事中寻找第四人。于是有个朋友作诗云:“昨夜星辰昨夜风,战罢方城月朦胧,输了钞票输瞌睡,上班就在梦游中”。试问,如果我们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即使偶尔应酬,也不至于上班就在梦游中吧。 第二,学习是职业生涯上升的动力,是我们自身人力资源增值的一种有效途径。几十年来,人过三十不学艺的观念已经被逐渐改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更新知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在象安庆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学习的气氛不是很浓,尤其在一些大的国营企业。这也难怪,在这些大的企业中,并不需要一些高、精、尖的人才,往往需要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殊不知,这种暂时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替代的依然是你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倘若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在新一轮“人力资源”变换过程中,我们的综合素质加上良好的社会关系,我们一定会走在前列。 第三,学习是对自身最好的投资。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谁占有知识,谁就占有发展的主动权,谁的知识更新快,谁就掌握了经济的制高点。在知识频繁更替的时代,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向他人学、向实践学,活到老,学到老。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你对自身的投资就越多,相应的你自身的价值就越高,如同股市一样,你的前途就会成为一个人人争购的绩优股。 第四,学习是最好的美容师,是体现自信的条件。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就是气质,就是内在美。它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核心,最容易打动人、折服人。读书学习是培养一个人气质的最好途径。对一个人来讲,外表的美是表面的、暂时的。如果没有知识,讲不清,道不明,干不成,人就会自卑,苍老的快。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学习搞好了,心灵会得到净化,情趣会得以提升,工作起来心情就会很舒畅,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两天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愿我公司人员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开启一片广阔的天地。1994年我中学毕业后,因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只好怀着十分遗憾的心情走进了一所四年制的中专。经过漫漫的自学之路,我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由中专到专科再到本科,在失败的苦涩中,在奋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前途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年过去了,在斑斓复杂的人生历程中,我迈着沉重而又坚实的自考脚步,边工作边自学,由中专一步步走过大专、本科;由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扩展到经济管理,经济学等领域;岁月,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中我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在这些不停的循环过程中,反思自己走过的艰辛的自考历程,我感受良多…… 1994年我中学毕业后,因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只好怀着十分遗憾的心情走进了一所四年制的中专(计算机专业)。进了中专。我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中考前两年,我认真学习了高等数学,物理(工科),等基本科目(当时,我们上中专用的是大学的教材),并以平均分九十多分的优异成绩结业。第四年,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科目,如Basic,c语言,汇编语言等。由于计算机专业在当时是比较火的专业,我也曾经为自己能够学这个专业而骄傲。但是,由于学校师资跟不上,许多课目如同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许多同学,在上机的时候,无所事事,多数是打小游戏。而我,没有放弃,我认为学计算机要从基本操作着手,我坚持自学了WPS,五笔字型,以及办公自动化。并在,1997年(暑假),进入湖北汽车学院,学习了计算机一级的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 然而,社会是残酷的。1998年,我中专毕业,本来上中专之前,学校承诺是安排工作的,但这时,国家政策有所变动,要自谋生路。这时,自己找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自己所学专业虽然是热门,但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使用的范围很小,大多只是打字。而且,在当时,使用计算机的多是政府部门,电信,电力,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像我们这些学历不高,没有关系的毕业生,只好四处打工。我当时也想过继续深造,可没有高考政策,中专生不能参加普通高考,我的大学梦破灭了。(当时,我知道成人高考,但我认为含金量不高,不愿参加考试。) 由于我生在车城(湖北十堰,东风公司所在地),所以毕业之后,我学习了驾驶技术。但在学习驾驶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和我差不多大小的人,好像对自己前程,没有什么希望,只是自暴自弃,(抱怨国家政策不好,说好,中专包分配的,学完不分配,又不能继续进大学深造。早知如此,还不如什么都不上。)我当时,何尝不是这么想的,但这时我母亲鼓励了我,虽然政策不好,但你不能放松了自己,你还年轻,二十岁的小伙子,要自学成材。我本身就有心学习,不想醉生梦死的过日子。于是,开始了自学的历程。 2001年,我认真复习了成人高考的五门功课。并于2002年,参加了成人高考,考了480多分的成绩。虽然,分数不高,但在,我们那批同学里,是第一名。当时,专科分数线是300分左右。这次考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我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不少,并于2002年六月,报考了湖北大学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7月参加了自学考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并考了八十多分的好成绩。再接下来的,十月和一月的考试中,我两次分别通过了四门和三门。可以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考试完了所有的专业课。最后,只剩下最难啃的三门,计算机,英语,和高数。这三门功课,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没有真功夫,你就是考上百次,也难过关。我定下了,在一年半之内,攻下这三门功课。计算机我原来还有些基础,数学在中专也打下了基础,关键就是英语,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从初中英语学起,一直到大学英语。为了,学习上的方便,我购买了电脑,用于英语学习和计算机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英语我一次通过,但成绩不好,六十多分。数学和计算机,考了两次,才通过。为了学习,我放弃了一切休息和娱乐时间,工作完,回到家,就一个人关门看书,或者到辅导站听老师讲课。在这三年,我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谈过恋爱,(很多朋友和家人给我介绍女朋友),我都婉言拒绝了。我心里想,虽然我的机遇不好,但是机遇也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就在我想是否参加考研的时候,2004年9月,我知道湖北省软件产业基地,招收大专学历,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我的心再次动了,并于2004年9月来到省城武汉,学习计算机软件开发,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也快毕业,走向软件工程师这个岗位。