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光辉历程 摘要: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90十年曲折的历史,90十年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取得成就,而且要总结历史的经验,为明天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90周年 历史经验 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暨胡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胡总书记强调:“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自从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十年取得成就给我们的启示 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这两个牢记, 首先,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中国青年,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其次,我们还要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 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
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
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
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
、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趋势
首先,讲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主要矛盾。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而言是好的,这一点从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就可以看出来,从去年到今年,我国一直处于宏观调控时期,事实上,从1993年下半年出现经济过热政府就开始进行控制调控了。
宏观调控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也曾进行过宏观调控,但过去调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经济增长必然有一个下滑的过程,下滑到一定程度再上去,但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到现在为止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没有下滑,而且还略有上升。不仅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下滑,而且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到现在为止表现也很好。比如,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股价也比较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是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几个明显的不协调,首先是供给与需求不协调,国家经济宏观上供给不协调,经济要顺利运行必然会受到影响;其次是速度与效益不协调,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效益却没有同步发展;第三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与资源环境调节明显不协调,经济增长目标定的很高,但我们的资源条件却非常差,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是相当大的。
第二,是从社会结构来讲存在三大矛盾,首先是就业不足的矛盾,劳动就业越来越困难;其次是城乡矛盾较大;第三是收入差距过大。
第三,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上存在三种潜在的风险,首先是财政风险,我们的财政有很沉重的包袱,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其次是金融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坏账严重,如果长期收不回来这些账,就有可能出现危机;再次就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腐败、混乱的风险,现在由于改革没有到位,体制也不完善,极易出现诚信缺乏、贪污腐败的情况。
第一,继续保持政策稳定,防止经济波动过大,使经济能够持续、快速的增长。
第二,调控的时间不能拖的太长,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很大的波动。比如,1993年下半年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完全正确的,到1995年时基本上可以说是到位了。但在1996年春天,国内曾经发生了一次争论,1996年的财政性货币政策究竟是继续实行1995年前的双紧政策还是适当放松,增加一部分投资,激活经济、增加就业问题,当时理论界争论的很厉害。后来采取的是后一种意见,而没有采取前一种意见,结果导致1997年下半年出现通货紧缩,到1998年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发一千多亿国债,一直到2003年物价才摆脱通货紧缩。因此,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一定要稳,既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反弹,导致经济重新过热与通货膨胀过高,又要防止压缩过多,出现通货紧缩。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到现在为止,我们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最重要的表现是这些年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事业发展较慢,严重滞后。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各种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是一个很根本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对经济改革的估计有一种过高的倾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或者是基本建成,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成,而且差距还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会牵扯很多问题,要改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是非常痛苦的,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宏观调控改革手段已经初见成效,初次分配改革效果不错,已基本达到了效益优先、拉开差距的目的。下一步就是如何运作资源再分配的问题,而且还要在公平的前提下。其中,最难的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一种深刻的权利意义调整。现在要进行的调整是政府内部的横向调整,难度较大,而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直接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不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就很难推动。今后我们还要解决如何注意化解和减少社会风险,加快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步伐的问题;解决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加快深化体制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