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chao1
导语: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下面是关于尝试议论文经典素材,一起来学习下吧: 经典素材: 肯德基的故事 (尝试永远不会晚) 凡是去过肯德基的人都会看到一个外国老人的标志: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一个65岁才开始他的事业的人。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的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105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还能对人们做些什么贡献呢?”他苦思冥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种炸鸡的秘方,人们很可能都会喜欢它。我何不把这份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美味的炸鸡呢?接下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第1010次,他才听到一声“同意”。许多年后,“肯德基”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儒勒·凡尔纳的故事 (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04部科幻小说。但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曾经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稿。他失望极了,打算将书稿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及时阻止了他,给了他很多鼓励。于是,他又走进第16家出版社。出版社老板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并与他签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正是以此为起点,儒勒·凡尔纳接连写出了如《环绕地球八十天》等多部蜚声中外的科幻小说佳作。有时,生活中的失败和否定会接二连三地到来,也许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但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是多坚持了一下,再尝试了一次,结果他们征服了命运。因此,在我们心灰意冷,想要放弃时,不妨对自己说:再试一次。 钟离意为民试药 (尝试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 汉光武帝时期,会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就死了一万多人。面对这种惨景,县令钟离意寝食不安,他不住地责备自己:“百姓遭难,我无法解救,还算什么父母官!” 钟离意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一家又一家地去慰问病人和家属,并下令用重金招募医生研制新药。几天之后,新药研制出来了,就是不敢马上给病人喝,因为其中有几味有毒的草药,不知会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这时钟离意说:“这不是很简单吗?让我来试就是了。”说完,不顾大家竭力阻挡,伸手夺过药就喝了下去。他喝过之后,没有中毒的迹象,于是药就被分发了下去。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钟离意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海尔的启示 (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现在的中国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海尔空调、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你能一连串儿说出好多海尔电器。确实,海尔在今天可谓是家喻户晓、举世闻名,它在欧、美、亚、中东都建立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2000年,全球总资产达5亿元,可谁能想像:它的前身却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短短的十几年间,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关键就在于海尔人上下一心,努力尝试,不断拼搏。 由此可见,尝试、拼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尝试,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但也常常能创造出骄人的成绩,朋友,不去尝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去拼搏,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尝试,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拼搏,会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尝试吧,尝试一种新的方法;让我们努力拼搏吧,搏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不断地尝试与拼搏中,我们将会变得更自信、更坚强、更完美! 爱迪生寻找灯丝 (坚持不懈的尝试才可能通向成功) 爱迪生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和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他的成功背后,其实却经历过许许多多失败的尝试。据说他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有过上千次失败的记录。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2000度的高温燃烧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试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奋斗了近五六个月,结果发现只有白金比较适合,但是白金比黄金还贵重,用来做灯丝是根本不现实的。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工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验就达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页。先后共经过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爱迪生才研制出比较满意的竹丝灯丝。后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用钨丝做的灯丝,一直沿用到今天。 《黑人文摘》终于感动总统夫人 (再试一次,希望也许就在眼前) 1943年,美国的《黑人文摘》刚创刊时,前景并不被看好。杂志的创办人约翰逊为了扩大发行量,决定撰写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百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换一个角度思考黑人的处境问题。他想,如果能请到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结果将会是非常有号召力的,不管是对杂志的发行量还是对黑人问题来说都是如此。于是,他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言辞非常恳切的信。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结果还是被回绝了。以后,每隔半个月,约翰逊就会准时给总统夫人写一封信,言辞也更加恳切。 后来,罗斯福夫人因公事来到约翰逊所在的芝加哥市,会在该市逗留两天。约翰逊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给她发了一份电报,请她在芝加哥期间抽空给《黑人文摘》写篇文章。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罗斯福夫人吧,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寄给了《黑人文摘》。消息传出后,全国都知道了。一个月内,《黑人文摘》的销售量就从2万份激增到15万份。 经典名言: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去走。——契诃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鲁迅 有所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朗费罗 信仰是一种尝试,一种用人类语言解释超越人类现实的高尚的尝试。 ——克·达·莫利 不愿尝酸的人也就不配吃甜。——托·富勒 真理和正直为我们的艰难尝试设置了界限,而鲁莽和伪善却很容易超越这种界限。 ——赫兹里特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过胎死腹中的策略。——民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古语 生命中任何一次尝试,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佚名 大量尝试等于一半胜利。——美国谚语 
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