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9

内科晓阳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朝鲜族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mmmcc

已采纳
群舞《书魂》作品赏析摘要:艺术是人的精神的表现形式,经典的作品总能带给人持久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升人的情操,震撼人的心灵。朝鲜族民间舞蹈,不论是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传说中坛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都是爱好与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朝鲜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关键字:朝鲜族、节奏、呼吸、技能正文: 《书魂》从这个题目来看,它想变现的必定是与读书有关系的,从舞蹈作品来看,舞者们手中折扇表现成书。折扇在舞者们手中,似书又非书,似笔又非笔,但是却又万变不离其中。段段与读书有关,段段都表现出读书人心里对书的热爱和理解。 在我对朝鲜舞的学习中,我认为朝鲜舞是一个让气息贯穿全身,用气带动全身,用心带动神的舞蹈,这正符合《书魂》中的“魂”字。要跳朝鲜族舞蹈,就一定不能只是单纯的去学习它的的舞蹈动作,因为朝鲜族舞蹈的动作可以说是所有舞种动作最少的一个,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去和感悟,由气息带动,发自内心的诉说。就像这“魂”字是要用灵魂来舞蹈的。读书同样也是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让我们能有更好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朝鲜族舞蹈动作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从《书魂》舞蹈形式来看,它并没有华丽的包装。很简单的中国水墨画颜色,白色和灰黑色,但是就是如此简单的舞蹈布景和服装道具,足以把我们带到那书香水墨中,静静的感悟书的魅力和它独有的气息,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的意境之美。似乎真的让每个看过这个舞蹈作品的人,都爱上读书,爱上书的那种书香味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正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境界吗?任何一个舞蹈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不仅仅是空洞的动作,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是有一定的内涵在里面,它们的美是由内向外展现的。《书魂》以折扇为舞蹈道具,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充分的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和特征。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书魂的音乐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节奏特点,给舞蹈提供了丰富细致的内心节奏及表现力。呼吸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风格和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常常把呼吸的运用看成是动作的延续发展和把握住动作分寸的内在力量。注重贯穿于整个动作过程的始终,并贯穿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甚至细致到手指,脚腕和脚趾,而呼吸的节奏、长短、轻重、缓急等又是体现朝鲜民族舞蹈风格特点。技能方面,朝鲜族舞蹈连绵不断的起伏过程和柔韧性较强的动作特点,是需要膝部和脚腕子的严格控制来完成和体现的,特别是下肢动作特点,直接波及到上身和手臂,并体现在整个动作流动中的协调细致的要求上。通过完好的外部技能来更好的控制内心节奏,以此来表现更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朝鲜族民间舞蹈——朝鲜民族先民中,不论是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传说中坛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都是爱好与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据史料记载:古朝鲜“有婉转悦耳的音乐、歌谣,有轻快多姿的舞蹈”。扶余有“腊月祭天”的风习,届时“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平时也是“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高句丽则有“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的习俗。朝鲜民族悠久的乐舞传统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因此,不论是唐、宋两代还是以后的文化输入,他们都能在广泛吸收外来的乐舞形式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使之不断发展。又由于宫廷的“乐舞”与民间的“乡乐”互为影响,相应提高增强了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而且擅长歌舞的古老风习至今盛行不衰。这些传统的因素都深深影响着如今朝鲜舞蹈的风格与特色。这些传统的因素都深深影响着如今朝鲜舞蹈的风格与特色。书魂中不乏这些传统因素的表露,让书魂在在传统风格与现代特色之间搭起了一个完美的桥梁:既能突出传统的美,又能将现代的独特融为一体。这些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遂形成特有书魂的审美情趣,并在民间舞蹈中展示出来。书魂是朝鲜民族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升华的结果,展示出他们独特的心态与风韵。中国东北部山清水秀的长白山下居住着朝鲜族,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和各民族的交往中,保持着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的习俗,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韵,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著称。这些风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古时候非常讲究汉学,以能否吟诵、书写汉文诗词、文章水平之如何,来评定文化之高低。儒家孤芳自赏、清高脱俗,道家养生、飞升的思想,形成舞蹈的潇洒、飘逸的风格。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束缚着妇女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局限,而妇女的端庄、温静的美德,则形成舞蹈含蓄、柔美的风格。另外,民间舞蹈中的“波罗舞(钹舞)”“僧舞”等,则来自佛教的仪式活动。书魂中体现出了男子的潇洒、飘逸风格,并将儒家的清高脱俗等理念深深体现出来。 舞蹈的开始是以一段童音为背景音乐,不仅体现出了所要表现的内容,而且非常迅速的将我们的思路带到了课堂。中间的一个舞者在拿着手中的笔忙碌的写着作业,其他的同学有在嬉戏,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发呆,这不仅让我们勾起了我的校园回忆。上课时间到了,他们用完美的舞蹈肢体语言,表现着上课时认真态度。这些动作不用稍多加任何修饰,却表现的如此的透彻,实在让我们眼前豁然一亮。在起舞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潇洒与自信,让我不仅看到了认真,还看到了舞蹈所带来的视觉享受。从空间的上方看,他们做的是那样的有韵律,分布的是那样的完美,简直挑不出一点瑕疵。在领舞舞动的时候,让我赫然想到的是一个老师去检查学生的学习,看着他们在学习时候的忘我精神,老师不禁自豪的给了一个赞赏,当我看到领舞将手里的扇子重重的打入手心,我就感觉到了他给学生的赞赏是那样高。老师满意的坐下,也读起了书,心无杂念。在后来每个舞者展开合上扇子的时候,给我的是感觉是,一个个学生学有不满足与现在所学,积极去寻求新知识、新思想。当一个呼声“嘿哼哈咦”喊出,给我们的是一个个学生不怕失败,不畏挫折的去寻求自己的理想。在书魂中所有舞者一起展开扇子走动,我俨然看到了一个潇洒的云鹤像我们走来。这里将学生功成名就的喜悦表现出来。在结束时一切都那样的完美,学生完成学业,老师教学有方,这些完美的画面在那样一霎那定格。

