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erocall
1、世界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二战以来,全球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食用菌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产品几乎是单一的双孢菇。80年代末期,亚洲食用菌发展崛起,尤其是我国,产量与全球占比不断上升。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食用菌行业市场前瞻与前景预测咨询报告》全球食用菌的产量在1994年至2013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6%,增长主要来自中国。2013年,中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波兰为世界五大食用菌生产国,分别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29%、98%、09%、25%和22%。2014年,食用菌国际贸易额为17亿美元,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中国、荷兰、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所占比例依次为01%、21%、27%、60%和52%1。亚洲国家中,中国、日本、韩国是比较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强国。日本生产香菇、金针菇、真姬菇、灰树花、滑菇、平菇等,近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吨左右。其中金针菇、白玉菇基本处于动态增长中,增加的产量一部分满足国民消费需求,另一部分用于贸易出口。因此近年来,日本食用菌进口量逐年减少,出口量平稳增加。韩国食用菌有农产食用菌和林产食用菌两大类。农产食用菌主要包括平菇、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蟹味菇等,其中平菇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相比于2000年左右,韩国农产食用菌种植面积下降很多,但产量变化并没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工厂化食用菌的普及。韩国出口品种以金针菇、杏鲍菇为主,有专门的出口组织,实施统一出口。2011年到2015年,韩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包括:一、菌类医药保健功能被广泛宣传,林产食用菌内需增加,松茸等出口急速下降;二、香菇等栽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量减少;三、中国产香菇价格较低,韩国香菇竞争力下降。2、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早期的食用菌种植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人工种植,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和培植条件不一、生产设施简陋,导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参差不齐。随着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提高,利用可调节温度的大棚或简易的厂房以及简易的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高温季节的抗污染能力较弱。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亦随之产生。工厂化不仅克服了生产技术的难题,亦显著地增加食用菌产量。我国于7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食用菌,80年代产量高速增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起步较晚,目前仍然以传统农户的生产模式为主。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正在快速扩张规模,工厂化种植的比例上升较快。(1)总体产量迅速增长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总产量664万吨,到2018年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3,842万吨,产量年均增速超过10%。2014-201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及增速分析(2)产业分布具有区域性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下,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差异,食用菌存在着不均匀的生产区域分布。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因此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018年食用菌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共有8个省份,分别是河南省(43万吨)、福建省(66万吨)、山东省(69万吨)、黑龙江省(36万吨)、河北省(01万吨)、吉林省(6万吨)、江苏省(12万吨)、四川省(42万吨)。上述8省的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1%1,食用菌的生产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3)产品种类丰富,分品种产量存在差异我国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繁多,超过70种,其中形成商品的约为50种,生产规模较大的有20种以上,包括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滑菇、杏鲍菇等。2018年按产量统计,排名前七位的食用菌品种分别是:香菇(1,12万吨)、黑木耳(03万吨)、平菇(82万吨)、双孢菇(49万吨)、金针菇(56万吨)、杏鲍菇(64万吨)和毛木耳(85万吨)。以上七个品种的产量占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的17%。(4)食用菌主要满足内需,出口较少一方面,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总产量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食用菌出口41万吨,以干香菇、干木耳、小白蘑菇罐头为主要品种,但出口量仅占当期我国食用菌总产量极小部分,可见我国的食用菌供应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比例的逐渐增高,行业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以满足更多的出口需求。2014-2018年中国食(药)用菌出口量及增速分析3、行业市场化程度目前国内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三种生产模式,分别为传统农户型、企业+农户和工厂化生产模式。传统农户型以及衍生而来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是行业的初级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出受地域和季节因素限制,销售也局限于当地。上述两种生产方式对于价格的变动不敏感,也不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市场化程度较低。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食用菌的机械化、自动化、立体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基本解决了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强大的技术保障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需要根据产量的需求,投入资金建设厂房和采购设备,根据人力需求雇用劳动力,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销售目标,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工厂化生产模式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因此市场化程度较高。 
专著《食用菌栽培加工机械使用与维修》,金盾出版社,2005年11月。撰写17万多字,书号:ISBN 978-7-5082-3776-5专著《食用菌培养料理化特性与仿生装袋机》,辽宁科技出版社,2007年4月。撰写11万多字,书号:ISBN 978-7-5381-5033-9。专著.《收获机械作业手培训教材》.金盾出版社,2008年7月,书号:ISBN 978-7-5082-5157-8专著《食用菌机械化生产实用技术》,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年3月。撰写85千字,书号:ISBN 978-7-5381-5869-4。林静,李宝筏,刘向东.滑菇培养料理化特性对其产量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学报,被EI收录,2006,1:87-林静,宫元娟,李宝筏,等.培养料搅拌机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2,33(4):62-林静,李宝筏.种植机械与免耕播种机的现状与发展.农业机械,2008,4:36-39林静,白雪卫,李宝筏.食用菌培养料仿生装袋机设计 农机化研究,2008,2:72-75.林静,赵萍,何莉莉,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控制模拟模型的研究.农机化研究,2007,10:61-64.林静,赵萍,何莉莉,等.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的设计.农机化研究,2007,9:105-108.林静,李宝筏.培养料物理特性对食用菌生产的动态影响.农机化研究,2007,5:147-150.林静,李宝筏.我国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前景的探讨.农机化研究,2003,1:27-29.林静,李宝筏.菌料搅拌机混合均匀度试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5):366-林静,李宝筏.食用菌生产机械及典型生产机械效益分析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272(2):34-林静,何莉莉.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7(28):73-76,第一作者。林静,宫元娟,李国臣.浅谈精密播种机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农业机械,2004,4:43-44.第一作者林静,宫元娟.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与控制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7)92-94,第一作者。林静,宫元娟.轴流泵的性能分析及其运行调节排灌机械2001,19(5):12-林静,任文涛,孔爱菊.“农业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林静,宫元娟,王君玲.“强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辽宁教育研究,2006,5(增):78-79林静.农工科类毕业设计与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探讨.中国教育教学论坛,2006,3:6-8 3.
产量持续提升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1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2020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该调查会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宁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3万吨,同比增长2%。产量规模首次突破四千万吨。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河南、福建以及山东省食用菌产量排名稳居前三,排名情况与上年一致,产量分别为94万吨、8万吨和38万吨。另外,产量前十地区中,四川省以28万吨的产量超过江苏省,排名与江苏省对调。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产量排名前十地区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总产值平稳增长2014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市场总产值随着食用菌产量的提升也逐年增长,仅2017年小幅下滑,201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4%,总产值首次突破三千亿元。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持续提升,总产值增长至65亿元,比2019年增长10%。具体到各地区食用菌产值来看,排名情况与产量基本一致,河南省以7亿元的食用菌总产值排名第一;而云南省虽然食用菌总产量仅9万吨,但由于其高价野生食用菌占比较大,带动总体食用菌产值达到8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河北和福建食用菌总产值分类三四位,产值分别为39亿元和41亿元。前十地区食用菌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上。香菇产量稳居第一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香菇依然是2020年产量最大的品种,全年总产量为21万吨,是目前仅有的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的食用菌。具体来看,按品种统计,产量过500万吨的食用菌中,前三品种不变,其中香菇(21万吨)、黑木耳(43万吨)、平菇(96万吨);金针菇以91万吨的产量位居第四;五六名位置互换,双孢蘑菇(21万吨)受产量下降影响被杏鲍菇(47万吨)反超;第七名仍是毛木耳,产量为19万吨。排在前7位的品种总产量占全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4%,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常规主品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食用菌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