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619636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青藏高原,北部有“三山夹两盆”,南部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著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最大 
我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我国陆地地势高度相差悬殊。我的地貌总轮廓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各级阶梯的地势都是东坡陡峻,西坡和缓,即呈阶梯状上升。 详细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
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见彩图中国地貌类型) 地势总特点 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下降。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高原面海拔多在4000~5000米,其上耸峙多座海拔超出7000米,甚至8000米的山峰,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包括了若干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高低不一,高原面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山丘海拔多在千米以下,平原一般不超过200米。这一级阶梯也包括沿海大陆架, 其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北纬30°附近地势剖面 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 垂直分布特点 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中国西部,从新疆吐鲁番盆地底部的艾丁湖湖面 (海拔-154米)到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13米),高差可达9000米;东部从海滨平原到秦岭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或台湾省的雪山(海拔3884米),高差不到4000米。两者地势高差和倾斜方向均不相同,特点各异。 ①昆仑山脉以南的西部南方,阶坡明显的只有其北缘的昆仑山北坡和东缘的龙门山东坡,其余边缘多和缓的倾斜,很难划出阶梯的边坡。昆仑山以北的西部北方,主要为高大山系所围隔的大型盆地,如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昆仑山与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的河西走廊等。上述盆地底部均甚平坦,但其高程却甚悬殊,最高者和最低者可相差近3000米。各盆地周围的山地,许多山峰又高出盆地本身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地面相对起伏巨大。 ②中国东部真正存在阶梯地形的,只有在上述第二阶梯的前缘和第三阶梯的后缘之间。前者是内蒙古高原、山西高原、鄂西高原和云贵高原(见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后者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江南丘陵,双方高差达1000~2000米,其间又多具有连续而陡峭的斜坡,坡折相当明显。然而,在高原地带的西侧,出现地势低下的河套——银川平原(见河套平原)、渭河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而在平原丘陵地带的东侧,更有地势高起的辽东山地、山东山地及浙、闽、粤沿海山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打破了地势由西向东递降的局面。 平面分布特点 以山地的脉络作为框架的中国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大的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亦构成一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质构造线方向,而且东部与西部亦很不相同。
1、搜一下家乡在北纬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东经多少度至多少度之间2、描绘一下家乡的地貌(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是否有河流经过,含沙量大不大,位于那个气温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什么气候类型,季风影响是否强烈,季风风向,降水量3、植被覆盖情况,工业分布状况,是否常发泥石流、洪涝灾害,是否有酸雨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当地人口增长处于哪个增长阶段5、经济来源的变化(比如从农业转变为手工业),经济增长情况6、当地的生活习俗、特色建筑、著名小吃、娱乐项目照着一条条的写就可以了写这个不用着急,照着课本,很好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