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8

ypy123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化学与环境污染论文选题背景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119646778

已采纳
论文摘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探索和调查取证,我们已对化学污染与环境有所了解,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实践验证。使我们正确的认识到当代化学污染与环境的种种矛盾。同时,对如何减少这一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提出了较为正确的方法。在此,希望能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关键词】 化学生产 环境污染 环保【论点的提出】 面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之下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一度让人困惑不已。仅从陆地污染来说,那难以处理的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无一例外均是化工生产的产物,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使用过后的处理途径,均是难以权衡的种种矛盾。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为改变现状,用所学的现有知识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法,并对化学学科的知识得以巩固,我们终将论点得以提出。【围绕论点展开的讨论、调查】 在当今社会,概括地说,现如今的环境污染主要为三方面:海洋污染陆地污染空气污染。情况一: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漂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氯氟烃类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防治,减少污染,保护人类。碳氧化合物(COx)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释放而产生,如汽车;摩托,以及工业生产中化工原料的燃烧,CO2能强烈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改变并破坏了生态平衡,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为O2与血红蛋白亲合力的210倍,因而它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急剧增加,如果不治理,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表层将达到饱和,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吸收,在未来的100—150年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0%,平均气温提高5℃,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5至6℃,那时地球上将无现在的冬天。除COx以外CH4、NOx和氯氟烃类也能吸收红外辐射,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我们应重视治理。情况二:饮食污染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品种多,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有机砷类、有机氟类、有机汞类等);各种有害金属和非金属(汞、砷、铅、镉、镍、锑、硒、钴、氟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苯并芘、亚硝胺、酸、碱、苯胺等)。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涉及范围较广,污染情况也较复杂。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合理科学施用不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由于近几年大量长期地乱施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劣,肥力下降,同时造成了农业环境的污染,进而给食品带来了污染。为了防止通过化肥、农药、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必须经常进行环境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管理,加强环保教育,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制定各种农药和作物使用、收获、食用的合理安全间隔期。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和对食品包装材料卫生的管理工作。制订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使之成为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用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情况三: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 而造成的污染。可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 响生物的新 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结论】 经过此次探究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急待于整改处理的紧迫性。我们作为公民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保护环境,为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致谢】 论文的最后,我们要感谢参与指导、讨论及协助过论文的全体人员;论文中采用的图文及数据资料的提供者;提供信息或帮助收集、整理资料的人员。

化学与环境污染论文选题背景

171 评论(10)

拔牙操嘴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①(如图),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种。慢性中毒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对人体主要产生慢性毒害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城市大气的化学性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急性中毒在工厂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并且无风、多雾时,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不易散开,就会使人急性中毒。例如,1961年,日本四日市的三家石油化工企业,因为不断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化学性污染物,再加上无风的天气,致使当地居民哮喘病大发生。后来,当地的这种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哮喘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降低了。致癌作用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有多环芳烃类(如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等,其中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如图)。燃烧的煤炭、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大气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还可以降落到水体和土壤中以及农作物上,被农作物吸收和富集后,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还包括大气的生物性污染和大气的放射性污染。大气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病原菌、霉菌孢子和花粉。病原菌能使人患肺结核等传染病,霉菌孢子和花粉能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大气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自原子能工业的放射性废弃物和医用X射线源等,这些污染物容易使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等。②.水污染与人体健康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如图),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 (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④.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使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美好的生态环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与“三致作用”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①.致癌作用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早在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就发现清扫烟囱的工人易患阴囊癌,他认为患阴囊癌与经常接触煤烟灰有关。1915 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煤焦油可以诱发皮肤癌。污染物中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叫做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三类。②.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③.致畸作用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和日本出现了一些畸形新生儿。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孕妇在怀孕后的30天~50天内,服用了一种叫做“反应停”的镇静药,这种药具有致畸作用。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物有甲基汞和某些病毒等
276 评论(13)

