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change
时间在流逝,感动在积累,亲情在呼唤。——题记 猛然发现,母亲老了,真的老了。一根根白发像银针一样刺在头皮上,那样刺眼,寒气逼人。怔怔的盯着母亲脸上的皱纹,时间慢慢倒转…… 随着一声嘹亮的哭声,预示着世界上多了一个小生灵,一个家庭中又多了一个捣蛋鬼。 孩童时期,我便是活泼的代表,调皮的象征,经常窝在母亲怀里,调皮的将手指放在母亲嘴边,看着手指被母亲含在嘴里我便“咯咯”的笑。 再大一点,我便有了新的游戏。早晨天蒙蒙亮,我便牵着比我还大的狗去田间斗狗,早晨是狗最兴奋的时间段…… 然后,我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门外响起了母亲的哭骂声:“都是你买的那该死的狗,不然儿子怎么会那样?” 紧接着,门外传来了父亲诺诺声。 “明天把狗杀了!” 良久,父亲轻轻唉了一声。于是那条伴我父亲十几年的狗,因为我的原因永远躺在了地下,只留下我腿上深深的狗牙印。 直到今天提到那只狗,仍能看见父亲眼中淡淡的伤痛,而母亲则扫了一眼我的腿带着浓浓的自责轻叹一声。 少年时期,一个不服输的时期,什么都是我对的年代。那时网吧还不流行,但游戏厅却已泛滥成灾。调皮的我自然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经常想办法消遣时光,于是我“瞄”上了游戏厅。自此以后,我的丰富的想象力便被挖掘出来,将几何图形看成俄罗斯方块,将难懂的英语字母拼成打斗的小人,在黑板上龙争虎斗,百凤齐鸣。 时间飞逝,一个月时间我将大量的钱币换成了游戏币,我已然成了那的常客,一直认为我做的天衣无缝,然而我却忘了一个人——我的母亲,一个教我语文的老师。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我倒在了游戏机旁,一个红红的巴掌印在我的左脸颊上缓缓浮现出来。母亲站在我跟前,脸憋的通红,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将我拉走。 第二天,母亲将我的的事在课堂上说了出来,并当众指明,我抵制不了诱惑,难成大器。巨大的声音让房间微微震颤。母亲眼圈通红,浑身颤抖的走出了教室。 这一次我真的错了!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母亲老了,真的老了。 
高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打记事起就听大人们谈论高考,说不熟悉是我从未接触过它.如果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评论高考,一定会引起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过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场考试,一场及其平常的考试.可因为种种的原由,高考变的似乎不那么简单了.小时侯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其中绝对不会少那一样:上大学!殊不知,上大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喊句口号就能做到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些阶段就是为上大学做铺垫的。小学,本是玩的年纪,可我看见的却是一副副眼镜,一只只沉到不能再沉的书包(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上起了MBA),为了高考----从娃娃抓起!! 再说说初中,为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艰苦生活一点也不亚于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说一脚跨进名牌高中就等于一脚跨进了名牌大学么?于是学生们废寝忘食地学习,老师忘我地教育,为了共同的目标----中考而迈进。 先来说说那个什么素质教育,我想起码在小学的阶段应该能够实现“素质”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国家说要给全国的孩子们减负,于是我们学校履行了这一重要思想,可还没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复原样,不但没有减负反倒是给我们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层负担。初中,在初中的教学中,“素质”这两个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现,后半段可想而知,开学发书的时候有音乐、美术、劳作等等,可仔细看看课程表里面没有半个字和刚才提到的有关,所有一切“副课”都得给主课让道,老师振振有辞地话至今还在我耳边萦绕:“你们都是要成为高中生的人了,还要什么自修课?不要抓抓紧啊。时间就是金钱,多一节课就能多讲些内容。”于是书包里装的满是参考答案和试卷。老师还说:“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要把握住了!”冲着这句话我们只有挑灯夜读奋力拼搏,丝毫没有半点马虎。早晨看见同学的双眼和我一样,猩红,并半有深深的黑眼圈。上课时,哈欠声接连不断。 不知道老师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间的地狱,高三就是这地狱的第18层,或许我的比喻有写过分,但这是事实。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说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场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场外那些维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报纸、电视的报道。。。。。。人们似乎过于重视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并不这么想:“上了大学么就等于抓到了就业的机会呀!”这话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对吧,高考,我觉得和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高考前要如此的复习?高考始终是不脱离文本的一种考试,它测试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吗?没有。考出高分只能说明你对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并没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这个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高级“弱智”。应试教育还摧残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认为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带来的种种幅面影响远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数,为什么我们会那么重视分数?在我们的眼中分数其实和金钱一样重要,我们甚至不会想去纠正哪里错了,而是一味的责备自己得的低分。应试教育,一张可怕的网,我想能漏网的鱼寥寥无几,像韩寒那样的漏网之鱼我看是少之又少。有教育界的人认为韩寒是侥幸,对,就是侥幸,可我觉得他的侥幸真是幸运了,远离了高考的魔爪,过自己的生活。 高考还会一直走下去,莘莘学子们将一如既往的前仆后继地赶去前线,有时候自己会奢望,如果高考取缔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兴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但我觉得一定不止我一个人希望这事快点到来,这么多年来,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