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
[摘 要]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严重冲击,而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随之不断提升。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益处以及相应的策略分析等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体系 汇率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出国门。在中国香港、澳门和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局部或者全境通用。人民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流通和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不断完善,金融开放的程度逐步扩大,以及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了良好基础。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减少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所承担的贷款和通胀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会影响到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导致地缘政治关系的恶化。因此,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会采取措施阻止或者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人民币的区域化,成为我国周边过家以及亚洲的贸易结算和支付手段。然后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被全世界普遍接受。这两个阶段的实现是依靠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金融市场在资本项目上的管制仍然是较为严格的。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和人民币资本市场开放度,都处于较低的格局。我国现在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制度上的改变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部和内部的分析都说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长期性。那么,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必定会在各个领域和方面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益处 (一)有利于我金融市场的深化 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增加,会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规模交易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最终货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深化。 (二)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也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缓解金融体系内货币错配状况。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国际贸易、国际资本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我国金融部门会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可以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影响 (一)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和频繁波动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的需求不仅有境内需求,还有境外需求,并且境外需求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是不断增加的。人民币汇率在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中决定。因此,人民币会有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对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我国经济来说有较大影响。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形成人民币离岸的金融中心,如果境内的汇率市场化不完全,完全市场化的境外人民币汇率跟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构成冲击。由此,会造成大规模的套汇活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更加频繁。 (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会增大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越来越多,我国境内的银行无法准确确定非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存量,面临着集中反存和大量提现的压力。能够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也会越来越多,我国境内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会增大经营成本和风险。 (三)加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我国金融体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逐步开放,国家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都会慢慢放松,由此带来的国际投机以及各种金融风险的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是相当大的威胁。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的建设和经验略显不足,脆弱性的问题就更为明显了。 (四)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削弱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再只对我国有影响。因此,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是要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并且,人民币的供给将会由于人民币的境外存量的不稳定而更加难以确定,这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 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依然受限、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较低、在国际范围内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几乎没有的情况下,通过边境贸易促使人民币区域化,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切入点。 (二)利用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用 我国香港地区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对亚洲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尤其是当人民币还受到兑换和流通上的管制、人民币自由化没有完全实现时,离岸中心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关键货币的重要渠道。人民币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更加有效地在周边国家流通,发挥更大的国际货币职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更好发展。 (三)建立人民币需求的监测机制 人民币的境外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有较大的影响,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能够及时掌握人民币需求的趋势,可以减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物价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影响。 (四)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频繁波动会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我们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经济的外贸依赖性,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五)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实际上一个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相辅相成的过程。我国金融体系向国际化发展,放宽对汇率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开放度。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64期 [2]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3]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8第4期 [4]余雪琪,罗春艳。论人民币的国际化[J]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3期 [5]邓承武。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特点及对当地经济金融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5年第3期 [6]穆西安。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9年第3期 [7]李靖。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4期 
出口 出口增长主要受外部需求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外部需求的增长促进了中国出口,而实际有效汇率的提高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会拟制出口。其实,外部需求是影响中国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多数原料类产品的出口与汇率水平负相关。一些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强,对汇率有较强的依赖。例如,纸类、 棉纱、黑色金属(钢材、粗钢、锰等)、铝、木质装饰品等。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使这些初级产品、原料类产品出口增长减缓,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在长期内将有利于中国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毕竟我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资源类产品所处的一般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资源类产品过多的出口短期内容易加大国内“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内将加大国内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拟制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包括陆续采取下调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停止加工贸易、提高出口暂定关税等措施。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人民币升值与这些调控措施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国某些原料类行业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对汇率不甚敏感。这些行业包括焦炭、纺织面料中的有机棉纤维、有色金属(除铝外)等。面料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绍兴生产的面料出口价格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因为激烈的国内竞争把出口价格压到了底线(竞争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我国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将有所提高,但有于之前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人民币升值之后的价格依然有竞争力,因次,单纯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这些行业不会有明显的影响。鉴于焦炭、有色金属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而且汇率、出口退税的调整夜不会自动地带来这些产品出口的减少,因此从长远来说国家应该采取其他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普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 总的来说,出口短期内将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这显示出当前中国出口产品对价格优势的依赖程度很高,缺乏非价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的产业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反观日本、台湾省的例子,其在日元、新台币大幅升值之初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压力最终带来的是这两个经济体出口的产业升级。 进口 进口需求理论上受实际有效汇率和需求影响。内部需求与进口呈正比,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口呈反比,因为汇率的上升将导致进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与出口相似,进口也可以分两部分——国内消费或投资用进口(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因此,加工贸易生产的这部分内部需求实质上来源于外部。 因为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将增加一般贸易进口,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放缓而导致加工贸易进口的减少,所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口总额影响并不大。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的进口影响各异。 将有利于中国对原料、能源产品的进口。分行业来看,橡胶、原木、纸浆、毛料、铜矿石、塑料、原油和有色金属等产品进口对汇率比较敏感。虽然这些原料、能源类产品的总需求有一定的刚性,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降低人民币进口价格从而带来进口量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未必导致钢材进口量的增加,这是因为国内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带来了较强的进口替代效应,在剔除了经济增长导致的进口增长之后,我国的钢铁进口与汇率变化的关系不大。 集成电路的进口量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呈反向关系。原因是集成电路的进口更多的是满足于加工贸易出口的需要,人民币升值后,集成电路进口将受需求(加工贸易出口)下降的影响而减少。 汇率的升值也未必带来制造业产品进口量的显著增加,其原因在于进口替代效应在这些产品上表现突出。例如电视机、录音机、汽车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的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一些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本需要进口的商品现在已越来越被国内生产(虽然这些最终产品的原料或者零部件仍需进口),这种进口替代效应主要体现为这些产品的进口量虽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但在剔除了经济增长因素之后的进口量与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实际有效汇率负相关。