yingerfei605

环境污染化学是环境化学的组成部分,又称污染化学。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在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扩散、分布、循环、形态、反应、归宿等各个环节。它的研究目的是为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监测和控制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环境污染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范畴还没有公认的明确界限。一般可分为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生态污染化学等部分,分别研究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中的污染化学问题。环境物质历来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后,人们开始研究污染物质。起初,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调查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状况,着重于探求处理和控制技术。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环境对污染物的作用、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效应、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等,都会对环境保护产生全局性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环境污染研究面向自然环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这就推动了环境污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环境污染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污染物,例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烟尘、挥发性烃、耗氧有机物、氮磷营养素、重金属、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多氯联苯、放射性物质等。自然环境中有许多非污染性天然物质,如无机盐类、金属氧化物、粘土矿物、腐殖质等,以及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照、辐射)、气象、水文、地质、地理条件等,还可能有污染性的天然物质,这是污染物存在的环境背景。这种环境背景或者与污染物直接作用,或者给污染物以间接影响。因此,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实际应是由污染物及其环境背景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自然环境是一个开放性体系,时刻有能量流和物质流传送所受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变化,所以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复杂的。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和转化。迁移包括来源、扩散、分布、循环等环节,转化则包括形态、反应、归宿等环节。表面看来,迁移好像只是变换空间位置的物理运动,而实际上它同污染物的转化交织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包含着复杂的化学内容,同时,生物对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所起的作用,也都同化学反应过程密切相关。例如,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扩散迁移时,可被氧化成为三氧化硫,再遇到氨或金属氧化物时就会形成硫酸盐颗粒物。它随降水落到地面,受径流冲刷进入水体,成为沉积物。硫酸盐处于水底缺氧条件下,作为受氢体经硫酸盐还原菌作用,可以还原为硫化氢,再次进入大气。尽管这只是硫在环境中循环途径之一,但每一步骤都往往包含有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反应。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包含着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激发态,进行自由基反应,并存在非均相的界面吸附和催化过程。环境中污染物的循环常归纳为各种元素的循环。如碳、氧、氮、硫、磷以及各种金属等,都是以多变的形态和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组成循环体系,通常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污染化学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侧重在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方面。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价态、化合态、结构态、结合态等。不同形态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有不同的化学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污染效应。例如,六价铬有强烈毒性,而三价铬毒性较弱;有机汞如甲基汞的毒性远远超过无机汞;666有七种异构体,而其中γ型有最强杀虫力;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与其化学结构有相应关系;痕量污染物与不同载体的结合态往往决定其在环境中的迁移状况等等。污染物的分布,不只是指在环境空间的浓度分布,而且还指污染物不同形态、不同相态之间的分配。因为只根据污染物的总量,并不能确切掌握环境污染的实质。以汞为例,大气中的汞污染物主要来自含汞燃料的燃烧、含汞矿物冶炼和利用汞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工厂的排放、还有来自土壤或水体中汞的挥发。它们以金属汞和氯化汞蒸汽、一甲基汞、二甲基汞以及颗粒态汞等形态存在。水体中的水溶性汞,不但有不同价态,而且能同多种无机和有机配位体形成络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生成硫化汞等沉淀物。汞还能同粘土矿物、腐殖质、金属水合氧化物等结合为颗粒态汞。在微生物或物理化学作用下,无机汞可转化为甲基汞。水生生物还能在体内蓄积汞,各种生物高分子常以巯基与汞结合。环境中汞的总量按一定比例在各种形态之间分配。阐明汞在环境中的分布,往往要涉及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形态。为了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转化的机理,需要阐明其化学的反应过程。自然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只用一般的化学规律很难揭示反应的实质和全貌,在污染化学发展过程中,已陆续提出和探索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以及酸雨的形成,水体中溶液化学平衡和不平衡体系土壤和底泥中的界面化学反应,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生物氧化,有毒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酶化学反应等。污染物在均相或多相的环境体系中转移,经历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例如扩散、蒸发、凝结、吸附、离子交换、凝聚、絮凝、沉积、生物浓缩等,这些过程对污染物的空间位置或相态的变化都发生重要作用。在环境这个开放性体系中,污染物和背景物大多并不处于平衡状态,至多处于一种稳态,因而只用化学热力学是不能确切描述它们的反应过程的。化学动力学是污染化学的重要基础,大气中氮氧化物向硝酸盐气溶胶的转化,农药和有机化学品的化学氧化和光氧化,重金属在还原性水体中的甲基化,气溶胶和水溶胶的脱稳和絮凝等,都涉及化学动力学过程或催化过程。环境污染物的反应常在空气和水这些流动介质中进行,不可避免要受到流体状态的影响。近年来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环境化学动态学,专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流体中的迁移转化历程,标志着污染化学日益走向理论化和模式化。污染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定、理论推算、模拟实验三种,每一种方法都不能充分反映环境体系的真实状况,因而总是互相补充,综合运用。污染化学的发展趋势,在深入分析方面可归纳为微量、微观、微粒,在综合推断方面可归纳为模型、模式和模拟。环境污染研究初期,主要关心的是含量较多的污染物。随着对污染效应的认识不断深入,注意力逐渐转向微量和痕量污染物,如化学致癌物、重金属、农药、富营养化物质等。对污染物的微观研究,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鉴定、分析、观察,探索其形态结构、反应机理、转化过程和中间产物等。对污染效应的研究,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从分子结构方面以量子化学方法定量判断污染物的毒性或致癌规律。在微观研究中,广泛采用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激光探测等手段。研究表明,微量、痕量污染物大都是同环境中微细颗粒物(微粒)相结合,以微粒为载体而迁移,在微粒表面上转化。环境微粒物质在大气中的如飘尘、金属粉末,在水体中的如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藻、细菌等,构成各种分散体系。对这些微粒与微量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界面胶体化学研究,成为污染化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对环境污染现象的宏观综合研究,首先是建立某种模型,把内在作用的化学机理以物理图象或方框图简明地表述出来。模型反映出的是定性关系,可据以判断环境污染现象的方向趋势,如果进一步用数学定量关系表达出来,就成为模式。污染化学模式除了用污染物浓度和环境条件等一般参数外,还常用分配系数、平衡常数、电化学位能、生成自由能、动力学常数等实验求定值。大气化学模式和水质化学模式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进展,成为污染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确证提出的模型和模式,除直接观测外,还大量采用了模拟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时也进行现场模拟实验。目前,为模拟实验已研制出各种设备仪器系统、感知元件,并利用同位素示踪、荧光显示、激光测试等技术。此外,光化学烟雾室、环境风洞、水体水质模拟系统,以及综合的微宇宙生态系模拟实验场等成套设施均已问世。计算机模拟也提出了以渐近法综合求解多种物理化学反应的固定模拟程序。环境污染体系的模拟研究已成为十分活跃的领域
27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