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cherish11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jtd1112

已采纳
商家为了促销,可谓挖空心思胶尽脑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年365天,中方的西方的节日,一网打尽,每一个都成了他们促销的好时机。若那一月节日少了,利润不足,商家们就努力制造节日买100送50,或买100送60,甚至是80到100。商场里涌动的多数是女人,喜欢购物仿佛是女人的天性,可事实是收入有限,数学也不怎么好,本想勤俭持家的节约一把,没想就落入了商家的美丽陷阱。不过我前天晚上花了点时间,总归弄清了这种买多少送多少的折扣算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商家打折的一般是高利润的衣服鞋子,但品牌的衣服和鞋子一般是全国统一的价钱,差异就是各地的折扣不同。比如原价是580元的一件衣服,平时可以打到7折,也就是说你用406元就可以买到。举例说买100送50吧,你用580元现金买了一件衣服,另外得到250元的购物券。假如你又再买了一件350元的衣服,需再付100元现金,(用购物券买东西是不再送券的)也就是说,你实际支出了580+100=680元,买了原价为原价为580+350=930元的商品,即你所享受的折扣为680/930=73,即为3折。而买100送50的时侯,商品的价格很少有100元的整数倍的,多为98,198,298之类,而你为了享受折扣,又购买了几十元的东西来凑。假如你的运气超好,选到了一个100元的商品,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又刚好用这50元买了另外一件商品,那你享受的折扣极限是100/150=67折。如果你买了一件199元的商品,而又凑不到另一件满意的商品,你只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事实上你很难凑到一件价格是50元的商品,如果你买了50元以下的商品,那不找赎你的余款就作废,如果你买了一件99元的商品,你需另付49元现金,那你这单购物的折扣是(199+49)/(199+99)=83。如此算来,买100送50的最低折扣是7折,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一般会买到7至8折的商品,而且为了消费你那个好象是多得的购物券,往往会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如果是买200送100,参照以上算法,但实际折扣会更高宁可去买7折的商品也不要去买100送50的。更不要为买200送100的折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摘要

104 评论(8)

我爱田园

回答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亦即:a2+b2=c2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XX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即:c=(a2+b2)(1/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 一个小正方体的棱是三厘米现在有2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是什么? 回答 3×2+(20×3)×3×4=6+720=726 提问 能讲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 回答 3×3×2上下底正方形面积 20×3×3侧边面积 720+18=738 提问 谢谢老师! 再见 再见 更多10条 
270 评论(13)

手机用户

生活中的数学黄哲超金华市红湖路小学六(2)班指导老师盛小兰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商品促销的实例分析,得出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结论。关键词:数学;生活;促销“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上文利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33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