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79
到论文网下载一些别家的论文,参考一下。一般要注意格式,轮廓非常重要,把握住大体,写起来就轻松了。 
学术堂为您准备了十二个论文写作小技巧,助你一臂之力:写论文是个系统工程。写论文跟写paper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个整体思维和计划,比如文献管理,文献索引,数据管理,表格图片管理等等。建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的子文件夹,分门别类,系统管理,事半功倍。 写作讲究一气呵成。看很多人写论文,今天写了半页,明天写了几百字,痛苦至极。写之前莫不如先思考,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有时候写顺了,一两天写出一个paper来都不奇怪。 不要期待一稿定乾坤。写论文最重要的是第一稿,因为从无到有是最艰难的,第一稿出来之后再修改,无论修改意见多么尖锐和繁多,都不会太难。俗话说百炼成钢,论文也一样,往往最终稿跟第一稿相比总是面目全非的。所以,对于第一稿,要快,而不是要精。 不要着急生成bibliography文献列表。因为这个文献列表一旦插入进来,在改动的时候总会一遍又一遍的更新,有的时候word也会崩溃,导致论文保存不当或者丢失。如果用endnote之类的软件,写的时候,在插入文献的地方用{作者名,年份等信息},最后一起生成列表就好。论文跟paper的思路还是有区别的。对于论文来说,精炼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详实最重要。而对于paper,精炼最重要,因为杂志往往有字数限制而且精炼的文字会更被杂志青睐。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力求详尽,尤其是第一稿,之后修改的时候可以略作删减。 你总会发现,word会时不时“出问题”。比如目录格式为什么总不对,为什么目录“只更新页码”的选项没有了,横页上怎么在左边插入页码,页脚的页码如何自定义,如何区分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等等。记住,一旦遇到类似问题,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并解决。不是Word设计的有问题,是你还不会使用它。大部分时候,网上搜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这样这些问题就不会在后期困扰你。 及时与导师沟通论文的写作进度和要求。每个导师都有不同的习惯,比如我在香港的导师非全稿不看,而现在的德国老板让我写完一章她就改一章。最终质量控制都在导师手里,所以沟通最重要。 把论文当作你严谨科研的起点。大家都知道,论文没人看,就算最后存档在图书馆,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看。但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收获是写paper无法比拟的,论文写作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系统写一个作品的机会不多(那些可以出书的大牛略过哈)。写paper多了,你会发现其实paper很好写,都是一个套路,论文则不然,论文太多系统的东西,方方面面十分广泛。所以,如果你将来真的打算做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那么请认真的写好你的论文,就算它将来没有人翻阅。而且论文往往很长,而大部分都不愿意读自己写的东西,以至于论文很多地方可能自己都没有读过。 论文文件命名。这是个小问题,每个人可能习惯都不同。我有个小建议,就是用论文名称_Version N_年月日。比如AAA and BBB_V2_20130501。这里版本号很重要。有时候我们经常只放时间,但是到头来你会发现其实时间不重要,因为最终你浏览文件夹肯定要按照修改时间排序,而且很多时候去找以前的文件,时间你已经记不清了。、这样版本就很有用,第一版是初稿,第二版是改过一次的,以此类推。当然,在时间后面还可以加上修改人的名字,证明是谁改过的等等。 尽早读研院的论文手册instructions。如果研院提供word模板,就用模板写。这样会在之后的格式修改中省去很多时间。 自定义Word和endnote。word中默认字体的定义,endnote中引文格式的定义,这些都能标准化论文的写作。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是真理。 备份!事情总是那么的碰巧,尤其是在写论文的时候发生率特别高。我听到过写论文时电脑丢了、坏了的例子不下5次。所以,只要你动笔开始写论文那天起,就要养成备份的习惯。
论文写作技巧: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3、考虑一下呈现这些内容的顺序:怎样安排段落之间的结构才是最清晰、最有说服力。二、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1、相似的想法通常应该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四处分散。 2、每个段落应该在字体上有区别,比如缩进或在段落之间留出额外的行间距。 3、每一段只应该陈述一个要点。 4、每个段落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小短文。以主题句开头,介绍段落的主要观点;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 为观点提供相应的证据; 解释或分析证据; 总结要点,并指出其是如何与整体论点相关联的。 5、每一段都应该使用过渡词或短语连接到下一段。 6、段落的顺序应该符合逻辑,前后一致。 7、一旦同学写好了初稿,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个段落的要点。
对于毕业生来说,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是论文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步骤。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
步骤要求也很严格。在硕士论文写作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一个需要注意的方
一般来说,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法、
文献资料法这几种方法。后三种方法在硕士论文写作和本科论文写作中运用的比
较普遍。我相信根据大家的常识,看这些标题就知道对应的研究方法的具体意思
了。关键的时候在论文写作时候要选择与研究课题匹配最好的研究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很重要,因此这决定了你论文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果你