回想这几年,要不是自考,我可能还只是一个中专生,还在四处打零工,是自考使我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想法。坐在现在的课堂上,和许多大学生坐在一起学习,我并不比他们差,就是因为自考,使我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相反,那些在大学读了四年的学生,由于个人原因,和大环境的影响,好像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自学能力远不及自考生。 经过漫漫的自学之路,我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由中专到专科再到本科,在失败的苦涩中,在奋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前途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生活中一些事情不是个人所能左右,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学考试全凭硬功夫,弄虚作假碰运气莫想过关。自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装潢门面,更重要的是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 回首自己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自考之路,我庆幸自己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没有白白地荒费时间,没有变成庸碌无为的懦夫。展望未来,人生的征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拿出自考的精神,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上完团课回到寝室,内心好似有一种寞名的热火在心中燃烧。 有一种思想被提升,拨开迷雾见蓝天的感觉。 从开始的被动参加团课学习的任务感,到意犹未尽的回味感, 这其中有很多新的体会和认识,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团课首先是吴锡存老师为我们讲了做好学生干部的真谛。 吴老师讲的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关系、 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就我的理解做一个学生干部,要由内及外、 由自身到他人。所谓内,就是要搞好自己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而这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却不能是机械的完全出于某种目的(如: 奖学金、发表论文、学位证等)的努力, 而是要把它当作人生中一种乐趣, 用一种过程大于结果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得到真知得到真正的升华。 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写国学大师陈寅恪求学经历的文章, 说他曾经在日、德、法、瑞、美等国留学,通晓十几门外语, 著作被同行奉为上上之作但却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 大师毕竟是大师,以我们现条件还不能学习这种做法, 却要学习这种重内容轻形式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为他攀登国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便要学习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 用平和的心态去化解日常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才能学得轻松自如、 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就。 说到外,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无论是对普通同学还是对学生干部,最基本的是要尊重对方。 对同学,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和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起到凝聚领导的作用。总感觉, 越长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大, 因为大家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少了一份纯真多了一份隐讳,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一种心与心的沟通, 学生干部更需要用诚恳与奉献的精神去营造一个的温馨的团队。 干部之间的交流交往也不容忽视,可以在很大空间上取长补短、 可以联合搞活动等等。 之后, 汪盛科老师为我们讲了关于宁波帮创业经历给我们启示的讲座, 包玉书、包玉刚、邵逸夫、 赵安中等一位位大家熟知的成功企业家成功的事例和他们做人及管理 企业的理念引起我们的深思,我想结合自己现在的学习、工作、 生活说一下我听过这一讲后的感想。 来到大学最大的感触就是见到更多的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交友范围较高中相比一下子扩大了很多, 于是交往与沟通能力是我们最亟待提高的, 交友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机率就越大。总结自己这快两年的大学生活, 共处让我学会尊重他人, 从一双专挑别人毛病的眼睛演变到善于发现别人闪光点的一双心眼, 理解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内涵; 共处让我在认识别人的同时更了解自己, 通过别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 比如中考和高考的失利一直被我认为是心理素质不好影响了发挥所造 成的,但现在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种对待事情态度上的问题, 总是耍了小聪明扔了大智慧, 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没能脚踏实地的坚持到最后, 缺乏了那种韧劲少了那股持续认真地毅力——带来的结果只有失败, 刻骨铭心的失败…… 宁波帮的人的事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着一种 豁达超脱的性格。豁达是一种自我的精神解放,是一种豪气的挥发— —乍暖还寒寻常事,淡妆浓抹总相宜。凡事到了淡, 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豁达也是一种宽容开朗, 平时生活在寝室或是在工作中难免有个磕磕碰碰意见不合, 要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 必定是柳暗花明, 总比和朋友一争口舌之快而伤了大家的和气感情好的, 毕竟破镜总是难圆的;豁达还是一种自信, 自信让我有热情去积极面对各种接踵而来的活动, 自信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精神总是给身体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种精神指引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能感染身边的人, 或许这也算一种“人以群分”吧。 学生交流会中,从大三到大一的干部学员都有发言。 即将功成身退的老一代们给我们讲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工作经验, 告戒我们要注重细节,办事注重全局注重整体, 要把整体流程预先在脑海中预览成型; 很多发言同学的那种激情很感染人, 青春的热火就该在这个时刻燃烧,要珍惜在宁大的每一分钟,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最后的素质拓展排球赛,就更展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我们所在的队伍大家都不是在一起工作磨合过的人, 甚至有些互不相识,这样我们面临的第一关就是互相磨合互相适应, 于是我们输掉了第一小局的比赛;在丢球时互相鼓励、 接球时互相提醒充分发挥了一种团队精神的最大力量。 在这疼痛与汗水中,我们体味到了最大的甜蜜。 小组以冠军的成绩每人分得一个香橙,我穿过白鹭林向寝室走去—— 比赛结束了,而那种手与手相叠互励的感觉却仍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