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L@6
论文怎么写?一 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二 毕业论文的规格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三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大一点、深一点。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四 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五 选题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 、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 知己知彼,难易适中(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 、题目的大小要适度 ) 六 选题的具体方法 浏览捕捉法 (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 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 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追溯验证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 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原理 、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 、 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 、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 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七 积累资料的方法 以下几方面的材料 :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 、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边缘学科的材料 、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搜集论文作 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八 资料的辨析 :适用性 、全面性 、真实性、新颖 、典型性 拟定结构提纲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九 形成论点和论据 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 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 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 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 
高中女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摘要】女性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培养女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现代女性寻求自身解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竞争的基础。本文从社会性别教育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以女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体能为前提,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开发女中学生的创造潜能的策略和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生生不息的灵魂。”女性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不但决定其本人的社会价值,而且对民族的未来更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受自身生理、心理、社会偏见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女中学生的创造力在发展中遇到困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女生的理科成绩逐级下滑较男生明显,女生的发明创造成果较同期男生偏少。如何从女中学生的社会性别教育出发,以女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体能为前提,在中学对女生进行创造教育,把性别教育与创造教育相结合,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挖掘女高中生身上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女性创新性人才,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一、开发女中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筑境”“生情”的校园文化策略; 观众—配角—演员—主角的心理递进策略; “低起点、小步子、多情境、快反馈”的教学策略; 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分类达标、多元发展的评价策略。二、开发女中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灵感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创造性才能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花结果”。教师努力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引导女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积极的状态,使女生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女生的心理安全感对她们创造性的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延缓判断原则”,对女生的正确意见积极评价,错误意见延缓评价,让女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求异创新、“异想天开”的积极性,让女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女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元素对女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科研,教师们挖掘了现行教材中的“创造性”元素,找出各章节教材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切入点和进行思维训练的落脚点,将引入、提问、授课、检测、练习等各教学环节的结合点落实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思维训练目标明确,使创造思维训练通过课堂主渠道训练由点而线,由线而面,长期坚持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女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水平。例如: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针对女生学习理科的障碍和思维特点,编印了《高中逆向思维训练问题集》,对女生进行思维训练。又如,结合文科教材的特点和女生思维的特点,设计了不同文体、不同课题,对女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观察想象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和课型。针对女生思维的特点及弱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探索发现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女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创造性思维的轨迹,引导学生提炼出自己在同一问题中的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有无新意),并鼓励女生用不同的实验来验证同一个结论,进而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理化生实验课鼓励女生大胆操作,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在社会学科教学中鼓励女生大胆发表己见,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中获得结论。发散思维训练:包括逆向、侧向思维等,逆向思维“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极强的思维形式”。古有河工用逆向思维在石狮遗失的河流的上游找到石狮的事例;近有物理学家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想到了“磁生电”为发电机的发明指明方向,从而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更有现代科学家由自然界和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称性原理”逆向想到了物质世界、经济领域的“不对称”,从而打开了一扇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曾奖给了三位应用发散思维而获得经济学领域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的美国经济学家。这些生动的事例对打破女生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和流畅性十分有利。另外,还可运用类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实践法等。例如让女生自编考试题、让女生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艺术作品,等等,对女生进行创造教育都各有裨益。
学校提供多一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普及学生科普知识,夺取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