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的研究方法不是最好的,就会导致你的研究结果质量不高。
同时在答辩的时候也会遇到答辩老师的提问刁难情况。
一些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会找专业的论文机构代写硕士论文,但是往往由于时
间匆忙,没来及看论文的初稿,至于论文的大致意思都没能弄明白更别提论文的
时候,那么你就惨了。因此我们应该提前掌握以上基本的论文研究方法,在硕士
论文写作过程或者答辩的时候都能够用得着。
南京理工大学 08级机械工程学院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 080151**** *** 一、 火箭筒的发展历史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 早在1598年,中国明朝人赵世帧就曾发明过一种叫“火箭溜”的火箭发射装置,它可赋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堪称是现代军用火箭发射装置的原始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出现在战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大量使用坦克。给美、英、苏等反法西斯盟国的军队以巨大威胁,各国都大力研制便携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1942年春天,在美国的阿伯拉丁实验场上,反坦克枪榴弹的发射试验即将开始,这时,两个青年军官带着他们自己研制的另一种反坦克武器,悄悄来到试验场的一侧。当一辆配合枪榴弹试验的坦克靶车返回时,这两个青年军官瞄准靶车射击,随着“咝……轰”的声响,第一发击中目标,接着第二发也准确命中。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在场观看榴弹试验的将校们大为愕然,一齐把视线转向这两个年轻人。其中,负责美国地面部队武器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巴尼斯,接过青年人手中的武器打了一发,命中目标。参谋人员也接踵而上,直到把所有的火箭弹打光为止。这种反坦克武器的意外出现,使为发展坦克武器而焦虑的巴巴斯将军喜出望外,当场其立即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迅速装备部队。而那两位青年军官则更是欣喜若狂,他们没料到,在经历了长期冷遇后,他们的梦想竟会如此奇迹般地得以实现。 这种新型武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火箭筒,这两个青年军官就是它的发明人,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他的助手中尉厄尔。 二、 火箭筒的构成 火箭筒由发射筒和火筒弹两部分组成,发射筒上装有瞄准具和击发机构。射击时,火箭弹飞行,火箭弹后部多半装有稳定尾翼,弹头多为穿甲弹或破甲弹。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一般为100—400米。 三、 现代国产火箭筒的性能特点(以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为例) 现火箭筒的主要特点是: 1.质量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2.弹道低伸、射击精度较高;3.射速高,火力猛,杀伤效果大;4.能在有限空间内使用,适于城镇巷战,也能在碉堡、掩体以及野战工事内使用;5.可减小发射痕迹,战场生存能力较强。 (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火控系统完备,能适应多种天候作战。在营用和连用反坦克火箭上分别配有简易火控系统和光学瞄准镜,并均可安装微光瞄准镜,供昼夜使用。 多种弹药配置,使用范围广泛。营用和连用反坦克火箭均可根据不同战术用途发射破甲弹和多用途弹。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量轻,机动性强。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人机功效,在战斗状态时,三脚架部位刚好位于武器重心,使筒身发射前射击平稳,减小了人为据筒造成的晃动。在武器的重心部位设计了便于转移阵地的提手。在发射筒的内侧上方安装有象限仪座,方便射手检查筒身是否水平。筒身为玻璃钢缠绕的空心圆筒,不仅重量轻,而且隔热耐温,可重复使用。 性能先进,使用安全。与国外同类武器相比,无论是有效射程还是破甲厚度,都是相当可观的。如法国的“达特120”、德国的“铁拳3”在不装火控系统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分别是350米和300米,而PF98可达400米;在破甲能力方面,也只有瑞典的“卡尔M3”等少数产品超过800毫米,但它们的战斗部直径都大于120毫米。另外,PF98式在筒身前后安装有前后护帽,可保护射手免于烧伤;在闭锁装置上安装了闭锁插销,可在大射角射击时防止火箭弹滑出。 四、 火箭筒的发展趋 1.重点发展大威力反坦克火箭筒 自80年代中期以来,装甲防护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了与之相抗衡,各国十分重视发展大威力反坦克火箭筒。所采取的主要技术途径有:优化破甲战斗部结构;开发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开发高爆穿甲弹等。 2.大力发展多功能弹药 开发多功能单兵弹药是80年代以来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多功能弹药是一种在一发弹上同时具有爆炸、爆破和穿甲功能的弹药,它能根据目标性质,自动选择最佳毁伤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属性。如美国SMAW83mm火箭筒配用的MK118式高爆火箭弹,利用自动辨别目标物质密度的引爆装置,遇到硬目标能瞬时起爆,遇到软目标能延迟到目标内部起爆。美国AAI公司研制的反坦克杀伤两用火箭弹,内含钨合金箭形穿甲弹,已成为美国SMAW-D式83mm火箭筒的新型主用弹药。 3.采用遥感自控技术开发智能火箭筒 法国研制的阿帕杰克斯自主式反坦克武器,是阿皮拉斯112mm火箭筒与探测/火控系统的综合体。它能识别目标类型,能自动搜寻、捕捉和摧毁目标,预计2000年左右装备部队。 4.应用光、机、电综合技术,提高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率 火箭筒配上简易光电火控系统以提高首发命中率或引入制导技术开发高精度弹药,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的SMAW83mm火箭筒,配用一种有计算机辅助装置的激光测距仪,在250m射程上首发命中率达100%,在400m射程上达80%。以色列前哨81mm火箭筒采用了目标锁定技术,发射之后,火箭弹沿着瞄准线飞行,弹道平直,在500m射程上,标准偏差只有0.13×0.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