朝鲜族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296 评论(12)

水野116

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综合特征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因为朝鲜族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对称”关系更是朝鲜舞蹈中的重要体现。 首先,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例如朝鲜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平衡的状态。其二,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每种节奏都有其特定的鼓点和鼓击方法,亦有与其特点相应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须与节奏相吻合。部分舞蹈特征朝鲜舞蹈种类繁多,尤其各种“长短”所产生不同性格舞蹈更具有独特风格,常用的有以下七种“长短”的性格舞,即:古格里舞、阳山道舞、它令舞、扎津古格里舞、沙尔普里、安旦舞及挥毛里舞。
125 评论(10)

tribon

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三韩及朝鲜半岛的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综合特征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因为朝鲜族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朝鲜族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对称”关系更是朝鲜舞蹈中的重要体现。 首先,从动作上看,朝鲜族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例如朝鲜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平衡的状态。其二,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其三,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每种节奏都有其特定的鼓点和鼓击方法,亦有与其特点相应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须与节奏相吻合。部分舞蹈特征朝鲜舞蹈种类繁多,尤其各种“长短”所产生不同性格舞蹈更具有独特风格,常用的有以下七种“长短”的性格舞,即:古格里舞、阳山道舞、它令舞、扎津古格里舞、沙尔普里、安旦舞及挥毛里舞。古格里特点:它的特殊性就是在于以气息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伐,并贯穿于全身。使舞蹈呈现出含蓄、柔韧、细腻、动静相间的风格特点,即以内之动,带动外之动,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阳山道特点:音韵颠簸、感觉游荡、情绪激昂、动作流畅。它令舞特点:音韵沉重、感觉伸展、情绪诙谐、动作潇洒。扎津古格里特点:它活泼、伶俐、快捷,带有跳跃同时又有向上升的感觉,是一种跳跃“ 弹挑动律” 呈现出"弹”“提”“碎”“点”“移”的动感特征。安旦舞特点:它是一个“顿移动律”,动作大方、感觉跳跃、情绪高涨。主要形式农乐舞: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巫舞: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除此之外,朝鲜族舞蹈还有《杖鼓舞》、《圆鼓舞》、《拍胸舞》等表演形式。 基本动作朝鲜族舞蹈家们在认真学习兄弟民族舞蹈家的长处的同时,依然保存着朝鲜族舞蹈固有的姿势和身形,手与脚、臂与腿的动作依然配合得很和谐。手臂的动作,基本上还是采用甩手、围手、扛手、顶手等多种姿势,并且以转、跳等舞姿,巧妙地体现静中有动的美感,表现出快速与缓慢的交替美,点与线的曲线美和张弛相间的空白美。这种情况,不仅在朝鲜族舞蹈节目中司空见惯,就是在闻名遇还的朝鲜族大型舞剧(春香传)、舞蹈史诗(长白情)中也使观众深深为朝鲜族舞蹈的这种形体动作美运作
292 评论(15)

aqs-325325

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长鼓两面具有不同的音高。舞蹈时,右手用鼓鞭敲打高音鼓面,左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音高不同,节奏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令人赏心悦目、兴奋异常。长鼓舞通常由慢板起拍,节奏逐渐加快,最后嘎然停止。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后,长鼓舞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长鼓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中国和朝鲜的古代史料还将长鼓以“细腰鼓”、“杖鼓”等称谓载入史册。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长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长鼓的右边用一根饰彩穗的竹条敲,左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丰富多彩的节奏。长鼓舞则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着众人一同起舞,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22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